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體育教師!
教師節(jié)特刊榜樣人物
指導: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
主辦:中國教師報
協(xié)辦:蔡崇信公益基金會
黃 超湖南省湘鄉(xiāng)市山坪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兼體育教師。創(chuàng)新了“3+1”教育模式,通過“體育+教育”助力鄉(xiāng)村學子成長。曾獲全國“強國青年鄉(xiāng)村體育教師”、湖南省校園足球貢獻獎。
作者 | 本報記者 余杏
通訊員 曹鑫宇
“在剛剛落幕的2025UYC環(huán)球杯錦標賽上,我們的孩子一舉斬獲亞軍,還有一名隊員獲評‘最佳射手’!”8月26日,湖南省湘鄉(xiāng)市山坪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兼體育教師黃超,難掩激動地向記者分享了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他口中的“孩子”,正是一群從四川省大涼山走出的讓他備感自豪的“山里娃”。
自2002年踏上鄉(xiāng)村教育講臺至今,黃超已扎根基層二十三載。23年間,他以腳步丈量鄉(xiāng)村教育的邊界,用足球為大山里的孩子搭建通往夢想的階梯——56名來自大涼山以及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孩子,在他的守護下,在湘鄉(xiāng)這片土地上突破了地域和環(huán)境的限制,不僅學會在綠茵場奔跑拼搏,更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跨越1400公里的相遇
“在父親身患淋巴癌重疾、堅強抗癌的那十年里,我所看到的都是他對教育的不舍與堅守?!秉S超的父親也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是父親給他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父親是我一生的榜樣,他對教育的熱忱是我堅守的動力?!?/p>
大學畢業(yè)后,黃超毫不猶豫放棄了留在城市學校的機會,毅然選擇回到鄉(xiāng)村?!拔蚁氚迅赣H那份未盡的堅守延續(xù)下去,用自己的力量點亮更多鄉(xiāng)村孩子的未來。”這一堅守,便是23年。
2020年7月,正值酷暑時節(jié),黃超收拾好簡單的行李——兩件換洗衣物、一個筆記本、幾包給孩子的糖果,坐上了前往大涼山的汽車。這是黃超第一次踏上這片距離湘鄉(xiāng)1400多公里的土地,也是他鄉(xiāng)村教育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次“遠征”。
“去之前只知道大涼山窮,到了之后我才明白這個‘窮’字背后藏著多少孩子的無奈和艱難?!秉S超說道。車子沿著盤山公路蜿蜒前行,越往山里走道路越狹窄,偶爾能看到路邊背著背簍、赤腳行走的孩子。經(jīng)過20多個小時的顛簸,他終于抵達四川省雷波縣的一個村寨。
黃超跟著村寨干部走進一戶彝族人家。低矮的土坯房里,地面是夯實的泥土,坑坑洼洼;墻角堆著幾袋土豆和玉米,這是一家人主要的糧食;屋里沒有像樣的家具,只有一張破舊的木板床和幾個缺了腿的板凳。
“他們穿著彝族服裝,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眼睛里滿是好奇和膽怯?!被叵肫鸬谝淮我姷竭@群孩子時的印象,黃超記憶猶新:有的孩子因為家里窮買不起書包和文具;有的孩子雖然進了學校,但由于師資薄弱、教學質(zhì)量跟不上,讀完一年級連拼音都認不全。
“不能讓這些孩子困在大山里”成為黃超此行最堅定的念頭。彼時黃超已經(jīng)在湘鄉(xiāng)鄉(xiāng)村教育領域深耕了18年,“這些年看著身邊許多鄉(xiāng)村孩子因為教育改變命運,我就想,大涼山的孩子也應該有這樣的機會。”黃超說。
在哪里找到突破點呢?一天,黃超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踢足球很感興趣,身手也非常矯健。作為一名從事多年體育教學的教師,他深知對大涼山的孩子而言,單純靠讀書考上大學的難度不小,如果能在足球方面有所發(fā)展,或許可以開辟一條新道路。
說干就干,在征得當?shù)亟逃块T和家長的同意后,黃超將12個大涼山孩子帶到湖南,讓他們免費學習、生活、踢足球。
