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guān)于“話題之王”雍正皇帝與生母“烏雅氏”的母子關(guān)系不和有很多傳聞,甚至說他已經(jīng)到了“逼母致死”的可怕地步。那么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德妃“烏雅氏”與雍正皇帝青年畫像
德妃“烏雅氏”與皇帝兒子的關(guān)系究竟怎樣?德妃的后半生是如何度過的,她做了多長時間的皇太后?“仁壽太后”烏雅氏的真實死亡原因是什么?仁壽皇太后的葬禮有哪些特別的安排?
雍正皇帝青年畫像
雍正皇帝為死去的父母親都做了哪些事情?雍正皇帝懷念母親的方式有哪些?帝王母子之間究竟有哪些不能言說的秘密?孝恭仁皇后的梓宮為什么可以入葬帝陵地宮?
烏雅氏成為皇太后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在位時間是多久
康熙皇帝玄燁老年畫像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崩逝之后,作為新君(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被尊為皇太后,這一年的她已經(jīng)六十三歲了。
康熙皇帝畫像
雍正皇帝畫像
宣布“胤禛”成為新皇帝時,做為母親的“烏雅氏”聽聞消息卻是異常冷漠,她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tǒng),實非夢想所期!”她并不覺得兒子做了皇帝,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情。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畫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發(fā)布上諭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舊章。
當年皇太后見太皇太后禮,何等整齊嚴肅,眾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指德妃烏雅氏)慈善謙遜,念舊情殷,不遽另行大禮,是圣母皇太后之禮。
雍正皇帝青年畫像
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盡心敬侍眾母妃,是朕之禮。
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儀文所在,未曾傳知。但眾母妃自應(yīng)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yīng)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
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后攙雜行走,甚屬僭越,于國禮不合?;士嘉吹氰鲗m前,倉猝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雍正皇帝畫像
此等處,爾總管理當稟阻,乃并無一言道及,亦難免罪。朕若不傳,恐于國體乖違,所關(guān)重大,自傳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
康熙皇帝喪期內(nèi),德妃居住在昭仁殿服喪
在康熙皇帝大喪期間,德妃“烏雅氏”是在昭仁殿居喪。剛登基的雍正皇帝每日都往昭仁殿問安。
自圣祖仁皇帝升遐以來,皇太后哀痛深切,每致撤膳,皇太后積哀日久,疾遂大漸。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皇帝曾說:“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朕稽顙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遺付沖人,今圣母若執(zhí)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從耳?!?/p>
再四哀懇,母后始勉進水漿。自是以后,每夜五鼓,必親詣?wù)讶实?,詳問?nèi)監(jiān),得知母后安寢,朕始回苫次。
