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西門子之后,羅永浩再一次將“火力”對準“西”字開頭的品牌 —— 這一次,主角變成了西貝。
起初,羅永浩只是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則關于西貝的 “用餐感受”,卻隨著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以起訴姿態(tài)回應,徹底點燃了羅永浩的情緒。
此后,雙方公開來回交鋒,言辭拉鋸間,爭議不斷發(fā)酵。
但這場熱鬧非凡的“互懟”僅僅只是表象。大眾更關心的是,究竟該如何定義預制菜?餐飲商家使用預制菜時,是否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以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這些關乎消費者切身利益的問題,更需要一個清晰的答案。
01陷預制菜、價格貴等多重爭議
隨著羅永浩與西貝的口水仗升級,西貝深陷爭議的旋渦。
不少消費者直指西貝菜品存在“預制菜”問題。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親身經歷的糟心事:上次吃大盤雞,居然吃到了塑料袋剪開的小口子,疑惑之下問服務員,得到的答復卻是“大盤雞是提前做好的,剪開的時候可能掉盤子里了”。
網友分享自己親身經歷的糟心事
更讓家長們在意的是,兒童餐也被指是預制菜的重災區(qū)。
有網友目睹了這樣一幕:廚師從包裝里把食材倒出來,擺進兒童餐盤,察覺到自己在看,又趕緊拿個蓋子蓋起來,假裝去忙活別的事,等自己把目光移開,才又偷偷摸摸地把食材裝進餐盤。
網友稱兒童餐全是預制菜
而有人看到賈國龍的回應后,特意跑到羅永浩去過的那家西貝店留言:“一直在那里玩定義預制菜的文字游戲,只能說商家精明到骨子里”,最后還忍不住建議 “好歹培訓下服務員如何把菜熱透”。
圖為網友寫的差評
除了預制菜爭議,西貝菜品的價格與口味也成為吐槽焦點。
盡管賈國龍表示羅永浩一行人點了15個菜花了830元,并不算貴。他還外表示,西貝定價是良心的,西貝上半年平均利潤率不超過5%。但還是有不少消費者抱怨“西貝又貴又難吃”。
更受關注的是,9月12日下午,“錢江視頻”在杭州武林銀泰B座5樓的西貝門店直播時,意外發(fā)現(xiàn)該門店有兩款轉基因油,這一細節(jié)的曝光也為西貝的品牌爭議再添一層討論。
而在眾多吐槽聲中,也有部分網友給出正向評價。
有網友從消費選擇的角度覺得:“要是看不上、不喜歡,那不去吃就好了,自己回家做,說不定還沒有預制菜的問題呢。”
有網友支持西貝
還有網友認可西貝的品質把控,覺得它“品質還可以的”。
有網友認可西貝的品質把控
也有人提到,西貝的“烤羊腿、涼皮這些菜”,口感和風味其實挺值得認可的。
有人提到,西貝的“烤羊腿、涼皮這些菜”蠻好吃
就連胖東來的CEO于東來,也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說:“任何事沒有完美……感謝西貝、海底撈等品牌企業(yè)可以讓我找到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
于東來發(fā)文截圖
02曾高調布局“預制菜”
事實上,消費者對西貝“預制菜”的質疑并非空穴來風,是因為其曾高調入局預制菜。
按照官方的說法,2019年9月,西貝推出了第一道預制菜產品 ——羊蝎子。
后來疫情爆發(fā),不少企業(yè)都發(fā)現(xiàn)“到家消費”的需求大幅增長,西貝也順勢將重心放在了預制菜業(yè)務上,推出了“賈國龍功夫菜”,以半成品菜的形式,主打家庭消費場景下的到家服務。
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
當時賈國龍對這個項目格外看重,他曾說:“功夫菜是把我的名字貼上去了,而且 logo還用了人頭標,基本就是我用人頭擔保?!彼€明確表示,賈國龍功夫菜被西貝視為核心業(yè)務,未來會重點發(fā)展這個品牌。
為了支撐預制菜業(yè)務,2020年5月,西貝宣布計劃在天津投資10億建設中央廚房,輻射京津冀地區(qū)。
同年10月,賈國龍功夫菜的首店在北京金源購物中心開業(yè),店里主營西北菜和八大菜系等30多個SKU,它們被放在冷凍保鮮柜里,當顧客下單后,店員會將其加熱然后送上餐桌。
和其他堂食餐廳不同,賈國龍功夫菜不設廚房,只有位于餐廳中間的明檔加熱區(qū)用來加熱半成品食盒。
2021年3月底,賈國龍功夫菜以店中店的形式在全國300多家西貝門店里全面鋪開。每個門店單獨設立功夫菜的檔口,消費者可以現(xiàn)場選菜,門店加熱后直接堂食,也可以選購完帶回家。
而在線上,還開設了西貝功夫菜旗艦店。
賈國龍在2022年的媒體專訪中曾表示,“預制菜是未來餐飲行業(yè)的大趨勢”。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盡管西貝在預制菜業(yè)務上投入巨大,但市場反饋卻不盡如人意。
