大家好,我是李醫(yī)生。
我每天都會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其中很多朋友會問到一個類似的問題:被貓咬了(家里的或者流浪貓),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會不會發(fā)病?發(fā)病率有多高?
問的人多了,我覺得這的確是個問題,應該跟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1.貓會不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這是第一個問題。
答案是會。2016年出版的《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明確指出:狂犬病易感動物主要包括犬科、貓科及翼手目動物。全球范圍內(全球,不是我們中國),99%的人間狂犬病是由犬引起。99%這個數(shù)據(jù)并非隨口一說,有資料為證:Fooks AR, Banyard AC, Horton DL,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rabies and prospects for elimination[J]. Lancet. 2014, 384 (9951):1389-1399。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閱讀文獻原文。
再提一句,目前的研究表明嚙齒類(尤其是小型嚙齒類,比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倉鼠等)和兔形目(家兔和野兔)極少感染狂犬病,也未發(fā)現(xiàn)此類動物導致人間狂犬病的證據(jù),所以大家被鼠類、兔子咬到時,大可不必擔心狂犬病,也沒有必要去接種狂犬病疫苗。
好,回到貓這里。
2016版《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指出:我們國家狂犬病病例主要是犬傷所致,占90%以上,其次為貓,占5%左右,其他動物包括馬、松鼠(這里有歧義,指南原文前后矛盾,我也貼出來讓大家看,到底松鼠會不會傳播狂犬病病毒)、蝙蝠、猴和獾等。
以“貓咬傷 狂犬病”為關鍵詞,在CNKI上搜索相關文獻,會看到:
會看到貓咬傷導致狂犬病的例子還是有的,但不算很多,遠遠沒有狂犬導致的多。
我專門查了資料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wǎng)),2019年我們國家法定傳染病報告顯示狂犬病一共290例,2020年一共202例,2021年一共157例.......近十年來,幾乎每年發(fā)病例都在下降,2022年還沒過完,我能查到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上半年(1-6月份)一共是58例狂犬病,當然,這些都是登記上報的例數(shù),可能還有少數(shù)沒有去醫(yī)院就診也沒有登記的,但總體來說,我們國家狂犬病發(fā)病例逐年下降,估計未來幾年發(fā)病例數(shù)都會在100以內。
(國家疾控中心官網(wǎng)里面有“法定傳染病報告”,可以查數(shù)據(jù))
官網(wǎng)沒辦法查詢到每一個病例的具體信息,所以沒辦法知道傳播病毒的是狗還是貓,但從指南提供的發(fā)病概率(5%左右)大致推測,這幾年每年會有10例左右貓咬傷導致的狂犬病。但能查到的病例,基本都是年代較遠的了,我沒有查到最近10年有貓咬傷導致狂犬病病例,最早能查到的是2009年的一個病例:
病歷資料:7歲男性患兒,馬里共和國馬爾格拉市人,因“恐水、孔風、失語、發(fā)熱伴煩躁不安4天”收入永康市婦幼保健院,一個月前患兒左小腿曾被加重飼養(yǎng)的貓咬傷,半月前貓已經(jīng)死亡,患兒被咬傷后未注射狂犬疫苗。患兒入院后第四天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死亡。