剛到湘鄉(xiāng),孩子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語言不通?!爱敃r教室里一片混亂,老師說普通話,學生說彝語,雙方根本沒法交流?!秉S超急在心里,立刻召開教師會議制訂“一對一”幫扶計劃——12名教師每人負責一個大涼山孩子,每天放學后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從最基礎的拼音和漢字教起。
湘鄉(xiāng)市壺天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彭鳴霞仍然記得,為了讓孩子記住“水”字,她每天帶著他們?nèi)ニ堫^邊,一邊接水一邊教發(fā)音;為了讓孩子理解“家”的含義,她給他們看家人的照片,耐心講解“爸爸”“媽媽”的稱呼?!皠傞_始孩子很抵觸,不愿意開口,后來我讓全班同學給他們鼓掌,他們也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迸眸Q霞說。
適應迥異的生活環(huán)境同樣不易。大涼山的孩子大多習慣吃粗糧,剛來學校時吃不慣食堂飯菜。黃超立刻與食堂師傅溝通調(diào)整菜品:增加土豆、玉米等粗糧,炒菜時少放或者不放辣椒,還專門準備了孩子們喜歡吃的酸菜湯。
“有個孩子告訴我,他從來沒吃過餅干、沒喝過娃哈哈,我聽了特別心疼,就自己掏錢買了一些分給他們。”黃超的舉動感染了學校其他教師和本地學生家長,不少人主動給大涼山的孩子送來衣服和零食。
為了讓這些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黃超格外關注他們的生活需求。他在學校設立意見箱,每周都會查看孩子的訴求。一次,他看到一張紙條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寫著:“黃校長,天氣冷了,我們沒有厚衣服。”黃超立刻聯(lián)系鎮(zhèn)里的民政部門和愛心企業(yè),很快募集到一批羽絨服和保暖鞋?!爱敯岩路偷胶⒆邮稚蠒r,他們一個個都笑得特別開心。”黃超笑著回憶。
從半個籃球場起步的足球隊
“學校連專業(yè)的足球場地都沒有,怎么搞足球訓練”“這些孩子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哪有精力練足球”“孩子哪懂什么足球,連足球比賽都沒怎么看過”……事實上,黃超的足球計劃起初受到了不少質(zhì)疑。
當時學校的場地有限,一半籃球場劃給了幼兒園,大涼山的孩子只能在另外半個籃球場玩耍。但只要黃超把足球扔到他們中間,原本靦腆的孩子瞬間活躍起來,圍著足球跑個不停。有的孩子雖然不知道怎么踢,卻也學著電視里的樣子用腳顛球——動作雖笨拙,眼神里卻滿是熱情。
盡管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但看著孩子眼中的光芒,黃超沒有退縮:“條件差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只要孩子有興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沒有專業(yè)場地,黃超就四處打聽,最終聯(lián)系到湖南湘成足球俱樂部。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黃健主動提供了一個山莊作為足球訓練場地,同時提供專業(yè)的培訓。于是,每天下午3點半放學后,黃超都會帶著孩子們乘坐校車前往5公里外的山莊訓練。
訓練條件的艱苦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剛開始,沒有專業(yè)的足球鞋,孩子們只能穿著普通的運動鞋甚至帆布鞋訓練,有的孩子磨破了鞋,就簡單用膠布粘一粘繼續(xù)穿;訓練用的足球,有的表皮已經(jīng)開裂;嚴格的體能訓練更是讓孩子叫苦不迭——每天跑5公里,顛球6000多個,還要進行沖山坡、蛙跳等訓練,許多孩子練到腿都抬不起來,卻沒人放棄。
足球教練易詩旺告訴記者,孩子對足球有著濃厚的興趣,訓練時即使已經(jīng)十分疲憊,還是會說“沒事教練,我還可以踢”。因為受傷無法上場訓練時,他們也會待在場地旁觀看隊友訓練,不愿落下任何一堂課。
“最辛苦的是練體能,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跑山坡甚至跑到吐?!睂W生白取?;貞?。剛來的時候,由于從沒接觸過足球,她訓練起來很吃力。有一次,因為動作不標準被教練批評了幾句,白取牛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想給媽媽打電話說回家。
黃超在了解后特意找到白取牛,給她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黃伯伯小時候家里也窮,想踢足球都沒機會,現(xiàn)在你們有這么好的機會,一定要堅持下去。”黃超還鼓勵白取牛把想家的情緒轉化為訓練的動力,“等你踢好了足球,就能帶著爸爸媽媽看外面的世界了?!?/p>