這段記載說明:在康熙皇帝升遐之日,哀痛至深的德妃烏雅氏就開始不吃不喝,決意殉死,雍正皇帝是叩頭痛哭、哀告母親:“皇父把國家大事交付給兒子,如果圣母你執(zhí)意要追隨皇父而去,兒子我還有誰可以依靠?只有以身相從追隨您一塊去找皇父團聚。”
最終在雍正帝的苦苦哀求下,烏雅氏才答應(yīng)不再殉死,雍正皇帝還不放心,每晚都要親自過問內(nèi)監(jiān),詢問母親的情況后才放心去休息。
雍正皇帝與母親烏雅氏母子不合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雍正皇帝畫像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德嬪“烏雅氏”生養(yǎng)“胤禛”的時候正得寵,彼時的她還不到二十歲,胤禛出生后沒多久就被送走,名義上養(yǎng)育在佟佳貴妃的膝下,這也是為何后來雍正皇帝稱佟佳貴妃的兄弟“隆科多”為舅舅的原因。
科普一下:清朝時期宮禁森嚴,母子之間的請安見面時間都是固定的,很難親近,這也是清朝時期為了防止將來后宮干政的重要手段。
四阿哥畫像
四阿哥或許是為了爭奪儲位拉攏力量,“胤禛”在人前人后都十分親近自己的養(yǎng)母“佟佳貴妃”,這讓生母“烏雅氏”的內(nèi)心感受到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這也造成了他們后來母子失和。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烏雅氏晉封為德妃,居住在永和宮,這個時候的她已成為后宮里為數(shù)不多的高階嬪御。
十四阿哥胤禵畫像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正月初九日,德妃生下第十四子多羅恂勤郡王“胤禵”。這一次,她所生的皇十四子“胤禵”一直被她親自養(yǎng)育在身邊,烏雅氏傾注了自己的所有去疼愛這個小兒子,更多的忽略了大兒子。
雍正皇帝兩兄弟與母親烏雅氏
盡管兩個孩子都是自己親生的,烏雅氏自然更加偏袒于小兒子胤禵,而胤禵也格外受到康熙皇帝的寵愛,這讓烏雅氏覺得儲位大有希望。
康熙皇帝駕崩,按照遺詔最終繼位的并不是胤禵,而是胤禛,本來都是自己的兒子,誰當皇帝都一樣,可烏雅氏卻處處與新帝作對,以行動證明自己拒絕承認新皇帝登基。
雍正皇帝畫像
她在許多事上不配合兒子雍正皇帝,總是對著干,比如:她執(zhí)意為康熙皇帝殉死,拒絕從永和宮搬遷到寧壽宮養(yǎng)老,推遲上徽號的時間,不讓雍正皇帝給她舉行太后典禮。這也就導致了沒有能在她活著的時候舉行上徽號的一系列儀式。
首先,在清朝,新皇帝在舉行登基大典之前,應(yīng)該先去給皇太后行禮,然后再到太和殿,接受大臣的朝拜。
禮部官員把這些禮儀流程報給太后烏雅氏后,她斷然拒絕接受雍正皇帝的行禮。她的理由說是:正值先帝喪期中,讓她穿著朝服接受新皇帝的行禮于心不安,讓免去行禮一項。
雍正皇帝畫像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上(雍正皇帝)以登極。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奉先殿。禮部奏皇上登極。先詣皇太后前行禮畢。然后御殿,并啟奏于皇太后。
雍正皇帝畫像
奉皇太后懿旨:“皇帝誕膺大位。理應(yīng)受賀。至與我行禮。有何關(guān)系。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
是日,王大臣等、又繕折固請。皇太后仍不允。雍正皇帝又親自再三懇請,烏雅氏才不得不答應(yīng)接受兒子的行禮,但她要求當天晚上先在康熙皇帝梓宮前謝恩后,再行回宮。
奉皇太后懿旨:“諸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懇切求請。我亦無可如何。今晚于梓宮前謝恩后,再行還宮”。
寧壽宮老照片
德妃“烏雅氏”居住的寢宮是永和宮,按照慣例,她兒子繼位了,她就要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寧壽宮去住。
寧壽宮門
科普一下:寧壽宮,是康熙皇帝為嫡母孝惠章修建的太后養(yǎng)老的寢宮,雍正帝想讓母親也住進去養(yǎng)老。
面對雍正皇帝的懇請,烏雅氏堅決不遷宮,就是不去寧壽宮。這次,雍正皇帝是沒拗過烏雅氏,做為皇太后的“烏雅氏”一直到死也沒有離開永和宮半步,無可奈何的雍正皇帝在繼位大典時,只能去永和宮給太后行禮。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上(雍正)即皇帝位。是日黎明。鹵簿全設(shè)。各官齊集于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跪、上香、告受命于大行皇帝。行三跪九叩頭禮。圣容哀感。受命畢。至東偏殿。易禮服。
