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動蕩的時候,我正在游戲里“操盤”。
是的,除了模擬經營飯店、農場,現在你還可以模擬經營公司、操縱股市。
前段日子,我玩了一款稱為“股票模擬器”的獨立游戲《東京股神STONKS-9800》。雖然仍處于EA階段,但游戲目前在STEAM收獲超過1000條評論,其中96%好評,好評如潮。令人意外的是,《東京股神》并非由日本開發(fā)者制作,而是出自一位烏克蘭開發(fā)者之手。
游戲將背景設置在八十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前夕的日本,玩家則扮演一位股票交易員。相比較于其他慢節(jié)奏的模擬經營,《東京股神》主打的是“短平快”和“爽感”。正像是那個紙醉金迷的年代一樣,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會滿盤皆輸。
游戲的主要玩法非常簡單,只需要盯著走勢圖,在交易所里進行股票的買入賣出,盡可能地獲取利潤,有點古早游戲《北京浮生記》那味兒。
哪怕是一點金融股票知識都沒有的純小白,也可以很快上手。甚至,它可以作為一個簡易的“炒股入門教學”。如果不按暫停鍵進行操作交易,只是盯著走勢圖的紅綠變化,大概幾秒鐘就來到了下一天。加倉減倉幾番操作之后回過神來,游戲內資產翻了一倍的同時,現實生活里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不止于此,游戲還涉及到大宗商品漲跌、開設公司、購置房產、投資借貸。
正如現實中的股市一樣,這是一個純講金錢,不談感情的世界。周末非交易日時玩家可以放松一些,開車去公園、高爾夫球場、馬場、打撲克甚至是去打彈珠,以此作為緊張的交易員生活之外的調劑。從這些行動中,可能結識到來自不同公司的新朋友,也有機會獲得或者失去金錢,甚至比在股票交易市場里賺的還多。
劇情內隨機彈出的事件,更是讓心情隨著股市折線時上時下。只要“某某公司傳出了一些小道消息”的彈窗出現,下一秒,我那自以為高明、精心計算的“抄底”就化為了泡沫。游戲也沒有忘了對于玩家心情和壓力值的設定,壓力值增滿被強行送進醫(yī)院時,無法前往交易所進行買賣。這段時間,游戲內“我”的壓力值是降下來了,游戲外的我看著大跌的股市、越來越少的本金和無法操作的無力,壓力瞬間上升。
退出游戲時,我感慨了一句:“還好不是真錢?!?/p>
值得注意的是,游戲內的股價走勢和一些相關事件,是與真實歷史上相對應的。從畫風、用詞、設定上,可以看出開發(fā)者對那個年代和相關事件有著深入了解。如果是日本開發(fā)者,這并不算稀奇;但作者TERNOX作為烏克蘭人,能制作出昭和背景的游戲就有些意料之外了。
在X上, TERNOX回復道:“有人反復問我,為什么一個烏克蘭人要做一款充滿PC98美學、以80年代日本為背景的游戲,這完全是因為興趣。”作者的YouTube頻道(@Тернокс)里,可以看到他盤點了大量1975到1983年間的日式視覺小說游戲,并且解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該類游戲借助英文翻譯進入西方世界,這是他開始創(chuàng)作相關游戲的契機。
TERNOX甚至自己承擔費用,辦了一個“烏克蘭視覺小說Game Jam”。他表示: “我喜歡視覺小說,我想吸引更多的烏克蘭人關注這一類型游戲?!?另一個理由是,“(從成本上)這是一個理想的游戲開發(fā)類型,可以吸引那些以前從未想過從事游戲開發(fā)的人?!?/p>
烏克蘭視覺小說Game Jam
回過頭瀏覽作者個人主頁,已經公開游戲頁面都有著偏向“日式二次元”的風格,一部分游戲也是以視覺小說形式呈現。主頁還有一句話引起注意,TERNOX 寫道:“我熱衷于復古美學?!?的確,不管是游戲的UI,整體美術風格,還是內置的那些小游戲,《東京股神》都有著滿滿的“古早味”。
無論TERNOX出于對于日本文化的興趣,還是對于復古“日式視覺小說”的懷念,《東京股神》給人的印象是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最后的欣欣向榮。這種朦朧的幻想感,就像我們的“千禧年”“中式夢核”,日本的“昭和復古”“City Pop”,美國“黃金時代”“嬰兒潮一代”……可能跨越國界不論是誰,都會無比向往或者懷念前景充滿希望的年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