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明媚的午后,李老師小心翼翼地捏著那本市級優(yōu)秀教師的證書,緩緩踱步到學校的公示欄前。這本證書,凝聚著他多年來在教學崗位上辛勤耕耘的心血,每一頁都仿佛記錄著他與學生們相處的點點滴滴,見證著他在課堂上的激情與奉獻。
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隔壁張老師的信息上時,心情瞬間變得沉重起來。張老師憑借一個縣級課題成功評上了副高職稱,那鮮紅的“副高”字樣在公示欄里顯得格外刺眼。李老師不禁陷入了沉思,他回憶起兩個月前的競聘場景。
那時的李老師滿懷信心,他憑借著一個市級優(yōu)秀教師榮譽和兩個縣級優(yōu)秀教師榮譽,在競聘中一路過關斬將,以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他滿心以為,自己多年的努力終于要得到回報,那夢寐以求的副高職稱已經(jīng)近在咫尺。
然而,評審結果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頭。評審結果公布,他的材料在市級層面就被無情地退了回來。那一刻,他仿佛被人在大冬天里當頭潑了一盆涼水,從頭到腳都涼透了,滿心的期待瞬間化為泡影,只剩下無盡的失落和迷茫。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老師茶不思飯不想,滿腦子都是這次評審失敗的事情。他翻來覆去地看著職稱文件,眼睛緊緊地盯著每一個字,仿佛要把文件看穿。經(jīng)過反復研究,他終于在2023年的新標準里看出了門道。原來,想要評上副高職稱,必須滿足六選一的條件,要么有優(yōu)秀教案,要么主持過課題,要么在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過論文,要么拿過教學比賽獎。
這些條件,每一項都需要真刀真槍的實際成果。再看看自己手里的市級榮譽,雖然聽起來十分響亮,可仔細想想,全都是教學過程中的成績,比如學生的成績提升、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等,這些榮譽更多地體現(xiàn)了他在教學實踐方面的能力,但在研究型成果方面卻幾乎是空白。說到底,這些榮譽看似耀眼,實際上在職稱評審的天平上卻顯得有些“空”。
隔壁教研組的張老師看到李老師一臉愁容,便走過來安慰他。張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那個縣級課題,雖然級別不高,但正好卡在政策的邊上。去年單位推薦的時候,領導特意提醒過,現(xiàn)在職稱評審更看重研究型成果。研究型成果就像是職稱評審的敲門磚,沒有它,就算你教學能力再強,也可能會被擋在門外?!?/p>
張老師的話,讓李老師想起了申報材料初審時的情景。當時,負責初審的老師只是機械地盯著證書編號和照片尺寸看,對材料的內(nèi)容審查得非常草率,壓根沒有人提過這六選一的關鍵條件。如果當時有人能提醒一下,或許他就不會在準備材料時走這么多彎路了。
李老師越想越覺得憋屈,于是他找到了職稱辦的王主任,希望能得到一個更詳細的解釋。王主任耐心地對他說:“材料審核就像過安檢,安檢人員只看你有沒有帶身份證,也就是只看你是否滿足了必要的條件,而不會去考慮你有沒有當總經(jīng)理的能力。
那些缺了必要條件的材料,就好比沒系安全帶就上高速,到了專家評審那一步,連第一關都過不了。專家評審是非常嚴格的,他們會按照既定的標準一項一項地審核,任何一個條件不滿足,材料都會被淘汰?!蓖踔魅蔚脑?,讓李老師徹底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原因。
據(jù)了解,今年全省有將近三千個像李老師這樣業(yè)績達標的人,他們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但就因為卡在了這道看似不起眼的門檻上,與副高職稱失之交臂。這三千個人背后,是三千個家庭的期待,是三千份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執(zhí)著。
他們中的許多人,就像李老師一樣,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卻因為職稱評審標準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陷入了困境。這也反映出當前職稱評審制度在執(zhí)行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信息傳達不及時、審核不夠細致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以確保真正有能力、有業(yè)績的教師能夠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