詣永和宮皇太后(烏雅氏)前。行禮畢。御太和殿。升寶座。鳴鐘鼓。中和樂、設(shè)而不作。王以下、文武各官、行朝賀禮。免宣慶賀表。
在清朝,新皇帝即位都要尊崇母后,給皇太后上徽號以示尊崇,這也是清朝新君繼位的慣例,雍正帝自然不例外。
他準備給母親烏雅氏上徽號為“仁壽”時,又被烏雅氏拒絕了,她以先帝還沒有入葬為理由,拒絕了雍正皇帝給她上的太后徽號。
科普一下:整個清朝,從來沒有先帝不入葬,皇太后就不能上徽號的規(guī)定。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禮部會同王大臣、及大學士、翰詹各官等。恭上皇太后徽號曰仁壽皇太后。遂將應(yīng)行典禮儀注具奏。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
奉皇太后懿旨:予蒙大行皇帝深恩。備位妃列。幾五十年。雖夙夜小心。勤修壸職。未能圖報萬一。
今日予子仰遵遺命。纘承大統(tǒng)。實深悚惕。當龍馭升遐。予本欲相從冥漠。予子皇帝再三諫阻。情辭懇至。予念先帝付托之重。丕基是紹。宗社攸關(guān)。勉慰其心。未伸予志。
今諸王大臣援引舊典。請上尊稱。此時梓宮大事。正在舉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尊崇典禮。實非予心所安。予戒慎居心。謙沖訓子。但愿予子體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諸王大臣體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則兆民胥賴。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榮。勝于受尊稱遠矣。諸王大臣共諒予心。勿復固請。
于是諸王大臣等復援據(jù)典禮。具折懇請?;侍髨詧?zhí)不允。上誠敬諄切、叩請再三。
始奉皇太后懿旨。諸王大臣援引舊典。懇切陳辭?;实蹖掖芜嫡?。這所奏:知道了,命八旗詳察孝行素著者以聞。
烏雅氏就一句“知道了”打發(fā)了事,讓上徽號的事不了了之。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的元旦,按慣例,這一天,雍正皇帝要帶著文武群臣去給皇太后行慶賀禮,這還是雍正帝繼位后的第一個元旦,具有特殊意義。
禮部早在去年臘月二十一日,就上賀元旦儀注:皇帝要穿禮服去給皇太后行禮,王公大臣也要行禮,禮畢后皇帝再去太和殿接受諸王大臣的朝賀。
寧壽宮老照片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禮部奏請:雍正元年正月元旦令節(jié)?;噬暇叨Y服。詣皇太后宮行禮。王公大臣官員、各依班次行禮。禮畢?;噬仙偷钚卸Y。
雍正皇帝畫像
得旨、朕轉(zhuǎn)奏皇太后。奉皇太后慈諭:“前皇帝登極、鉅典攸關(guān)。故勉從諸王大臣之請。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內(nèi)。何忍即行慶禮。欽此”。
皇帝寶座
諭爾等知悉。至朕元旦升殿。前請頒發(fā)表式之本、己降諭旨。烏雅氏再次拒絕了皇帝的行禮,她說:大行皇帝連百日都沒過,你怎么忍心去行慶賀禮?
因此,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雍正皇帝詣壽皇殿行禮?;貙m。不升殿受賀。詣皇太后宮問安。奉太后懿旨、免行慶賀禮。
因為仁壽皇太后的抵制,雍正元年的元旦過的冷冷清清,別說給皇太后行賀禮,雍正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朝賀的事都取消了。
烏雅氏的這一系列舉動讓本就不好的母子關(guān)系更是雪上加霜。
清朝歷史上,第一個親自送先帝梓宮到陵寢的皇太后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仁壽皇太后”烏雅氏,但她并沒有來得及參加康熙皇帝的奉安大典就崩逝了。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64歲的生日壽誕
皇太后“烏雅氏”賞賜的物品有哪些?