這個病例的患兒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馬里共和國,西非一個國家),來到了中國,就診醫(yī)院是浙江一個醫(yī)院。傷人動物是貓,更要命的是,貓咬人后不久就死掉了,卻沒有引起重視,如果他們警惕狂犬病,并且懂10日觀察法(觀察傷人動物10天,如果10天內動物沒死,那就不會有狂犬病,如果動物死了,趕緊打疫苗,最好最規(guī)范的是邊觀察邊打疫苗),患兒可能就不會發(fā)生狂犬病了。
更早一個病例是2006年的:
病歷資料:15歲男性患者,初中生,因“右手背疼痛、麻木、精神差2天”入貴州省長順人民醫(yī)院,患者家里養(yǎng)了一只寵物貓,4個月前輩貓抓傷右手背,傷后3天自動痊愈,但貓在1周后死亡。自認為家養(yǎng)的貓沒有引起重視。入院后患者全身緊迫、抽搐、驚恐不安,當晚出現(xiàn)怕光、恐水恐風等癥狀,根據(jù)癥狀病史診斷狂犬病,家屬放棄治療,回家路上死亡。
這個病例潛伏期也有4個月,如果當初家里人看到貓不久后死了,起警惕之心,盡早接種狂犬病疫苗,病人也不至于發(fā)病死亡了。所以,十日觀察法還是很重要的。
2.十日觀察法可靠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10日觀察法這個東西。被貓狗咬了后,可以邊打疫苗,邊觀察(絕對不是先觀察10天再決定是否處置),如果咬人的貓狗10日后還沒死掉,說明它不帶病毒,被咬者自然也不會狂犬病,那么接下來的疫苗都可以不打了,不用害怕。
為什么是10日觀察?因為病毒會先侵犯大腦,再進入唾液腺,一旦唾液腺有病毒,說明大腦已經(jīng)被感染,而大腦一旦被感染,基本上5天以內就會死亡,最遲不超過10天,所以說觀察咬傷人的動物10天,如果它10天還沒死掉,就說明它的大腦沒被感染,唾液腺就更加不可能有病毒,被咬者也就不會發(fā)病。這已經(jīng)是被反復多次驗證的科學事實了。
WHO于2005年在《狂犬病專家磋商會首篇報告》就提出了10日觀察法這一概念。后續(xù)十幾二十年一直非常堅持10日觀察法的科學正確性。
但在國內,10日觀察法遲遲未能登上權威教材。其實很早以前,學術界多數(shù)人都是認同10日觀察法的,但因為中國大多數(shù)狗都沒有接種疫苗,而且咬人的狗很多都不是家養(yǎng)狗,大家認為要觀察它10天會面臨很多困難,誰來抓狗?誰來觀察?萬一過了10天出事了誰來負責?問題很多,所以雖然理論是正確的,但一直沒有執(zhí)行下去。
2018年最新版本的《傳染病學》關于狂犬病的介紹當中,都沒有提到10日觀察法,更早以前的教科書當然也沒有提到這個說法。
我能找到最早出現(xiàn)10日觀察法的文件是2016年出版的《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該指南說:WHO及美國CDC均推薦10日觀察法,但同時也明確指出“10日觀察法僅限于家養(yǎng)的犬、貓和雪貂,且傷人動物需有2次明確記載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種史”。
不管如何,中國指南第一次把10日觀察法寫進去,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綜上所述,如果你以前從來沒有接種過狂犬病疫苗,這次被狗貓咬了,第一時間應清洗傷口,然后按照接種流程注射疫苗(如果你能確定你家的狗是健康的,你可以不接種),同時觀察那只咬人的狗或者貓(如果是家養(yǎng)狗貓,能被觀察10日),如果10日后狗還在,說明他是健康的,那么接下來的2針就可以不打了。這就是所謂的邊打疫苗邊觀察狗。
所以,十日觀察法是科學有效的,這也不是我說的,是當前科學證據(jù)研究、國際權威指南文件說的,我學來的,跟大家分享。
3.被貓咬了,怎么辦?
因為貓有可能傳播狂犬病病毒,所以被貓抓傷咬傷還是要小心一些,但也不用過度恐懼。
只有是發(fā)病(狂犬?。┑呢埐艜赡馨巡《緜魅窘o你,正常的貓是不會感染人的,所以被正常貓抓傷咬傷肯定不會有狂犬病。問題是,我們怎么判斷這只貓是不是正常貓呢?
