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 微
編輯/黃大路
設計/張 萌
“新車已經(jīng)交錢了,老車還沒賣,現(xiàn)在咋辦?”有廣州車主欲哭無淚。
2025年8月29日23時02分,廣州市商務局官網(wǎng)悄然發(fā)布一則簡短通知,宣布廣州市汽車“置換更新”政策于8月30日零時起暫停實施。
這份幾乎沒有留下緩沖期的公告,讓當?shù)剀囀姓ㄩ_了鍋。
公告表示,8月29日(含)前已取得新車《機動車銷售統(tǒng)一發(fā)票》以及舊車《二手車銷售統(tǒng)一發(fā)票》的消費者,仍有資格在系統(tǒng)升級后提交補貼申請,但具體時間待定。
簡單來說,只有在8月29日前買了新車并且已將老車賣掉,且都拿到發(fā)票的前提下,才能有資格趕上廣州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發(fā)放的末班車。
與部分地區(qū)明確提及 “系統(tǒng)升級”“資金耗盡” 不同,廣州未披露補貼暫停發(fā)放的具體原因,但結合行業(yè)普遍情況與政策背景,其核心原因或仍舊指向補貼資金池“見底”。
汽車置換補貼的資金主要來自財政資金,中央和地方都有“出資”。具體來看,家電以舊換新、汽車報廢更新等領域補貼資金按照總體9:1的原則實行央地共擔,東部、中部、西部地區(qū)中央承擔比例分別為85%、90%、95%。
2025年全年,中央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前兩批資金均為810億元,已分別于1月和4月下達。第三批690億元資金在7月下旬已下達,第四批690億元資金將于10月下發(fā)。
《汽車商業(yè)評論》了解到,地方通常會分階段設定補貼額度,采用 “先到先得、發(fā)完即止”的規(guī)則,這也是部分城市預算 “資金耗盡” 后暫停補貼的直接原因。
“早買黨”VS“等等黨”打個平手
北京一車友群里,剛提車的車主們討論的核心話題始終圍繞 “補貼何時能到賬” 展開:
他們一邊向老車主請教經(jīng)驗,仔細打聽通過哪個小程序提交材料更便捷、補貼打款速度更快;一邊又忍不住互相詢問對方是否已收到補貼,字里行間滿是焦急。
廣州突然關閉置換補貼申請通道的消息也讓他們更加著急,不少人擔心北京會步其后塵,生怕自己的補貼申請剛提交就趕上政策變動,誰都不愿成為被 “卡” 在中間的那一個“倒霉蛋”。
《汽車商業(yè)評論》從某品牌銷售經(jīng)理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汽車報廢、以舊換新補貼申請正常,通常2~3個月可以領到補貼資金。
有北京車主表示,在今年5月20日提交了以舊換新補貼申請,6月19日就收到了1.3萬元的補貼款,比官方通知的3個月周期快了2個月。
不過,這位車主5月初剛提新車,到了6月下旬,車企便突然推出了價格更低的新款車型,這比此前官方預告的發(fā)布時間提前了足足2個月,而且起售價直接從10萬元級別下探至8萬元級別。
現(xiàn)在,自主品牌車企不敢直接降價,但是,一直主張靈活調價,也就是有漲有跌的特斯拉,2025年9月1日突然宣布,中國大陸地區(qū)特斯拉Model 3長續(xù)航后輪驅動版售價下調1萬元,調整后起售價為25.95萬元。
此次調價距離該車型8月12日還不到一個月,被外界看作應對以舊換新補貼退坡之舉。
受此吸引而購車的車主,有等來降價的喜悅,但多了能否拿到置換補貼的苦惱。“雖然不會為了1萬多的補貼去買車,但買了車之后要是沒趕上這福利,雖然價格還是便宜了,但還是像別人從自己兜里掏走了1萬塊錢似的,換誰不郁悶?”有人如此表示。
的確,部分有購車打算的消費者會因補貼減少,開始持觀望態(tài)度。特別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補貼的退坡使得他們更加謹慎。
以購買一輛售價15萬元的純電動新車為例,按照之前的補貼政策,消費者“以舊換新”可獲得1.3萬元的置換補貼。如今補貼取消,使得一些預算有限的消費者推遲了購車計劃。
比如對于廣州突然暫停以舊換新補貼,社交平臺上的“等等黨”集體抬頭,有網(wǎng)友發(fā)帖說:“補貼說沒就沒,干脆舊車再開兩年?!?/p>
補貼退潮進行時,地方調整 “姿勢” 不同
廣州置換補貼“突襲式”退場,或許激進,但并非孤例,而且早已有之。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表示,7月末第三批690億元以舊換新資金到位后,有20%的地區(qū)國補政策出現(xiàn)收緊的現(xiàn)象。
據(jù)《汽車商業(yè)評論》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25年5月以來,全國已有6個省/直轄市、另有約30個城市暫停汽車置換補貼發(fā)放,包括新疆,青海,廣西,河南鄭州、洛陽、許昌,遼寧沈陽、營口,廣東惠州、廣州,甘肅蘭州等。
暫停類型可以總結為兩大類。
一是資金使用完畢未延續(xù)型。
比如,6月1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商務廳在公告稱,該年度商務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即將使用完畢,汽車報廢更新政策繼續(xù)實施,汽車置換更新等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自6月15日24:00起暫停實施。
二是暫停又重啟型。
