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除去前兩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他排在清軍入關(guān)后在北京城稱帝的第三位皇帝。
但不論是史書記載,還是現(xiàn)代各種電影、電視劇演繹,基本上雍正帝都算不上仁慈之主:
不管是他爭奪皇位的過程,還是穩(wěn)坐皇位的那十幾年,他一向是心狠手辣,薄情寡恩。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兄弟,還是對待自己的臣民,亦或者對待自己的對手。只要違背了他的意愿,就算是曾經(jīng)的心腹,就算有血緣關(guān)系,就算對自己有恩,也難逃其手掌心。
可是,一向嫉惡如仇,稍不順心就大開殺戒的雍正帝,為什么面對造謠生事,痛罵他豬狗不如的曾靜,卻手下留情了呢?
難怪《雍正王朝》放現(xiàn)在也不過時,你看雍正帝為什么要放過曾靜?
一、
雍正六年九月份的一天,西安城大街上,突然一個人瞅準時機蹦了出來,攔住了剛好經(jīng)過時任川陜總督岳鐘琪的轎子。
隨后這個不怕死的人,竟然遞給岳鐘琪一封信,這封信的封面上則赫然寫著:
“天吏元帥親啟!”
深感納悶的岳鐘琪將軍,一邊讓人控制住來人,一邊打開信細看,這一看,差點一口老痰沒上來,見了閻王。原來這封信暗藏玄機,信的內(nèi)容一共分三塊,而主要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勸反”!
信中一開始列舉了雍正帝的十大罪狀,基本上把康熙末年,以及雍正初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全都給搞成陰謀論了。說雍正帝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以及“好諛任佞”。
確實,雍正帝自從當上皇上那一刻起,圍繞他發(fā)生的怪事,數(shù)不勝數(shù),也難免引起人家的猜測:
比如康熙帝駕崩當天,為什么老四胤禛接連三次出入其寢室,又都干了些啥?以及,康熙朝那么多大臣,為什么當天只接見了隆科多,還讓他宣讀遺詔?還有康熙帝究竟有沒有喝下老四胤禛進獻的參湯,以及那串佛珠怎么到他手上?
所以說,宮廷也好,民間也罷,總在流傳老四胤禛聯(lián)合隆科多毒殺了康熙帝。而康熙帝最開始打算把皇位傳給老十四胤禵,被老四胤禛聯(lián)合隆科多對圣旨進行了更改,成了雍正皇帝。
二、
還有太后烏雅氏,雍正帝跟其關(guān)系不好是個不爭的事實,甚至在公開場合跟他對著干,畢竟從小就沒真正養(yǎng)過他。
比如不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封號,也不愿意到皇太后應(yīng)該居住的寧壽宮,甚至故意不吃飯,要隨先帝而去,以此為難雍正帝。
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太后烏雅氏并沒當多久,一年不到就一命嗚呼了。雖然雍正帝也曾經(jīng)解釋過,說太后是“痰疾”,再加上思念先帝,所以在自己即位不滿一年便暴斃身亡。但人們并不信,若真如此,為什么太后明確表明不要在寧壽宮住,雍正帝還故意把她的靈柩放在寧壽宮三天呢?
除此之外,被圈禁的廢太子胤礽,也在雍正帝即位兩年后,生病身亡。
雖然雍正帝對待廢太子胤礽一家十分優(yōu)待,胤礽也是因病而亡,為此雍正帝也很悲傷。但這個蹊蹺的死亡節(jié)點,還是給世人無盡的聯(lián)想,從而懷疑雍正帝是不是動了什么手腳。
而對待兄弟,雍正帝就沒這么好脾氣了,尤其是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四胤禵等八爺黨成員。
這一點倒不算冤枉雍正帝,他剛坐穩(wěn)皇位,便沖八爺黨成員下手。除了身份高貴的老十胤誐和同父同母的老十四胤禵僅僅保命外,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均在雍正四年被整。不僅給改名“阿其那”、“賽斯黑”,還將其圈禁在小黑屋內(nèi),倆人也在絕望中,一前一后相差不到一個月死亡。
三、
至于后面那幾條罪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無風不起浪。雍正三年,年羹堯被賜自盡,雍正四年,隆科多又被圈禁致死,這期間雍正帝還抄了很多人的家,比如曹雪芹家……
所以,到了雍正六年,不管是跟雍正帝有仇的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還是對他有恩的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沒有逃過一死。而他們的家人或門人,也是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自然不會說雍正帝好話。
再加上這些被懲治的人不滿雍正帝當皇上,于是各種流言四起,也就有了這次有人攔岳鐘琪轎子,勸反!
