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他,是在石楠先生的新書分享會上。在新書分享環(huán)節(jié),一個人從人群中緩緩站起,緩緩地說話,緩緩地背誦著書中經典文字,行動和眼神略顯遲緩,在眾人異樣的眼光里依舊能夠感受他對讀書對文字的執(zhí)著。
再次遇見他,時隔兩個小時,也就是當天,分享會結束后,出了前言后記,門口有一個簡易的售書攤位,一眼認出就是剛才在分享會背誦《畫魂》經典文字的人。坐在一張輪椅上,小木桌上放著幾本書:《藥到病除》,易拉寶宣傳上分明有自己的態(tài)度:“買一本書,不是施舍,是與一顆不屈靈魂的對話”。作者:程云川。
他這樣介紹自己:程云川,前程似錦的程,云南的云,四川的川,35歲之前是個廚師,在新加坡進修了兩年,主修東南亞菜系。學成回國以后,去過很多地方,遇見很多美食,和朋友經營過飯店和西餐廳,做到了行政總廚。
因為喜歡讀書,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攀登讀書會,棄勺從書,把樊登讀書會帶到了安慶,在經營樊登讀書會的兩年里,每周五都在前言后記做讀書分享,一共做了90期,帶領了很多對生活迷茫的人走出困境,沖破心理枷鎖,讓讀書點亮了生活。
命運的齒輪急轉直下是在2022年12月的世界杯,那天,韓國輸給了巴西,而云川也在那一天,在連續(xù)13個日夜不眠的日子之后,終究輸了自己的身體,在ICU躺了半個月之久。
從ICU死里逃生,轉到普通病房,起初云川無法接受自己的左半身癱瘓,從前輕而易舉的抬手和走路都變得異常困難,每日與簡單枯燥的康復為伴,暴戾煩躁,整個人頹廢不堪,生活似一潭死水,泛不起一點漣漪。
每每讀書會那會結識的書友來探望,總是帶著書籍,帶來蔡磊先生的《相信》,讀著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重新感悟《越過內心那座山》..... 樊登讀書會的口號是:讀書點亮生活,這一次,云川要踐行這句話,隨著康復的漸漸推進,在書中也慢慢找到重新站起來希望和勇氣,在書中找回自己,點亮以后的生活,用讀書為自己的生命重建。
在接下來漫長的康復歲月里,文字成了云川最好的伙伴。他開始回憶自己的過往,夢想與憧憬并存的大學時代;遠赴新加坡拜師學藝;與美食相伴的時光;突然變故的生活,過往好的壞的,悲的喜的,敲擊在屏幕上,在心中定格成珍貴的回憶,感受強烈的自我救贖:慢下來,行動慢一點就慢一點吧,以前那么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又獲得了什么呢?陸陸續(xù)續(xù)敲出的20萬字是一味用時間溫煮慢熬的中藥,藥到病除只是時間的問題。
《藥到病除》終于出版了,至于書名為什么叫《藥到病除》,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發(fā)生,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是代表此時云川的一種心境。
云川一直舍不得老城中心的前言后記,從家里到前言后記并不近,晴好的天氣里,他堅持蹣跚著走出家門,坐上自己的代步車,來到前言后記,支棱起自己的書攤。以前每周一次的讀書會是分享別人的書籍,現在,他在這里是講述他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書籍。他說,等自己康復了,想去西游,想去追尋曾經的美好,重新出發(fā)?!熬催@人間的風,敬那未完成的夢”,他親自閃送來他的書,提到:“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吧畈皇堑却L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風雨中翩翩起舞”,如今的云川,活得通透豁達。
書的封面有兩句話,一句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里那句: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另一句是云川從ICU轉入普通病房時母親對他說:外面出太陽了,我推你去院子里看看雪。大地回暖,自然的雪可以肉眼可見地融化,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獨自過冬,落在一個人心里的雪,總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融化心頭的雪,找到屬于自己的“藥到病除”的方法。
《愛在有你的地方》是書中一篇比較長的文字,深情唯美,傾情讀到最后,卻發(fā)現是一個不完美的結局。云川說:殊不知,現實中的結局比小說里更殘酷。我倒是希望云川在某一天能夠改寫成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因為:愛在有你的地方,一定能藥到病除。
心情|閱讀|旅行|
文字:陶紅
攝影:塔影橫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