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300 萬買套房,月租 3000 塊,每個月房貸卻要還 5000 塊 —— 這不是虛構的段子,而是當下很多城市房東的真實寫照。今天咱們就來聊個扎心的話題:你手里的房子,可能正在變成 "賠錢貨"。
先給大家看組實打?qū)嵉臄?shù)據(jù) ——2025 年上半年全國重點 50 城的平均租金回報率是 2.08%,看著比去年漲了那么一點點,但你知道嗎?現(xiàn)在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已經(jīng)降到 2.95% 了。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把錢砸在房子里收租,還不如存銀行吃利息來得實在。
更扎心的是城市之間的差距。深圳、東莞這些曾經(jīng)的樓市熱門城市,租金回報率連 1.5% 都不到,而烏魯木齊、貴陽這些城市卻能達到 3% 以上,烏魯木齊更是以 3.86% 領跑全國。這組數(shù)據(jù)一巴掌拍碎了 "買房必賺" 的老黃歷 —— 同樣是買房收租,在不同城市可能一個是 "印鈔機",一個是 "碎鈔機"。
還有個更直觀的數(shù)字:現(xiàn)在全國 50 城平均租售比是 1:576,也就是說,如果你買下一套房只靠租金回本,需要整整 48 年。想想看,就算你 25 歲買房,要等到 73 歲才能靠租金收回成本,這還不算裝修、維修這些亂七八糟的費用。
很多人可能會犯嘀咕:房價跌了那么多,租金回報率怎么還這么低?其實核心問題出在房價和租金的 "剪刀差" 上。這兩年房價確實在降,但租金降得更慢,甚至有些地方還在漲,可架不住之前房價漲得太離譜。就像佛山,雖然有些小區(qū)租金回報率能達到驚人的 10.7%,但那是特例,多數(shù)小區(qū)也就 2.2% 左右。
一方面是房子蓋得實在太多了。過去十幾年,開發(fā)商像比賽一樣蓋房子,結果供遠遠大于求。鄂爾多斯就是個典型例子,當年煤老板們瘋狂買房,結果煤炭行情一差,房價從 1.2 萬跌到現(xiàn)在的三千多,房子根本賣不掉也租不出去?,F(xiàn)在很多三四線城市都面臨這個問題,新房不斷開盤,二手房大量掛牌,2025 年二季度全國二手房掛牌量同比漲了 40%,成交量卻只漲了 10%,你說租金能上去嗎?
另一方面,大家的租房習慣也變了。疫情后很多公司都開始遠程辦公,維也納的研究顯示,郊區(qū)租房需求增長了 9%,而市中心只有 4%。年輕人寧愿住得遠一點,也要性價比高的房子,這直接導致大城市中心區(qū)的房子不好租了,房東想漲租金都沒底氣。
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房產(chǎn)稅試點的影響。雖然房產(chǎn)稅還沒全國鋪開,但試點城市的房東已經(jīng)開始焦慮了。有些房東想把房產(chǎn)稅成本加到租金里,結果租客直接搬走了,最后還是得自己扛著。在鶴崗這種地方,房子本來就便宜,租金回報率看著不低,但實際上租客收入有限,你敢漲租人家就敢搬家。
其實回頭看看,類似的房產(chǎn)泡沫問題早有先例,不少老房東都有過切膚之痛。溫州老房東至今心有余悸,2010 年溫州房價 3.2 萬,比上海還貴,結果后來一路下跌,多少人一夜返貧?,F(xiàn)在回頭看,當年那些高價買房的人,如果靠租金回本,恐怕到今天都還沒回本。
還有個更極端的例子是香港,這幾年房價累計跌了 20%-30%,租金回報率卻只有 1.5%,連十年期國債利率都跑不贏。這說明什么?說明當房子脫離了居住屬性,純粹變成投資品時,風險就已經(jīng)埋下了。
現(xiàn)在很多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正在重蹈覆轍。金華、東莞這些地方,租金回報率只有 1.4% 左右,全靠炒房需求撐著房價。一旦炒房資金撤離,后果不堪設想。對比一下烏魯木齊 3.86% 的回報率,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靠真實居住需求支撐的城市,樓市反而更健康。
租金回報率上不去,帶來的連鎖反應正在悄悄改變整個樓市。最直接的就是房子的投資屬性越來越弱。過去大家買房是想著 "低買高賣",現(xiàn)在房價不漲了,租金又覆蓋不了成本,很多投資者開始拋售房產(chǎn)。2025 年上半年二手房掛牌量激增,很大一部分就是投資客在 "割肉離場"。
對租客來說,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在郊區(qū)能租到更便宜的房子,選擇也更多;壞的是市中心那些老破小,房東為了轉嫁成本,可能會搞群租房,或者減少維修,居住體驗反而下降。在北京海淀區(qū)這種需求旺盛的地方,房東還能把租金漲個 5%-10%,但在三四線城市,房東根本不敢漲價。
最根本的改變是大家對房子的看法。當 "買房必賺" 的神話破滅,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房子到底是用來住的還是用來炒的?那些靠租金回報率 10% 的 "神話小區(qū)" 畢竟是少數(shù),多數(shù)人面對的現(xiàn)實是:花 300 萬買的房子,月租 3000 塊,還不如把錢存銀行吃利息。
聊到這兒,我也想跟大家掏掏心窩子 —— 租金回報率低迷真不是壞事,反而算是市場在自我調(diào)節(jié)。過去二十年,我們把房子捧得太高了,高到忘記了它最基本的功能是居住。當租金跑不贏房貸利率,當靠收租要 48 年才能回本,恰恰說明房子的投資屬性在減弱,居住屬性在回歸。那些租金回報率高的城市,比如烏魯木齊、貴陽,沒有太多炒房資金涌入,房價由真實需求決定,這樣的市場反而更健康。而像深圳、東莞這些回報率低于 1.5% 的城市,其實是在為過去的炒房行為買單。我始終認為,房子可以是資產(chǎn),但不能是唯一的資產(chǎn)。
當一個城市的租金連銀行利息都跑不贏時,所謂的 "房產(chǎn)保值" 就是自欺欺人。鄂爾多斯和溫州的例子已經(jīng)告訴我們,沒有實體經(jīng)濟支撐的高房價,終究是空中樓閣。最后想說的是,當房子不再是 "印鈔機",或許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居住的意義。畢竟,家的溫暖從來不是用回報率衡量的,你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