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中國九三大活動,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畢竟,此次大活動結束之后,中國軍迷的天塌了。
此前我們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說起中國裝備,那簡直就是如數家珍、睥睨四野。
可是大活動結束之后,軍迷們目瞪口呆,這都是啥丫?怎么一個都不認識?
除了軍迷的天塌了,美國國防部也是連夜加班。
在大活動之前,五角大樓周邊的多米諾披薩外賣訂單暴增,翻了好幾倍。
很顯然是有大事要發(fā)生。
因為此前中國六代機首飛,以及印巴沖突、美軍轟炸伊朗之前,已經驗證過無數次了。
而美國人此次研究了一天,對于中國在閱兵中展示的新裝備,估計也是這個不認識,那個也不認識。
那么此次我們究竟展示了哪款武器裝備?
為何要說震驚全球?
一,這是孤獨的競賽。
畢竟,很多軍迷還是很委屈的,近年來大家一直在關注我國的武器裝備,也看到了很多的照片,甚至也參加了珠海航展。
但是此次卻發(fā)現很多裝備都不認識。
如果要說是一兩個不認識也就算了,結果展現的大多數都不認識。
這屬實讓人破防。
一是新式主戰(zhàn)坦克。
說起來,從2014年ZT99A主戰(zhàn)坦克亮相以來,已經過去11年。
雖然99A放到今天并不落伍,但是無人機時代來臨之后,已經讓99A顯得有點跟不上時代。
遙控武器站、硬殺傷主動防御等,均成為99A的短板。
就在所有人猜測99A會不會出現99B的時候,我國直接展示了一款全新一代的主戰(zhàn)坦克。
而這款坦克明顯比99A要小很多,火炮口徑也縮減到了105毫米,搭配新型穿甲彈,并不弱于99A。
【中國展示100式坦克,顛覆三觀】
炮塔采用了無人炮塔,車身四周和炮塔的頂部都能加掛新型爆反裝甲。
除此之外,新型坦克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有三點。
一是炮塔配備有遙控武器站和最新的主動防御系統(tǒng)。
這款防御系統(tǒng)感知單元,由車身四處遍布的攝像頭和車體四周的四塊相控陣雷達組成。
誰能想到軍艦上使用的相控陣雷達,居然會放到坦克上。
還能第一時間感知來襲的彈藥和無人機。
感知到之后,車體上還有兩個四聯裝主動攔截發(fā)射單元,可以防御低速彈,自殺式無人機。
甚至不排除車體上還安裝了反無人機電磁干擾系統(tǒng),以及激光攔截器。
有了這個玩意,滿天飛的無人機就有了克星。
中國坦克總算不用像俄羅斯的同行那樣,將自己焊到一個鐵籠子里邊了。
二是新型主戰(zhàn)坦克動力方面采用了油電混合系統(tǒng),也就是柴油和電動機并聯動力系統(tǒng)。
由于坦克作為油老虎,動輒就幾十升燃油,綜合續(xù)航也就三四百公里,發(fā)動機大修時間非常短。
基于我國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中國也可以將混合動力放到坦克上。
除了能將解決低速狀態(tài)發(fā)動機效率低的問題,極大的增強戰(zhàn)車續(xù)航能力。
同時還能為車內新配備的信息化設備,提供足夠的電能。
無論是雷達還是激光攔截器的用電,都不成問題了。
三是信息化。
很多人都看到了,新坦克周邊擁有十多個探測攝像頭,還有一個碩大無比的光電球,還將坦克的態(tài)勢感知能力拓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此前,坦克只能通過一個小小的潛望鏡觀察目標。
如今,周邊的攝像頭可以將周圍戰(zhàn)場環(huán)境,實時傳輸到車內成員的增強式頭盔顯示系統(tǒng)中。
信息化水平遠超99A坦克。
這就是和新型主戰(zhàn)坦克一起展示AR/VR顯示器頭盔的意義。
總之,中國全新的主戰(zhàn)坦克亮相,也代表著中國坦克首次引領世界潮流。
第二,就是巨大的無人潛艇。
此次閱兵展示了巨大的無人潛艇AJX002。
從運輸車的尺寸來看,這艘無人潛艇的長度約18米至20米,直徑為1米至1.5米,體型巨大,差不多是2019年展示的無人潛艇的四倍。
這已經和俄羅斯的波塞冬核魚雷差不多。
要知道,波塞冬核魚雷擁有核動力裝置、大潛深和高航速的能力。
可以攜帶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能對沿海城市、海軍基地進行戰(zhàn)略打擊。
如果AJX002真的是一款類似于波塞冬的武器,相當于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再添一員猛將。
但是從設計上來看,很有可能是一款攻擊型無人潛航器。
第三就是,數量達到四款之多的CCA。
所謂CCA,之前君明也介紹過了,那就是由美國提出的“協(xié)同作戰(zhàn)飛機”,主要能力是協(xié)同有人作戰(zhàn)飛機,也叫“忠誠僚機”。
主要作用是將體系分散到有人和無人平臺上,通過體系內各平臺之間的協(xié)同工作,實現優(yōu)勢互補,提升系統(tǒng)抗毀能力,從而實現作戰(zhàn)能力的倍增。
為何要研發(fā)CCA?
