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7日,陜西西安一個普通家庭出了大變故,兩歲八個月的男孩毛寅突然失蹤了。那時候他爸毛振平從幼兒園接他回家,半路孩子要喝水,水杯空了,就進朋友開的酒店借水,把孩子擱大廳沙發(fā)上,結(jié)果幾分鐘工夫孩子就不見了。警方后來認定這是拐賣案,拐賣分子瞄準機會下手,把孩子抱走賣到外地去了。毛寅小名嘉嘉,出生于1986年2月23日,長得白白胖胖,腦后有個小旋兒,這是后來尋人啟事上反復提到的特征。家里本來日子過得平平淡淡,李靜芝和毛振平夫妻倆都是上班族,兒子是他們的心頭肉,誰想到這一丟就是32年。
李靜芝那時候在外地出差,接到電話整個人都懵了,趕緊趕回家就開始到處找。她拉著丈夫滿街貼啟事,問鄰居,跑酒店查監(jiān)控,那年代沒現(xiàn)在這么多攝像頭,線索少得可憐。警方立案調(diào)查,走訪周邊群眾,去火車站查可疑人員,還跨省追查到安徽、山東、山西等地,但拐賣鏈條復雜,拐賣者藏得深,幾年下來沒啥進展。夫妻倆起初齊心協(xié)力,印了成千上萬份啟事,分發(fā)到全國各地,李靜芝辭了工作,全身心撲在尋子上。日子一天天過去,找不著孩子,家里氣氛越來越沉重,夫妻間開始吵架,毛振平覺得生活得往前走,李靜芝卻放不下,兩人關(guān)系裂痕越來越大,最后在1990年代初離婚了。離婚后,毛振平重組家庭,李靜芝一個人扛著,繼續(xù)找兒子。她不找新伴侶,就覺得兒子是她活著的唯一動力。
尋子路走得特別苦,李靜芝從陜西起步,逐步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份。她坐火車、汽車,長途跋涉,去偏遠鄉(xiāng)村核實線索。有時候聽說哪有流浪小孩,她就立刻動身,帶上照片比對,結(jié)果往往是空歡喜一場。過程中,她遇到不少騙子,有人打電話說知道孩子下落,要錢才給線索,她匯過去錢,人就沒影了。還有些拐賣中介,明里暗里阻撓,警方破案時發(fā)現(xiàn)這些人是慣犯,專盯弱勢家庭下手。李靜芝不氣餒,她開始聯(lián)系其他失子家庭,大家互相交換信息,抱團取暖。2007年,她加入“寶貝回家”志愿者組織,這個組織是張寶艷創(chuàng)辦的,專幫被拐兒童回家。李靜芝在里面當骨干,組織家長互助小組,教大家怎么用DNA比對,怎么上網(wǎng)發(fā)帖求助。她自己郵寄了10多萬份啟事,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在這32年里,李靜芝幫了29個家庭找回孩子。她不光找自己兒子,還幫別人核實線索,上門采血做鑒定。有些孩子被拐到農(nóng)村,養(yǎng)父母買來當勞動力,她去勸說,協(xié)調(diào)警方介入,確保孩子平安回家。這些事兒讓她看到拐賣的危害多大,很多孩子從小受苦,身份不明,長大后心理有陰影。拐賣者呢,大多是求財心切的人販子,他們不顧別人家庭破碎,就為那點錢,把孩子當貨物倒手。
警方統(tǒng)計,1980年代到1990年代拐賣兒童案高發(fā),陜西等地是重災區(qū),李靜芝的案子就是典型。尋子過程中,她上過好幾檔電視節(jié)目,比如《等著我》,每次講起兒子失蹤細節(jié),她都控制不住情緒,但她堅持把信息說清楚,呼吁觀眾幫忙。節(jié)目播出后,收到過幾十條線索,她一條條跟進,有時候跨省跑好幾天,結(jié)果不對就繼續(xù)。