目前,天貓西貝功夫菜旗艦店銷量商品多為早餐,銷量最高的為“有機莜面魚魚”,只有100多單,最低的牛上腦肉餅只有4單。
天貓西貝功夫菜旗艦店銷量商品多為早餐
線下的功夫菜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
賈國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坦言,西貝之前曾嘗試過“功夫菜”,屬于預制菜范疇,但由于消費者不買單,有抵觸情緒表達,功夫菜這幾年已經陸續(xù)下架了
這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作為餐廳經營者,既然消費者不喜歡、不接受,那就只能順應市場需求,逐漸下架功夫菜?!岸刂两衲?,西貝所有門店已實現(xiàn)100%無預制菜”。
03爭議背后的深層危機:信任崩塌與增長困局
也正因有過類似經歷,“口味像預制菜”的質疑聲響起時,消費者的疑慮會越發(fā)深重。
要知道,預制菜的核心優(yōu)勢之一,便是規(guī)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降低,“高性價比”本是它的鮮明標簽。
但西貝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價格本就高于普通餐廳,一旦口味被質疑“和預制菜沒區(qū)別”,這份“道理”便會瞬間站不住腳。
消費者難免會在心里算賬,既然吃起來和成本更低的預制菜相差無幾,那自己花這么多錢,到底值在哪里?這種“花了冤枉錢”的落差感,會讓不少人對西貝徹底打退堂鼓。
而對賈國龍而言,西貝莜面村從來都是他不可動搖的“大本營”。
近年來,他曾多次嘗試開辟“第二增長曲線”,從 “西貝燕麥工坊”“西貝燕麥面”,到 “麥香村”“超級肉夾饃”,再到“預制菜”,這些新項目均投入了不少資源,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如今,消費者本就對預制菜存在諸多疑慮,作為獨苗的西貝莜面村自然不愿再與“預制菜”扯上關系、加劇負面聯(lián)想。這或許是賈國龍不得不下場硬剛羅永浩的原因。
而這場口水仗還在持續(xù)。
9月12日,羅永浩轉發(fā)一條轉發(fā)人民網報道的圖片再次喊話賈國龍,其曬出預制菜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西貝等連鎖餐飲企業(yè)預制菜占比達80%以上,直接用數(shù)據(jù)對西貝的“100%無預制菜”表態(tài)提出質疑。
羅永浩轉發(fā)一條轉發(fā)人民網報道的圖片再次喊話賈國龍
不過,這份報告發(fā)布在2023年,全稱為《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yè)報告》。彼時,官方尚無對預制菜的明確定義。
圖為羅永浩
而在2024年3月21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六部門聯(lián)合出臺《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jiān)管促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通知》,當中明確,“預制菜也稱預制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yè)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p>
根據(jù)上述《通知》,預制菜不包括主食,也不包括“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中央廚房向餐廳配送的菜品也不屬于預制菜。
因此,賈國龍堅定表示西貝現(xiàn)在門店100%沒有預制菜,是有其立足點的。
不過,這與消費者的普遍認知存在明顯沖突。在多數(shù)消費者的理解中,“非現(xiàn)場烹制” 的食品即屬于預制菜。即便菜品是由中央廚房完成煮熟、冷凍等預處理,在門店進行復熱,也會被視作預制菜。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則對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表示,從某種角度來說,西貝的做法也叫預制,例如早上做了20份,但是賣出去只中午只賣了10份。另外10份下午或者晚上賣,那是不是就是預制菜。
爭論總有結束的時候,但比爭論本身更值得關注的是:如果預制菜逐漸成為餐飲行業(yè)規(guī)?;l(fā)展的 “必選項”,究竟該如何定義它、規(guī)范它,又該如何平衡它與消費者期待之間的鴻溝?
這不僅是西貝面臨的問題,更是整個餐飲行業(yè)需要共同思考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