【中國四款CCA亮相,驚艷全球】
這與全球空戰(zhàn)形勢變化有關系。
要知道,伴隨著五代機的技術不斷擴張,各國都展示了大量先進的五代機。
當各國戰(zhàn)機走向隱身化,連土耳其都開始研發(fā)自己的五代機。
因此,美國提出了CCA的概念。
通常情況下,具備極強的飛行能力,同時也能攜帶大量武器裝備,可以擔負電子作戰(zhàn)等任務。
利用其機動性強、成本低、隱身性能好等優(yōu)勢,執(zhí)行偵察和打擊等任務。
比如說,五代機發(fā)現對面有一架飛鳥大小的信號,正在高速飛行,就知道可能遇上同行了,如果在這個時候,貿然接近就會有生命危險。
想要實施攔截,就可以派出CCA進行攔截。
由于CCA的體積比較小,雷達信號也比較小。
所以發(fā)對方是難以發(fā)現的,己方還能通過雷達繼續(xù)跟蹤,在CCA接近之后,發(fā)射導彈將其擊落。
就算CCA遭遇危險,由于它是無人機,被擊落也不用心疼。
這個時候,我們就明白為何殲-20要推出一款S型的雙座版本了吧?
除了飛行員之外,另外一人很有可能就是CCA的操作員。
這次展示的CCA,有兩款有垂尾的五代機,還有兩款是無垂尾的六代機。
這就意味著,中國空軍已經占據未來空戰(zhàn)的制高點,成為全球空軍建設體系的標桿,已經對全球空軍形成了顛覆式的碾壓。
除了這些之外,讓人感覺到很夸張、很科幻的武器還有很多。
但是咱們點到為止。
這充分代表著中國軍隊“新域新質戰(zhàn)斗力”建設成果,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似乎已經全面領先美軍。
這可是一場孤獨的軍備競賽,環(huán)顧全球,幾乎沒有對手。
二,現代化的國家能力。
此次閱兵中展示的一系列新裝備,傳遞了一個什么信號?
一是體現了中國已經不再滿足于區(qū)域拒止的能力,而是開始布局決戰(zhàn)能力。
咱們都知道,長期以來,我國的定位都是一支防御型軍隊,主要的任務就是防守國家不被侵略。
雖然中國近年來海外利益急速擴張,但是在沒有完成統(tǒng)一之前,解放軍是難以走出去,為我國海外利益提供支撐。
因為中國的建設重點,是反介入/區(qū)域拒止,為了反制美軍干擾我們統(tǒng)一。
因此,我們看到的一些航母、戰(zhàn)斗機、兩棲攻擊艦之類,都是為這一能力服務的。
如今局勢不同了。
中國已經擁有了與美軍在大洋之上硬碰硬的能力。
可是美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弱,如何擊敗美軍?
很簡單,讓美軍看不見。
所以,我們看到了六代機,而且是三款。
隱身性能比美軍的五代機提升了一個檔次,讓戰(zhàn)場單向透明化,只能任由中國打擊而無法還手。
還有一個就是讓美軍防不住。
在美軍各種各樣防空體系非常齊全的情況下,想要打破美軍的金鐘罩,就必須提升自己的突防能力。
比如說,此前我們公開過一款鷹擊-21高超聲速反艦導彈,這款導彈采用了火箭助推器和雙錐體彈頭設計。
射程達到1000公里至1500公里。
原本,這已經是一款足以改變現有海戰(zhàn)規(guī)則的武器,全球哪一款海戰(zhàn)武器能打1500公里這么遠?
就算是艦載機帶著反艦導彈也未必能做到。
而此次我們展示了鷹擊-15、鷹擊-17、鷹擊-19、鷹擊-20,四款高超聲速反艦導彈。
鷹擊-15看起來像是鷹擊-12路線的延續(xù)。
【中國展示全新鷹擊家族,不容小覷】
鷹擊-17可以視為東風-17的艦載版本。
鷹擊-19屬于超燃沖壓式高超聲速反艦導彈。
鷹擊-20則是雙錐體高超聲速反艦導彈。
為何有了鷹擊-21還要研發(fā)四種高超聲速反艦導彈?