在黃超的關心和鼓勵下,白取牛慢慢適應了訓練節(jié)奏,足球技術也越來越出色。如今,她已經(jīng)成為球隊的主力中后衛(wèi),還獲得過校園聯(lián)賽的冠軍。
為了讓孩子更好適應訓練,黃超還琢磨出一套“游戲教學法”。發(fā)現(xiàn)孩子對枯燥的技術訓練興趣不高,他特地設計了“P型繞球”“帶球闖關”“射門比賽”等小游戲,把技術訓練融入游戲。比如“帶球闖關”游戲,黃超會在場地里設置幾個障礙物,讓孩子帶球繞過障礙物,最先到達終點的孩子可以獲得一個小獎品。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訓練積極性,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足球技巧。
體育課上,黃超特別注重促進大涼山孩子與本地孩子的交流,他會讓大涼山的孩子展示顛球、控球等技巧,鼓勵本地孩子跟著模仿,還組織兩隊進行友誼賽。
本地學生董厚敏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愛上足球的。董厚敏是一名留守兒童,二年級時性格叛逆,對學習的興趣不大。一次,她看到大涼山的孩子在操場上踢足球覺得特別酷,就主動要求加入球隊。起初,董厚敏的足球技術很差,經(jīng)常“拖球隊后腿”。黃超知道后,特意找董厚敏談心,安排技術好的大涼山孩子幫她訓練。慢慢地,董厚敏的足球技術有了很大進步,性格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從下游躍升至中等偏上。
“足球讓我找到了自信,也幫助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倍衩粽f,現(xiàn)在自己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午的足球訓練。
付出終有回報。經(jīng)過兩年多的訓練,這支從半個籃球場起步的足球隊在各類比賽中嶄露頭角。2022年,他們參加湘潭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聯(lián)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冠軍;同年,他們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性青少年足球比賽,成為湖南省唯一一支晉級決賽的鄉(xiāng)村球隊,并最終奪得冠軍。在2022年青島舉行的U8組足球比賽中,球隊的一名隊員還獲得了金靴獎。
身材矮小、皮膚黝黑的白金嬌,如今不僅是球隊的主力球員,還入選了中國足球U12精英隊,成為中國女足后備軍的一員?!白闱蚓褪俏业膭恿?,足球能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知道什么叫團結,也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卑捉饗烧f。
“比賽回來后,孩子們第一時間把獎杯送到了我懷里,一個個都哭了,我當然也特別激動。”黃超說,最讓他驕傲的不是這些獎杯,而是孩子的成長。曾經(jīng)不敢抬頭說話的白取牛,現(xiàn)在能勇敢地說出“想考北京體育大學”的夢想,成為像C羅一樣的球員;受傷一年半仍堅持踢球的吉木取子,在演講比賽里自信地表達“足球讓我知道,只要不放棄,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踢出大山,也記得大山
在訓練基地,記者看到滿屋子的照片和獎杯:有大涼山孩子第一次來湖南的合照,有他們比賽獲獎的留影,也有他們在比賽中射門的瞬間……對于這些照片和獎杯,黃超格外珍視,生怕磕著碰著。
孩子們經(jīng)常給黃超寫信,信里寫滿了對他的感謝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些都是我最珍貴的財富?!秉S超坦言,每當工作累了或者遇到困難想放棄時,看看這些照片和書信,就充滿了動力。
這份“財富”背后是黃超無數(shù)次的奔走協(xié)調(diào)。
足球是“燒錢”的體育項目,為了爭取更多資金支持,黃超四處奔走,對接了十幾家愛心企業(yè)和社會組織。在他的努力下,愛心資源不斷匯聚:200個足球、400套訓練服、空調(diào)、書籍……在2024年北京“希望工程·強國青年教師”頒獎會上,黃超用8分鐘的事跡宣講為湘鄉(xiāng)青少年爭取到300萬元公益金。如今,學校每年可以爭取到55萬元助學資金,孩子們的學習和訓練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我們盡力爭取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用以完善訓練場地的設施條件、提高孩子的生活質(zhì)量,希望他們能夠更好地在這里成長成才?!毕驵l(xiāng)市壺天鎮(zhèn)黨委書記譚瑞春說。