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對以上十大罪名,也都有精彩的闡述。只不過我們是上帝視角,知道這些事情雍正帝并沒有干,但是在老百姓的視角可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像“謀父”、“逼母”、“弒兄”、“屠弟”,這本就是宮廷秘聞,真真假假分不清。經(jīng)過伯倫不歸酒樓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那大爺一分析,可不就各種流言滿天飛了嘛。再加上太后烏雅氏、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他們確實蹊蹺死亡,也給大家留下了猜測空間。
至于貪財好色,這太簡單了,因為雍正帝一上臺就推行新政,本就是奔著增加稅收,充實國庫,以及應(yīng)對西北戰(zhàn)事來的。連江蘇街頭賣字的先生都說了,雍正帝把李衛(wèi)派到這里,就是為了搜刮錢財:
“他一來呀,就抄了曹府、李府,還有好幾個官宦的家,那銀子呀,一車一車的就往京里運?。 ?br/>
四、
更重要的是,雍正帝明知人家喬引娣對老十四胤禵情有獨鐘,他還故意拆散人家,非要弄到自己身邊。
《雍正王朝》的編劇還算克制,沒把雍正帝好色的一面拍出來,最大尺度也就是跟喬引娣牽牽小手??稍≌f《雍正皇帝》中,他們倆可是該發(fā)生的都發(fā)生了,更狗血的是,這個喬引娣還是雍正帝的私生女。
就算雍正帝一再解釋,把喬引娣弄到自己身邊,就是為了讓她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墒?,以正常男人的視角看待這件事,搶了親兄弟的未婚妻,可不就是好色嘛。
至于好殺,就不用多說了,不然的話,坎兒、年羹堯、喬姐兒也不會死,以及江夏鎮(zhèn)男女老少幾百口為政治陪葬的“冤魂”。更不用說,百官跪倒一片,替清流派小領(lǐng)袖謝濟世和陸生楠求情無果了。
酗酒嘛,劇中倒是沒有過多體現(xiàn),但是雍正帝一高興就要喝酒這事,倒是有過好幾處描寫。后來李紱罷官回鄉(xiāng),拒絕劉墨林的敬酒后,雍正帝就不顧喬引娣提醒,執(zhí)意喝了個大醉,結(jié)果便病倒了。
言歸正傳,岳鐘琪收到的這封信,就是本文要講的曾靜寫的。他不僅列舉了雍正帝的十大罪狀,還明確反對滿族統(tǒng)治中國,并以天時地利為由,勸岳飛的后代,也就是岳鐘琪謀反。
曾靜信中都說了雍正帝好殺多疑,那他就該明白身為漢人的岳鐘琪處境,這么謹小慎微還擔心哪天被清算呢,哪里敢留這封信?
五、
一開始岳鐘琪是對這位送信人嚴刑拷打,但此人死死不松口,就是不透露這信是誰寫的。
直到岳鐘琪耍了個心眼兒,說自己早就有反心了,因為被監(jiān)視,故意那樣做后,才知道這封信的作者便是——曾靜!
就這樣,曾靜被押解進京了,也就接上了《雍正王朝》中的劇情,雍正帝面對這個曾靜,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是啊,他原本想找大臣們審理此案,可無一例外,這些大臣們并不想審理此案,甚至連看看信的意愿都沒有:
“如此悖逆之言,非臣下所敢聽,非臣下所敢問!”
大臣們不愿意審理此案,雍正帝又把希望寄托到兒子身上,于是想讓弘晝看看信,評論一下曾靜寫的東西,可又被拒絕了:
“這些狂犬吠日的瘋話,兒臣不屑一看,請皇阿瑪也不要理睬!”