通常來說,典型的患有狂犬病的貓肯定是躁狂的、興奮的、到處找東西咬的,被這種一眼就能看到有病的貓咬了我們不能大意,必須盡早接種狂犬病疫苗。但問題是有些發(fā)病的貓不一定會這么典型,可能貓僅僅表現(xiàn)出來疲乏、死氣沉沉等,這時候我們可能聯(lián)想不到狂犬病,容易掉以輕心。
要不要打疫苗,取決于兩個因素:傷口嚴重程度、既往是否全程打過疫苗。
我們參考2018年發(fā)布的《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技術指南(試行)》來解釋:按照暴露(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是否為狂犬的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粘膜或者破損皮膚處等等稱之為暴露)性質和嚴重程度把暴露分為三級:
上述表格講的是首次暴露,就是第一次被貓狗咬了怎么處置,為了安全著想,應該按照傷口等級來做,該打疫苗的不要含糊,畢竟第一次被咬,打了安心很多。
但如果你能確定咬你的貓是正常貓,那當然可以不打疫苗。比如說你家的貓一直是在家里圈養(yǎng),從來沒有外出過,一直都挺正常,那可以確定它是正常貓,這時候被它咬了是不需要注射疫苗的。觀察它十日,十日內貓還健在,那就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再次驗證這是正常貓。
但如果咬傷你的是流浪貓,也沒辦法對它進行觀察十日,最保險的辦法當然就是按照上述表格來處理,該打疫苗就打疫苗,該用免疫球蛋白就用,我相信不打疫苗也99%是安全的,但因為狂犬病發(fā)病率死亡率100%,所以還是會擔憂。
好,上述是針對首次暴露、第一次被貓狗咬傷的做法。
那如果是第二次被貓狗咬傷抓傷了呢?
這就是所謂的再次暴露。
2018年北京市那個指南指出:全程免疫后半年內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一年內再次暴露者,應當于0和3天各接種1針疫苗;1-3年內再次暴露者,應與0、3、7天各接種1劑疫苗;超過3年者應當再次全程接種疫苗。另外,曾經(jīng)全程免疫者,再次暴露無需使用免疫球蛋白。
簡單說,如果你以前被咬過并且已經(jīng)打過疫苗(全程接種,5針法或者4針法),那么當你再次被咬時,要不要重新打疫苗、怎么打疫苗,就如上安排。并不需要一股腦的全部再次打5針或者4針,不按照上述建議來做的肯定屬于疫苗浪費,無奈的是,現(xiàn)實中不按上述操作的比比皆是,醫(yī)生也不會問你是不是曾經(jīng)打過全程疫苗,直接上來就繳費打5針,這肯定是不恰當?shù)?,應該被改正,但這不屬于李醫(yī)生能力的范疇了,我只能做做科普,分享學習到的知識,政策的東西管不上。
當然,也不能全怪醫(yī)生,畢竟被咬了多久、是不是真的曾經(jīng)全程打了疫苗,有時候患者本人也是搞不清楚的,說話可能顛三倒四,醫(yī)生自然不敢不給你打疫苗。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掩蓋疫苗嚴重濫用的現(xiàn)狀。
關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指南明確講了,只要曾經(jīng)全程打過疫苗,那么以后被咬就無需再打免疫球蛋白了,被咬多少次都不需要,永遠不需要。
總的來說,被貓咬了的風險比被狗咬要小很多,基于現(xiàn)在全國一年也就一百多例、未來可能一百例以下的狂犬病病例,其中貓占據(jù)少于5%,那這個概率還是很低的,大家不要太過恐懼,尤其是已經(jīng)注射過全程疫苗的,更加不要慌張。
再說一個小見解,我個人認為貓占據(jù)了5%左右狂犬病的說法還是偏于激進了,這個數(shù)據(jù)在以往或許是有的,但現(xiàn)在可能性不高,為什么?因為貓咬傷導致狂犬病的文獻報道太少,尤其是最近10年,我沒有查詢到相關病例報道(國內),會不會有相關病例但人家不報道呢?可能性不高,畢竟貓咬傷導致狂犬病是少見、罕見的,醫(yī)生一旦遇上一例,必定很想寫論文發(fā)表的,相關論文少,只能說遇見得少。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
綜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寫文章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過程,因為也是自我學習的一個過程,歡迎讀者留言討論。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