一來是中國的高超聲速技術已經突破瓶頸,多提幾個方案,多搞幾種型號,優(yōu)中選優(yōu)也不是不可以。
也不怎么費功夫。
二來是這些導彈在飛行高度、突防方式和打擊威力上各有不同,能夠在戰(zhàn)時配合使用,甚至能同時打擊敵方目標,從而有效削弱敵方的反應能力。
比如說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配備了強大的SPY-6雷達系統(tǒng)。
對反艦導彈的威脅很大,只不過問題在于,一次只能處理同一類目標。
當中國的導彈能從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軌跡、不同的打擊方式來襲的時候,阿利伯克級不可能做出有效的應對。
代表著中國的反艦導彈體系已經“全高超”。
中國海軍將擁有全球一流的突防能力和遠程打擊能力。
未來的大洋中,中國海軍已經沒有對手。
二是體現了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向著無人化和智能化邁進。
此次大活動展示的裝備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智能化,各種傳感器、雷達、攝像頭、AI已經廣泛應用于武器裝備。
另一個是無人化,能用無人機的,就絕不用有人的。
代表著中國軍隊已經脫胎換骨,變?yōu)橐恢Ш腿蚱渌婈牰疾煌男率杰婈牎?/p>
此前困擾其他國家軍隊的事情,至今都不是問題了。
甚至可以說此前巷戰(zhàn)是個難題,傷亡比較大。
如今使用無人機和機器狗,可以進入任何目標內部,展開清剿。
如今看來,無人機作戰(zhàn)的優(yōu)點太多了。
絕對不怕死、絕對服從命令,不會感到疲勞。
能夠長時間隱蔽,還不需要發(fā)放撫恤,不會引發(fā)人道主義譴責,只要原材料和生產線不停,就可以無限制供應。
所以,未來的戰(zhàn)場,可能看不到拿槍的士兵,手持遙控器,決戰(zhàn)數公里之外,這就是未來戰(zhàn)爭的主要模式了。
這種打法,必須擁有兩個前提。
一個是有技術,這些技術包括AI技術、芯片技術、電機技術、電池技術等等了。
另一個是有產能,可以在短期內實現工廠轉產,以萬為單位生產所需要的無人裝備。
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國家只有幾個?有且只有中國。
誰能打贏未來的無人戰(zhàn)爭?同樣有且只有中國。
三是體現了中國軍隊超強的組織能力。
此次的大活動極為震撼,但是讓人更加震撼的是閱兵的組織。
整個閱兵連部隊帶觀眾規(guī)模達到4萬人,這4萬人如何快速聚集、精準定位、有序排布以及迅速撤離?
這么復雜的活動,保障電力供應、確保通訊暢通、維護現場安全。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環(huán)節(jié),盡管不在鏡頭中央,卻屬于整個流程順暢運轉的命脈。
容不得半點差池。
比如說,此次亮相的都是重裝備,動輒幾十噸,那么大型車輛的進出現場、轉彎調頭、轉移路線,都是需要經過極其嚴苛的預先計算。
道路通行條件、路口轉彎半徑、特定路段承重限制,以及地下管線的位置、地面沉降狀況等等,都是需要精確測量評估。
還有就是城市的運轉,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市民日常通勤如何疏導與協(xié)調?
此類盛事,不僅是儀式的呈現,也是一次國家治理體系韌性與效能的集中展示。
展現的可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的動員能力,更是將極其復雜的資源調配與人流管理安排得井井有條,同時將對公眾日常生活的干擾降低至最低的出色平衡藝術。
這么復雜的活動都能組織,那這個體系應用于戰(zhàn)爭,會有什么結果?
所以,宏大的隊列場面、閃亮的標語固然動人心魄,但是真正令人感慨的,是那種你看不到,但它始終在運轉的那只手。
不會刻意彰顯、不追求炫目,一切都是在幕后有條不紊進行調度、統(tǒng)籌、監(jiān)督、修正,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精準無誤達成目標。
這種組織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現代國家能力,才是一個國家萬眾一心打贏戰(zhàn)爭的根本能力。
三,鋪墊未來。
為何我國要花費這么大精力、這么多錢搞這場大活動?
因為這是抗戰(zhàn)勝利的80周年,這場活動不僅是一種國家集體記憶的溫習,更是以這種形式,對外發(fā)出的威脅。
大家試想一下,如今的世界相比十年前,更加的穩(wěn)定,還是更亂了?
如今的戰(zhàn)火,與之前相比,是更多還是更少?
如今的國際矛盾,是更大還是更???