時間拉到2010年代,科技幫了大忙。公安部建了全國打拐DNA數(shù)據(jù)庫,李靜芝早早錄入自己和前夫的樣本。警方用這個人臉識別技術(shù),模擬毛寅成年后的樣子,發(fā)到網(wǎng)上比對。拐賣案偵破難,就因為孩子小時候模樣變了,長大后不記得事了。毛寅被拐后,賣到陜西另一個地方,養(yǎng)父母給他改名顧寧寧,對他還算不錯,當親生兒子養(yǎng)。他上學、工作,娶妻生子,全然不知自己身世。養(yǎng)父母知道他來路不正,但沒告訴他,可能是怕事兒鬧大。2020年4月底,警方DNA比對成功,確認顧寧寧就是毛寅。5月18日,在西安市公安局認親現(xiàn)場,李靜芝和毛振平見到兒子。毛寅34歲了,普通上班族,家庭穩(wěn)定。他一見生母,就說早就在電視上見過她,那時候看《等著我》節(jié)目,被尋子故事感動,覺得那小孩照片有點眼熟,但沒想到是自己。
重逢那天,全家都激動,李靜芝給兒子看小時候照片,毛寅給父母戴了禮物,銀手鐲和戒指。警方主持儀式,確認身份后,大家合影留念。這事兒傳開,媒體報道鋪天蓋地,李靜芝成了“打拐媽媽”的代表。她尋子成功,不是運氣,全靠堅持和警方努力。拐賣者到現(xiàn)在也沒抓到,警方說案子時效長,證據(jù)難找,但他們沒放棄,繼續(xù)追查類似團伙。重逢后,毛寅沒拋棄養(yǎng)父母,他兩邊跑,陪生父母聊天,也照顧養(yǎng)母。養(yǎng)父母年紀大了,他考慮接他們到西安住。李靜芝繼續(xù)做志愿者,幫更多家庭,她說找回兒子是第30個,之前29個是別人家的,現(xiàn)在輪到自己了。
這個故事讓人想深一層,拐賣兒童不光毀一個家庭,還影響社會。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有上萬起拐賣案,雖然現(xiàn)在打擊力度大,但遺留問題多。像李靜芝這樣的家長,很多人找了幾十年沒結(jié)果,身體垮了,精神也受折磨。她尋子路上,吃住不成樣,省吃儉用,就為多跑幾個地方。離婚后,她一個人住小屋,靠養(yǎng)老金和捐助過日子,沒啥享受。毛振平離婚后有新家庭,但也一直惦記兒子,重逢時他也來了,表達愧疚。兒子毛寅適應得快,他說小時候沒記憶,但現(xiàn)在知道真相,打算多孝順兩邊老人。
從這個案子看,打拐需要全社會參與。家長得提高警惕,別讓孩子單獨待著,尤其是公共場合。警方推動DNA庫建設,現(xiàn)在全國覆蓋率高,很多老案子翻盤。志愿者組織像“寶貝回家”,注冊會員幾十萬,大家上網(wǎng)發(fā)帖,線下采血,幫了無數(shù)人。李靜芝在組織里分享經(jīng)驗,教新人怎么避開騙局,怎么跟警方配合。她還去學校講座,告訴年輕人防范意識重要。拐賣分子多是農(nóng)村閑散人員或團伙,他們抓小孩賣錢,價格幾千到幾萬不等,買主多是無后家庭,但這違法,害人害己。
到2025年,這事兒過去5年了,李靜芝還活躍在打拐一線,組織活動,幫新案子。警方破獲更多團伙,救出上千孩子。社會關(guān)注度高,明星捐款支持志愿者。邏輯上,預防勝于治療,加強戶籍管理,嚴查中介,就能少些悲劇。接地氣講,生活中多幫人一把,像李靜芝那樣,積德行善,總有回報。她的堅持,感染很多人,尋子家長群越來越大,大家互相支持,不孤單。
總的來說,這個案子是拐賣兒童的縮影,提醒大家警鐘長鳴。李靜芝的經(jīng)歷,證明希望總在,堅持就能見曙光。兒子那句“我早見過你”,源于電視節(jié)目,巧合中帶必然,因為她曝光多,兒子無意中看到,卻沒聯(lián)想到自己。重逢后,一切步入正軌,家庭和睦,社會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