同樣在6月,重慶暫停置換補貼申請,原因是 “系統(tǒng)升級及第二階段政策起草”。經(jīng)過調整,9月2日重慶宣布追加1.35億元重啟汽車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
但是,這1.35億元只用于10月,依舊采用“總額控制、先報先得、用完即止”的申報原則,此后是否延續(xù),有待后續(xù)通知。
除了重慶,包括廣西、福建福州、河北邯鄲等地也于8月起陸續(xù)重啟。
補貼暫停潮中也有戲劇性的一幕。
武漢市商務局曾于8月17日發(fā)布“8月19日24時起暫停汽車置換更新”的公告,但僅一天后就撤回該公告,8月19日起又再次恢復正常申報。
外界猜測“撤回又重啟”的原因或與消費者反應有關,某4S店銷售經(jīng)理對媒體表示:“8月18日上午,有20多位客戶打電話咨詢,擔心買不到補貼車。”
然而,只過了一周,8月26日湖北省商務廳再發(fā)公告,稱補貼申請入口于8月31日24時暫時關閉。
9月5日,湖北將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活動調整為“先領取資格、再申報補貼”方式。從當日起,每日上午10:00開放領券入口,先領先得,領完即止。
該方式對資格券的使用時效也做了新規(guī)定,消費者領取資格券后不可轉讓,從領券之日起有效期為15天(360小時),在資格券有效期內可提交補貼申請,逾期未提交則資格券失效。
至此,湖北省內汽車置換更新補貼進入“搶券”模式。在此之前,河北、云南等地也將補貼模式更新為“搶券”模式。目前,海南、上海還要求申請補貼的新車必須在本地上牌。
《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搶券”方式一方面延續(xù)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補貼資金發(fā)放更加精準,讓對價格敏感的真實購車消費者能夠有機會搶購補貼,同時杜絕“騙補”“套補”的情況出現(xiàn)。
補貼資金退潮下,繼續(xù)考驗車企能力
2025年上半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對車市的拉動效應顯而易見。
截至7月16日,全國共有2.8億人次申領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其中,上半年乘用車零售量增長10.8%,支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
1-8月,汽車產(chǎn)銷分別完成2105.1萬輛和211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6%,產(chǎn)量增速較1-7月持平,銷量增速擴大0.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1-8月國內銷量808.8萬輛,同比增長30.1%。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占乘用車國內銷量比例達到51.6%。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令人興奮,但隨著各地頻繁調整置換補貼政策,車市的各項宏觀數(shù)據(jù)也開始波動。
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經(jīng)銷商。
地區(qū)國補收緊后,超過75%的門店銷售受到顯著負面影響,其中近三成門店銷量降幅超15%,超四成門店降幅超10%,僅23.1%的門店表示未受此次政策調整影響。
由此,自5月起,汽車經(jīng)銷商庫存預警指數(shù)從5月的52.7%逐步上升,7月已達57.2%。盡管第三批補貼資金隨后到位、多地恢復“兩新”補貼,讓一些有觀望情緒的消費者重新進店,但截至8月,該指數(shù)仍維持在 57%的高位。
車企同樣受到影響,補貼收緊直接壓縮了車企的盈利空間。
某合資品牌區(qū)域經(jīng)理透露,云南補貼下調后,為維持客戶購買意愿,部分車型不得不由經(jīng)銷商補貼部分差價,單車利潤明顯下滑。這部分補貼成本則又需要經(jīng)銷商與車企進行“博弈”,車企為了緩解經(jīng)銷商壓力也不得不自掏腰包進行補貼。
這是今年5月底國家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約談自主品牌車企導致的一個結果。而且,今年新車在上市時,除了官方指導價,都還需要搭配一個限時優(yōu)惠價,變相為消費者提供真金白銀的購車優(yōu)惠。
還有車企及時調整市場策略以適配不同消費層級:針對三、四線城市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吉利推出“舊車抵扣+低息貸款”組合方案,寶馬、奔馳推出“新能源置換專屬權益”,除現(xiàn)金補貼外,額外提供免費充電、保養(yǎng)套餐等服務,增強高端客戶黏性。
隨著 “金九銀十” 傳統(tǒng)汽車銷售旺季的到來,疊加第四批國補資金全面落地,消費者觀望情緒有望加速緩解。
但是,補貼資金總會見底,補貼政策終會退坡,有人認為,對于車市,最終考驗的還是車企降本的能力,但《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這個能力恐怕也是會見底的,競爭不能僅僅靠降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