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姬 | 文
前兩年有段時間,網上鋪天蓋地流行“大的要來了”這個梗。新游戲發(fā)售是大的就要來了,打個BOSS是大的就要來了,最近全國多地將迎來強降雨也是大的就要來了。但很多時候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梗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慘遭大伙遺忘。
但如果你發(fā)現,有一款游戲居然同時獲得了人民網的專題點贊和廣大玩家的廣泛討論,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么?是不是會覺得——大的,這次可能真的來了?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是《夢幻西游》電腦版。就在9月7日,隨著時間服新區(qū)“1314”和暢玩服“龍拳”新服開啟,《夢幻西游》電腦版的同時最高在線人數突破315萬大關,再次刷新了歷史新高。
在暢玩服推出前后,《夢幻西游》電腦版展開了一系列出圈的營銷活動,通過邀請虎牙四子、旭旭寶寶、大司馬等頭部主播進行內容合作,不斷將游戲熱度推向新的巔峰。這些合作不僅在玩家社群中引發(fā)熱議,更實現了破圈層的傳播效果,讓越來越多的新玩家開始關注夢幻,并喜歡上了這個追夢的世界。
但如果說,營銷推廣是游戲火爆的“表層引擎”,那么其多年來深耕的文化戰(zhàn)略,才是讓玩家持續(xù)留下、形成認同的“深層根基”——稍早之前,《夢幻西游》還獲得了人民網的“親手點贊”,肯定了游戲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方面的努力。
人民網刊發(fā)的文章
這種官方叫好、民間叫座的現象,讓很多人越來越好奇,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游戲市場,為什么是《夢幻西游》電腦版,成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答案或許就藏在游戲近年來所選擇的文化戰(zhàn)略之中。
同樣有個稍反直覺的事情——如果仔細觀察《夢幻西游》最近幾年的動作,會發(fā)現一件有趣的事:自上線以來,這款國民級別的游戲,一直在用你能想象到的N種方式,將傳統(tǒng)文化之美,傳遞給年輕群體,并受到了越來越多玩家的認可。
從和景德鎮(zhèn)合作的"青花瓷"主題外觀,到敦煌博物館的"飛天舞"系列,以及三星堆文物復原計劃......光是非遺項目,游戲就已經建立28個合作關系,讓玩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參與到了文化傳承中。
怎么做到的呢?我覺得《夢幻西游》電腦版很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它把傳統(tǒng)文化做“活”了。它不是把那些符號生硬地擺出來,而是讓我們在玩游戲、交朋友、甚至看風景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親身感受到。
或者說,它構建了一套“可體驗的文化系統(tǒng)”。比如游戲與景德鎮(zhèn)合作的“青花瓷”主題錦衣,不僅精準還原了青花瓷的釉色和紋樣,還為其設計了專屬的劇情任務,讓玩家在獲取外觀的同時,也能了解這項非遺技藝背后的故事。
同樣的,與敦煌博物館合作的“飛天舞”錦衣,上面的紋樣和色彩其實來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這種對文化細節(jié)的考究與尊重幾乎遍布游戲的各個角落。游戲中的大唐官府建筑,參考了大量唐代建筑資料,從斗拱結構到鴟吻裝飾都力求還原盛唐氣象;方寸山地圖中若有若無的古琴聲,是由中央民族樂團的老師使用傳統(tǒng)樂器現場演奏錄制,精準營造出道教圣地的清靜氛圍。
開發(fā)團隊就像一群文化掃地僧,把硬核知識做成了某種“無痛”的體驗,讓玩家在跑劇情、做任務的日常中,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這大概就是人民網為游戲點贊的核心——它讓文化傳承變成了一種高級的趣味。
在眾多的文化融合方向中,《夢幻西游》電腦版對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深耕,尤為值得關注。這游戲有個高明之處在于,擅長用現代游戲語言來“轉譯”傳統(tǒng)文化,讓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變得特別好玩兒。
比如在今年的元宵節(jié)活動中,猜燈謎這一傳統(tǒng)民俗被包裝成了有趣的限時任務,玩家通過解謎可以獲得豐厚獎勵?;顒悠陂g,僅單個服務器就有超過10萬玩家參與,猜對燈謎總數超過200萬條。這些燈謎并非隨意編造,而是精選自傳統(tǒng)文化典籍,咱們的傳統(tǒng)文化,就以這種有趣的方式得到了廣泛傳播。
端午節(jié)期間,游戲則會推出龍舟競賽活動。這一玩法不僅還原了賽龍舟這一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競技性與協(xié)作性,還融入了詩詞對答、民俗知識問答等文化環(huán)節(jié)。玩家在組隊拼搏、爭奪冠軍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文化背景與各地習俗。
《夢幻西游》電腦版的每年的中秋節(jié)活動,則始終圍繞“團圓”與“共聚”的文化核心,巧妙地將制作與分享月餅的傳統(tǒng)習俗,轉化為一系列富有情感和趣味的游戲玩法。例如,玩家不僅可通過協(xié)作完成奏樂、畫圖、戰(zhàn)斗等小游戲任務來模擬月餅制作過程,還能向好友贈送月餅,傳遞相思與團圓并重的文化主題。
你能看到,對于這些圍繞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文化所展開的系列活動,《夢幻西游》電腦版并未停留在符號化呈現或一次性聯(lián)動,而是通過年復一年的玩法深化,讓游戲逐漸成為連接傳統(tǒng)與現代的一道橋梁。既強化了玩家對文化內涵的認同,也實現了娛樂產品在社會價值的進步。
而這些活動之所以能夠持續(xù)獲得玩家歡迎,則在于它們把握住了年輕一代“重體驗、輕說教”的內容偏好。玩家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來,卻能在玩梗、社交、競爭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成為文化的接受者與傳播者。
315萬人同時在線,放在任何游戲里,都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成就。但如果深入觀察這315萬在線玩家的構成,會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文化的吸引力,正在成為玩家留存與回歸的重要理由。
就像一位玩家所說:"80后不是不玩了,只是換了上線時間"。白天,他們是孩子的家長、項目的負責人、團隊的頂梁柱;晚上十點到十二點,成了他們的"找回自己的時間"。在游戲里,他們不只是在追求裝備和等級,更是在尋找一種文化認同和歸屬感。
這種文化認同感,可能是《夢幻西游》電腦版最珍貴的東西。游戲通過差異化的內容設計,滿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喜歡考據的可以研究劇情文本中的文化細節(jié);喜歡外觀的可以收集以傳統(tǒng)文化為靈感的時裝坐騎;而只是想放松一下的休閑玩家,也能在游戲里的國風音樂、節(jié)日活動中找到樂趣。
最終,這形成了一個基于文化認同,又各取所需的健康生態(tài)。人民網的點贊與315萬人在線,表面上看是兩個獨立的成就,但其內核是相通的:它們都是對《夢幻西游》電腦版“將文化深度融入游戲體驗”這一模式的認可。
游戲既是讓人快樂的娛樂工具,也是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一座橋梁。當315萬玩家同時在《夢幻西游》電腦版中探索、體驗、分享這些文化內容時,他們不僅僅是在玩游戲,更是在參與一場宏大的文化傳承實驗。
這條融合之路,或許才是《夢幻西游》電腦版持續(xù)煥發(fā)活力的根本密碼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