雍正元年三月十九日,這天是烏雅氏身為皇太后的第一個生辰。
賀仁壽皇太后陛下圣誕,這是康熙皇帝去世后,德妃(烏雅氏)過的第一個生日也是她人生中最后一個生日,往年都是康熙皇帝先過,第二天就是仁壽皇太后“烏雅氏”的生日。
科普一下:康熙皇帝“玄燁”的生日是三月十八日,德妃“烏雅氏”的生日是三月十九日,兩人生日只差一天。
雍正皇帝畫像
皇太后的生辰,雍正皇帝就想緩和一下母子關(guān)系,按慣例申請為老娘舉行慶賀禮。烏雅氏再次拒絕,不管雍正皇帝怎么再三懇請,烏雅氏就是拒絕,只好宣布奉懿旨免行慶賀禮。
皇太后每年賜飯僧銀五百兩,又金幢五十對,金旛五十對,錦幔一百方,龍縀棹圍二百條,織錦經(jīng)蓋八百袱。
這次壽誕過完兩個月后,仁壽皇太后烏雅氏就與世長辭了。
仁壽皇太后家族抬旗,烏雅氏定奪家事
雍正元年,仁壽皇太后的胞兄弟“白啟”在奏本中說:“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鴻恩,我族俱準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護軍校七人,佐領(lǐng)、二等侍衛(wèi)顏德及原在正黃旗包衣佐領(lǐng)時之筆帖式三人皆為承恩之人。
雍正最初當皇帝沒有經(jīng)驗,每天找太后匯報政務(wù),希望太后給他提提意見。
雍正皇帝畫像
史料記載:“朕御極后,凡辦理朝政,每日必行奏聞,母后諭以不欲與聞?wù)?。朕奏云:“臣于政?wù)素未諳練,今之所以奏聞?wù)?,若辦理未合,可以仰邀訓誨,若辦理果當,可仰慰慈懷,并非于予政事也”。
《和碩莊親王允祿奏請封公貝子折》
臣允祿謹奏
允祿
允祿自幼承蒙皇父仁愛撫育之恩,諸處均隨皇父受教養(yǎng),承蒙恩惠者極深重,不計勝數(shù),圣主亦甚睿鑒。
臣允祿今得以承蒙圣主之恩,能盡微意,即念仰酬我之皇父,豈有冒犯圣主如此高厚之殊恩,賞賜親王之禮乎?
惟莊王伯父乃承澤王之子,承澤王雖由太宗皇帝家分出,現(xiàn)遠離二世。
書云:若為人嗣,可為人子。倘臣沿襲三世,允祿何忍離圣主之家,為伯父之嗣而疏遠。再,臣內(nèi)有愚昧不肖者多年,依賴憂煩圣皇父為難,似此諸罪,圣主均寬恕解除,允祿實不勝感激圣主鴻恩外,豈敢妄想。
臣誠能數(shù)年效力圣主,此亦為奴之人理當之事,又可肆意輕思乎?再,皇父時代,九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均封貝子。圣主仁愛,賞賜臣一公,貝子銜亦甚足矣。
襲此親王者,本身不稱職,況于心實不忍,故此惶恐請圣主仁愛,另下諭旨。為此感激奏請。
雍正皇帝朱批:太后母下旨定奪,此奏著宗人府知道。
科普一下:這里的太后母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仁壽皇太后”烏雅氏。
揭開仁壽皇太后“烏雅氏”的真實死因
64歲的烏雅氏為什么會突然崩逝?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畫像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十四皇子“胤禵”被哥哥雍正皇帝軟禁在了清東陵。
十四阿哥
而十天之后皇太后“烏雅氏”在永和宮突然病故,她的真實死亡原因眾說紛紜,歷史的真相究竟會是什么呢?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仁壽皇太后烏雅氏身體不豫,雍正皇帝親自到永和宮守護在母親身邊,親視湯藥,晝夜無間。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畫像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時(凌晨1時至3時),只做了六個月皇太后的“烏雅氏”在永和宮內(nèi)崩逝,享年六十四歲。當天戌時(晚上?19:00至21:00?),皇太后“烏雅氏”的遺體被入殮梓宮,梓宮奉安到寧壽宮。