雍正帝的內(nèi)心甭提多失望了,是啊,當年自己還知道替皇阿瑪分憂呢,到了自己這里,卻連個愿意替父親分憂的都沒有。于是,他借助李衛(wèi)進京的機會,又把信給本就識字不多的李衛(wèi)看。
李衛(wèi)不愧是雍正帝的心腹,皇上讓看信,他就不得不看。不然的話,沒看就拒絕,他怎么知道信中寫的啥,還是說早就知道這事?
所以,李衛(wèi)是明知道信中說的是誰,還得揣著明白裝糊涂:
“主子,這信里說的是誰啊,又害父害母,殺兄殺弟的,還貪財好色?”
六、
雍正帝可算找到知音了,一把鼻涕一把淚啊,很委屈的告訴李衛(wèi),這封信寫的是朕!
李衛(wèi)聽說后,一下子就跳了起來,炸毛了:
“怎么會,哪條瘋狗,敢這樣辱罵主子?”
就這樣,雍正帝將曾靜案的緣由一五一十告知了李衛(wèi),并告知李衛(wèi),曾靜現(xiàn)在就在京城大牢里關(guān)著呢,都沒人敢審他。
李衛(wèi)也確實給力,讓雍正帝把這個案子交給自己來審理,到時候有他好果子吃:
“主子,你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顆一顆拔下來!”
這句話果然很受用,雍正帝壓抑許久的心得到了釋放,雖然后來也縱容李衛(wèi)跑大牢胖揍了曾靜一頓。但自己卻沒想要曾靜的命,就算做做樣子,也還是給了李衛(wèi)一個罰俸一年的處罰。
隨后,雍正帝單獨接見曾靜,跟他同吃,同喝,并與其一一辯論。而辯論的過程,記載在了《大義覺迷錄》中,現(xiàn)在讀來也非常有意思。
比如,曾靜說雍正帝即位后,山崩川竭。雍正帝就懟上了,你曾靜說說看,朕即位以后,到底哪座山崩了,哪條河干了,你給我說清楚?
曾靜說滿人是蠻夷,沒有資格統(tǒng)治漢人。雍正帝就開始解釋了,說要按你說的,那舜、周文王也算蠻夷了,但不影響他們成為一代明主。隨后,巴拉巴拉,開始就蠻夷到底能不能當中國的皇上,爭開了。
比如曾靜說,大明的衣服比大清的好看,雍正帝直接懟,好看有啥用,還不是亡了?
七、
如果大家看過這本《大義覺迷錄》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雍正帝簡直耿直的可愛,真是不厭其煩,一條一條的與其辯論。
有些子虛烏有的事,他自然要爭個對錯,有些模棱兩可的,他也要辯個勝負。但他主打一個真誠,有些事做了就做了,自己認,有些事沒做就沒做,不能給我扣屎盆子。
像曾靜說他殺弟,雍正帝就承認了,說自己那幾個弟弟著實可恨,處處跟我作對,我早就想殺他們了??墒?,他們的死真跟我無關(guān)啊,我雖然有想殺他們的想法,但還沒實施呢,他們就死了,真不能怪我!