很顯然,如今整個局勢都在改變,中國面臨戰(zhàn)爭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如今,美國之所以沒有動手,不過是因為中國的成就還沒有達到美國認為,非打不可的閾值。
可是從此次活動結束之后,這個閾值已經越來越近了。
中國的AI此前已經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中國的六代機也讓美國第一次感受到代差的恐慌。
中國的貨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介入全球貿易。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事情,不斷刺激美國,那么美國發(fā)動一場預防性戰(zhàn)爭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近日,美國“希金斯”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批準,非法闖入中國黃巖島領海,這可能就是一種試探。
【美軍驅逐艦,未經批準闖入黃巖島】
如果中國軍隊開火,那美國就可以順勢發(fā)動一場軍事冒險。
就在這個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中國開始九三大活動。
這就是一種震懾。
從特朗普對普京和澤連斯基的顯著差別就能看得出來,特朗普是看重實力的。
只有將我們對美國形成代差的武器裝備公開展示出來,才能嚇住美國的局勢冒險。
畢竟,中國如今還需要時間,我們還有生產效率可以提升,武器裝備還能持續(xù)更新換代。
三個航母編隊還沒有成型,越晚對我們越有利。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此次將各種裝備一起展示出來,進行集中展示了吧?
當殲-20編隊掠奪天安門廣場時,當各種型號的高超音速導彈的流線型軌跡凌厲陣列。
當殲-35咆哮長空之時,就是在宣告一個事實,韜光養(yǎng)晦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需要展示與經濟地位和工業(yè)能力相匹配的軍事實力。
才能贏得更多戰(zhàn)略空間。
那么,為何中國如今的裝備能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如果說這場大活動是舞臺,那么支撐這個舞臺的就是中國覆蓋41個大類的全產業(yè)鏈構成的工業(yè)能力。
為何055驅逐艦能下餃子?
就是因為江南造船廠一個廠的產能相當于美國造船能力總和的1.3倍。
為何殲-20的生產線能像造手機一樣制造戰(zhàn)斗機?
就是因為中國航空工業(yè)從發(fā)動機到航電設備的全面成熟。
更關鍵的是,民企開發(fā)出來的技術,一旦用于軍工,毫無疑問將讓軍工迎來一次全新的迭代。
想象一下,衛(wèi)星通信技術直接移植為戰(zhàn)場通訊系統(tǒng),每一個士兵的定位和狀態(tài)都能實時上傳。
深圳的無人機企業(yè),如果轉產“小摩托”無人機,那一年百萬架的產能也絕不夸張。
還有就是中國的AI技術,也可以作用于戰(zhàn)場輔助決策。
能頂得上美軍的一個團隊的參謀班子。
為何此次閱兵能展示“智能化混動坦克”,這種顛覆性裝備?
就是因為中國混動技術、智能座艙系統(tǒng)冠絕全球嗎?
電池可能來自寧德時代,芯片可能來自海思。
智能系統(tǒng)則可能來自比亞迪。
因此,在緩緩駛過廣場的鋼鐵洪流之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同時也奔涌著一個制造大國向工業(yè)文明巔峰,迸發(fā)的澎湃血脈。
更關鍵的是,咱們還有令人驚嘆的組織能力。
不僅僅能作用于閱兵,還能作用于各個產業(yè)的配合協(xié)同。
全產業(yè)鏈如同肌肉,國家的組織能力就是中樞神經。
中國軍工的恐怖效率,源于一套獨特的國家主導和市場協(xié)同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一旦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鎖定方向,幾十萬家配套企業(yè),就能馬上像精密齒輪一樣,開始咬合運轉。
迸發(fā)出驚人的力量。
【中國大活動結束,美國加班】
所以,當工業(yè)能力和組織能力相結合之后,軍火就會卸下高大上的標簽,變成工業(yè)化量產商品,要多少就有多少。
當美國還為每個月8000枚炮彈的產能發(fā)愁的時候,中國已經能讓美軍淹沒在無人機大海之中。
這不僅是軍事超越,還昭示著工業(yè)文明王冠的易主。
未來戰(zhàn)爭的規(guī)則,正由中國重新書寫。
一旦大活動中的武器裝備全面列裝,那么毫無疑問,中國的軍事力量,將會超過美國。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伐紂之前,在孟津舉行大規(guī)模的閱兵儀式,史稱“孟津觀兵”,其實就是展示大周的武力,試探諸侯國的態(tài)度。
然后呢?諸侯皆曰紂可伐。
于是殷商王朝轟然倒塌。
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次的大活動,看似為了紀念歷史,實際上是新舊秩序交替前的戰(zhàn)略壓力測試。
如果你覺得君明說的比較夸張,那么咱們就將一切交給時間。
時間會給出我們最終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