關(guān)于母親的死亡原因,雍正皇帝曾說:“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慟不釋于懷,于雍正元年五月舊恙舉發(fā)。朕侍奉湯藥,冀望痊愈,不意遂至大漸”。
這段記載說明,烏雅氏早年就患有氣管炎,哮喘這一類的疾病。而這種病當氣候變化,水土不適時很容易復發(fā)。
加上此時已經(jīng)年老的烏雅氏又經(jīng)歷了丈夫康熙皇帝的離世,受到了巨大打擊,沒有求生欲望,舊病復發(fā)病逝,是一個很正常的死亡過程。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與雍正皇帝畫像
太后“烏雅氏”的死因應(yīng)該是和她長期的氣管炎、哮喘有關(guān),又或許是雍正皇帝與仁壽皇太后母子間為了老十四的事情爭執(zhí)之下,太后突然發(fā)病一口氣喘不上來突然離世也有關(guān)系。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死后,梓宮(棺材)被奉安于寧壽宮正殿,雍正皇帝在蒼震門內(nèi)設(shè)倚廬縞素居喪,每日親赴母后梓宮前上食品三次,哀號不止。
雍正皇帝畫像
從仁壽皇太后“烏雅氏”死后梓宮遷移到寧壽宮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幾乎病態(tài)的執(zhí)念。
既然母親生前不愿意搬到寧壽宮住,那么死后也非讓你住進去不可。
五月二十六日,仁壽皇太后的梓宮被恭移至壽皇殿安奉。在此期間,群臣及皇室成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祭奠活動,表達對皇太后離世的哀悼之情。
八月十二日,為烏雅氏上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圣仁皇后 ”。
乾隆元年三月十一日,加上“慈純”二字。嘉慶四年五月十一日,加上“欽穆”二字。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最后謚號的全稱是:“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簡稱“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葬禮上的特殊安排是什么?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皇帝在上諭中說:“我皇妣大行皇太后。端莊恭肅,慈惠安和。奉侍先皇,壺儀茂著。誕育沖藐,母道備隆。顧復恩周,命提義盡。寬仁逮下,澤洽宮庭。謙儉持躬,化流禁掖。
由此可見仁壽皇太后“烏雅氏”的性格應(yīng)該是溫婉賢淑類型的女人。
孝恭仁皇后畫像
孝恭仁皇后梓宮奉移之日,百名喇嘛誦經(jīng)七日?!安榈眯⒐驶屎箬鲗m奉移之日,廣慈寺,嵩祝寺,法淵寺,永安寺,此四處曾請二百名喇嘛誦經(jīng)七日”。
孝恭仁皇后為什么可以入葬帝陵地宮?
景陵老照片
因為“烏雅氏”死時,康熙皇帝的梓宮還停在景陵隆恩殿內(nèi),沒有葬入地宮,所以她得以與康熙帝合葬在景陵地宮。
景陵
清景陵
雍正元年八月十八日,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梓宮奉移山陵,九月初一日與康熙皇帝的梓宮一起葬入了景陵地宮 ,神位升祔太廟,享受皇室最高的祭祀與尊崇。
雍正皇帝為死去的父母親做了哪些事情?
他表達對母親孝恭仁皇后追思的方式有哪些?
康熙皇帝與德妃烏雅氏畫像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一月二十一日,雍正皇帝讓造辦處制做:圣祖仁皇帝大恩皇考圣靈之寶位
二十一日,畫得牌龕紙樣一分,怡親王呈覽奉。旨臺堦做一層,其余照樣做,欽此。
圣祖仁皇帝康熙
本日發(fā)下牌樣上御書硃字一行:圣祖仁皇帝大恩皇考圣靈之寶位。
奉旨:先將字篆刻出來呈覽過再刻,欽此。
于正月三十日,怡親王交騰繼祖篆樣一張,袁景邵篆樣一張覽奉。
