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科學家最近發(fā)布研究成果稱,TSPO(18 kDa轉位蛋白)這一關鍵腦炎癥生物標志物,有潛力在阿爾茨海默癥相關記憶力問題及其他癥狀尚未出現前,實現疾病的超早期檢測。該成果發(fā)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雜志上,被認為有望徹底改變阿爾茨海默癥的診斷和治療策略。
研究負責人、佛羅里達國際大學Robert Stempel公共衛(wèi)生與社會工作學院院長Tomás R. Guilarte教授表示:“這是首個系統研究此類生物標志物在疾病早期變化及其在腦部最先升高部位的工作。如果能利用這些信息讓阿爾茨海默癥進展延緩哪怕五年,將極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降低疾病流行率?!?/p>
TSPO的研究基礎深厚。Guilarte教授被公認為TSPO領域權威,三十多年來持續(xù)探索該蛋白,促使其成為識別大腦神經炎癥的成像標志物,應用于多種神經、神經退行性和精神疾病診斷。
在最新研究中,團隊利用基因工程小鼠模型追蹤TSPO活性變化,并通過來自哥倫比亞Antioquia地區(qū)早發(fā)性家族遺傳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捐贈的大腦組織進行了結果驗證。這一地區(qū)攜帶著名的“paisa”突變,患者在三四十歲即發(fā)病,往往在五十歲左右去世。
結果顯示,在小鼠模型中,早在六周齡(相當于人類18-20歲),其海馬體關鍵區(qū)域已出現TSPO水平升高。微膠質細胞是腦內主要免疫細胞,尤其聚集于淀粉樣斑塊周圍者,TSPO最為顯著。值得注意的是,雌性小鼠TSPO水平更高,這與現實中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三分之二為女性相符。
同樣,哥倫比亞家族患者腦組織也表現出相同模式,即使在疾病晚期,微膠質細胞中TSPO依舊高表達。研究團隊認為,這為進一步探究TSPO究竟是加劇損傷還是保護大腦、通過抑制或增強其活性是否可阻斷疾病進展提出了新的科學問題。
下一步,團隊正利用缺失TSPO基因的特殊阿爾茨海默癥小鼠模型,探索上述科學問題,并將研究范圍擴展到占據90%以上病例的散發(fā)性晚發(fā)阿爾茨海默癥。
研究論文首作者、博士生Daniel Martínez Pérez指出:“我們越深入理解這些過程,就越能在癥狀出現前,實現真正有效的個體化干預?!?/p>
論文題目為《β淀粉樣斑塊相關微膠質細胞驅動阿爾茨海默癥中TSPO的上調》,作者包括Daniel A. Martinez-Perez、Jennifer L. McGlothan、Alexander N. Rodichkin、Karam Abilmouna、Zoran Bursac、Francisco Lopera、Carlos Andres Villegas-Lanau和Tomás R. Guilarte。研究得到美國國家環(huán)境健康科學研究院與國家老齡研究院專項資助。
本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癥的超早期診斷和干預打開了新思路。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