至于說曾靜說雍正帝弒兄,那他委屈的都快哭了,一個勁辯解。說自己的大哥、二哥是皇阿瑪圈禁的,在他老人家去世前曾對朕說,讓大哥二哥一起陪他下去。朕是個多么仁慈的皇帝,怎么忍心殺害自己的兄長呢,可是自己的幾個弟弟老是找事,朕就想把二哥放出來樹榜樣。
可惜二哥病了,朕是噓寒問暖,又派御醫(yī),又親自探訪的,最后他死了,朕不僅追封其親王,還去靈堂大哭一場,怎么能污蔑朕弒兄呢?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雍正帝是一肚子委屈:
“宵旰憂勤,不遑寢食,意謂天下之人,庶幾知朕之心,念朕之勞,諒朕之苦……”
你說我當這個皇上圖什么,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要是你們能理解朕的苦,就算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啊。
八、
可你們竟然聽信讒言,捕風捉影,列了十大罪狀安到朕頭上,那心傷的哇涼哇涼的。
要知道雍正帝向來殺伐決斷,并非仁慈之人,他確實沒動曾靜,但卻借助此事大開殺戒,比如曾靜的老師呂留良。
即使呂留良都已死亡多時,還是被剖棺戮尸,連帶他的祖父、父親、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者皆斬立決,男十五以下者及嚴鴻逵之母女、妻妾、姐妹俱給功臣之家為奴。
而且,這些流放的人,也不允許他們出戶為民,只能世代為奴。比較諷刺的是,雍正帝曾廢除了延續(xù)千年的賤籍制度,卻沒有廢除奴隸制。
把曾靜交到雍正帝手中的岳鐘琪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也因為此事卷了進去,雖然其小心翼翼,自證清白,但還是沒逃過雍正帝的猜忌。最后,隨便找個罪名,以“攻敵不速、用人不當”為由,給他判了個斬監(jiān)侯、罰銀七十萬兩。幸虧這哥們兒命大,撐到了乾隆帝即位,這才撿回來一條命。
對啊,既然雍正帝眼里容不得沙子,那為什么卻繞過了曾靜,以及那個送信人張熙了呢?
我楊角風覺得,還是因為曾靜和張熙慫了,沒有堅持自己的主張,也因為羅列的雍正帝罪狀,大都經(jīng)不起推敲,從而導(dǎo)致跟雍正帝的辯論,敗了!
對方辯手都主動認錯了,那對雍正帝來講,肯定是個大好的宣傳機會啊,自然不能放過!
九、
為什么說《雍正王朝》這部劇面世二十多年了,經(jīng)久不衰,就是因為里面蘊含著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劇中把雍正帝就演繹的很不錯,兄弟們不理解自己,那就把兄弟未婚妻喬引娣拉到身邊,竭盡全力去感化她,直到她說出:
“皇上,您可不能病,咱們大清國不能夠沒有您!”
最后,倆人還修成了正果,不僅手牽手去散步,連喬引娣下車都得皇上親自扶一把。
同樣,在乾隆皇帝看來,自己的老爹親自下場跟一個屁民,還是個杠頭爭論,實在太掉價。所以,前腳老爹駕崩,后腳乾隆帝就不顧老爹遺言,把曾靜和他那個徒弟召回京,凌遲了。
可雍正帝為什么還這樣做呢?
我楊角風覺得,雍正帝這樣做的意義,對于他的那些臣民來講,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遭受謠言“攻擊”的,往往是那些不明真相的草民,也會不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別說經(jīng)歷他們的經(jīng)歷了,思考事件的對錯了,我們甚至連他們長什么樣,都不知道。
雍正帝確實耿直,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性格,但他這樣做的背后,也有著深層次的考慮。
難道他不回應(yīng),不聽、不問、不視,那有關(guān)他的十大罪狀的流言,就能消失不見了嗎?
不能??!
他當時要做的事,最重要的便是占據(jù)輿論高地,不然的話,就算一個很正常的事件,也會被各種流言所充斥。
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雍正帝都必須得發(fā)言,不厭其煩的解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不然的話,民間的各種猜測就會泛濫,時間越久,對朝廷的公信力越不利。
雍正帝就是想以理服人,不管事情的是非曲直,有無隱情,都要站出來說話,而且是很耿直,很認真的回答。
是啊,你既然列舉了他的十條罪狀,那他就一條條跟你辯,而且每一條都得贏,辯到你服為止!
至于掉價啊,丟臉啊,智商低啊,手段差啊,雍正帝一概不在乎,只要能達到目的便可。所以,他也不在乎自己的段位低,他在乎的是大家對皇上是否有信心,對大清是否有信心。
也只有做到公開透明,才能獲得臣民的理解和支持,大清才從他的手中完成了續(xù)命操作。而不是什么事都藏著掖著,只報喜,不報憂,出了問題只會一味掩蓋,從不回復(fù)臣民的疑問。
雍正帝并不慈悲,但是在對待底層百姓上,確實下了一番功夫,單就這一點來講,他通過一本《大義覺迷錄》,給了民眾信心,也拯救了大清。
所以啊,他是一個實干家,也并不擅長宣傳自己的業(yè)績,不然,也不會留下罵名了。
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