奉旨:準騰繼祖篆書,欽此。
于四月初四日,做得紫檀木邊玻璃門牌龕一座,怡親王呈進。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仁壽皇太后“烏雅氏”去世。六月,雍正皇帝讓造辦處做:太慈后母圣靈之寶位。
六月十九日,郎中“保德”交御筆硃書:太慈母后圣靈之寶位。
奉旨:寫篆字,刻香牌,配做牌龕,欽此。
由于仁壽皇太后死后上謚號為“孝恭仁皇后”,后改做:孝恭仁皇后大慈皇妣圣靈之寶位。
于七月初二日,南匠袁景邵篆得:孝恭仁皇后大慈皇妣圣靈之寶位,篆文一張。怡親王呈覽。
奉旨:準照樣刻,欽此。
怡親王畫像
于九月二十五日,做得紫檀木邊玻璃門牌龕一座,牌上刻得:孝恭仁皇后大慈皇妣圣靈之寶位,完。怡親王呈進。
本日奉旨:牌龕照樣再做一份,欽此。
雍正三年八月二十日,做得紫枟木邊玻璃門牌龕一座,牌上刻得:孝恭仁皇后大慈皇妣靈之寶位,完??偙O(jiān)太監(jiān)持進供奉在佛堂內(nèi)。
兩個牌位都做紫檀木玻璃門牌龕供奉在養(yǎng)心殿的佛堂內(nèi)。此后,清朝皇帝在養(yǎng)心殿供奉皇父和生母神位就變成了循例,后世皇帝也都效仿起來了。
仁壽皇太后“烏雅氏”去世后,已知雍正皇帝寫過三首述哀:
孝恭仁皇后畫像
孝恭仁皇后死后一周年,雍正皇帝寫道:母后升遐,倏經(jīng)周歲。痛色笑之難追,想音容而切慕。潸然淚下,賦此哀辭為念。慈恩重,難禁涕淚懸。尊榮心莫罄,恍惚歲云遷。物候常如此,音容獨渺焉。寢門空在望,一望一凄然!
孝恭仁皇后死后二周年,雍正皇帝懷念母親說:自隔慈顏杳,重臨此日悲。音徽徒有慕,尊養(yǎng)已無時。恩念劬勞重,心驚歲月馳。朝來益為愴,撫序淚空垂。
孝恭仁皇后死后三周年,雍正皇帝追憶說:鞠我恩深重,違顏夢渺茫。三年成逝水,百感對流光。黯黯慈云在,迢迢仙路長。朝來又臨諱,含愴仰空蒼。
雍正四年五月,是仁壽皇太后的三周忌辰,雍正皇帝想要親自往祭陵,但因故沒能成行,命令皇四子“弘歷”前去代為行禮。
雍正皇帝給父母在欽安殿建道場表達孝思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與康熙皇帝畫像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五月初六日,雍正皇帝上諭:爾等所奏在欽安殿為皇后建祝壽道場一事,既經(jīng)奏聞,則必稱奉旨為皇后建祝壽道場。
朕思以下敬上為禮,若君上與臣下祝壽成何體統(tǒng)?昔圣祖皇考為寧壽宮太后啟建道場,原系孝思,欲盡臣子之誠。
雍正皇帝畫像
朕為圣祖皇考、皇太后圣母啟建道場,亦是朕之孝思。今爾等為皇后在朕宮闈建立道場,殊非典制。
雍正皇帝與父母畫像
且爾等愿為皇后立道場,不拘在何處俱可,如在欽安殿,則于體統(tǒng)有礙。
怡親王施楞道場上供銀一百兩,禮錢銀一百兩。
綜合以上史料來看:就雍正皇帝的態(tài)度來看,他還是很關(guān)心和在意母親“烏雅氏”的,對于母親最開始不理解自己不的態(tài)度,他解釋說是受他人蒙蔽,后來也和解了。
孝恭仁皇后與雍正皇帝畫像
不管德妃“烏雅氏”承認不承認,她能夠成為皇太后、能夠陪葬景陵地宮、能夠升祔太廟、包括娘家世襲罔替的一等公,都是她不待見的大兒子雍正皇帝帶來的。
她家族的所有的榮耀都是皇帝兒子胤禛賦予的,這也是烏雅氏拒絕承認的,所以她拒絕遷宮、拒絕上徽號、拒絕元旦圣誕行賀禮。
,讀史明志,我們終將在歷史中相遇,這里是清史研究室,揭開那些隱藏在清宮里不為人知的隱秘往事,走進那些被淹沒在后宮里的紅粉佳人們。關(guān)注我,和我一起了解更多“清宮后妃”的傳奇人生。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guān)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是原創(chuàng)首發(fā),創(chuàng)作不易,請勿搬運,侵權(quán)必究!歡迎大家收看下期,文章定期更新中,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