“這些資金和物資讓孩子的生活和訓練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秉S超說,現(xiàn)在大涼山孩子有了專業(yè)的足球訓練服和足球鞋,食堂的飯菜也更加豐富,還能夠定期參加各類比賽。
在關注孩子學習和訓練的同時,黃超還特別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民族融合意識。學校里有漢族、彝族、維吾爾族等多個民族的孩子,為促進他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黃超組織了一系列民族融合活動。
中秋節(jié)時,黃超帶著全班學生一起做月餅,大涼山的孩子教大家跳達體舞,新疆的孩子教大家唱維吾爾族歌曲;冬至時,孩子們圍著桌子一起包餃子,分享各自民族的節(jié)日習俗;校園廣播每周都會播報“大山里的足球夢”,講述不同民族孩子的足球故事;手抄報比賽中,孩子畫著漢族的龍、彝族的漆器、維吾爾族的花帽,用畫筆表達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熱愛。
“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也讓他們成了好朋友?!秉S超說,新疆的孩子會帶來家里做的馕,分給大涼山和本地的孩子;大涼山的孩子也把家里寄來的苦蕎茶送給其他民族的小伙伴?,F(xiàn)在,孩子們在學校里不分民族,大家一起學習、一起訓練、一起生活,就像一家人一樣。
黃超的付出不僅讓他收獲了孩子的愛戴,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當?shù)亟逃帧⒔y(tǒng)戰(zhàn)部等部門多次調(diào)研學校的足球訓練情況,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23年,黃超被評為“湘鄉(xiāng)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
面對榮譽,黃超始終保持著清醒。他說:“我做這些不是為了個人榮譽,也不是為了培養(yǎng)球星,而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比缃?,第一批來到湘鄉(xiāng)的大涼山孩子已經(jīng)升入初中,有的進入了專業(yè)球隊梯隊,有的正朝著體育特長生的目標努力。與此同時,學校的足球項目也愈發(fā)成熟,不僅吸引了來自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的孩子加入,也成了湘鄉(xiāng)市鄉(xiāng)村教育的一張閃亮名片。
2025年,黃超調(diào)到湘鄉(xiāng)市山坪中學擔任校長,但他的心始終牽掛著這些孩子,時常回去看望他們。每次一走進學校,孩子們都會簇擁著跑過來,像從前一樣熱情地喊他“黃伯伯”。
“我有兩個家鄉(xiāng),一個是大涼山,一個是湖南,我以后要回大涼山教孩子踢球,還要來湖南看您。”這是吉木取子對黃超的承諾;“黃伯伯,等我考上北京體育大學,一定第一時間告訴您?!边@是白取牛與黃超的約定……
黃超說,其實自己的心愿很簡單:“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通過讀書、踢球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出大山,也記得大山?!?/p>
— 編后記—
讓每個生命找到自己的賽場
本報記者 金銳 袁媛
黃超校長和大涼山孩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教育最本真、最有力的模樣。
這個故事最打動人的,不是冠軍獎杯的光環(huán),也不是競技賽場的勝利,而是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用幾十年時間寫下的答案:當資源先天不足、起點差異巨大,教育究竟可以為孩子帶來什么?
黃超的實踐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給所有孩子搭建完全一樣的路徑,而是盡可能為不同環(huán)境、不同特點的孩子提供充分的選擇權和可能性。對這些大涼山的孩子而言,通過傳統(tǒng)學業(yè)改變命運的難度可想而知,黃超敏銳察覺到了他們對足球的熱情和天賦,讓足球成為那把開啟無限可能的鑰匙。
這條足球之路走得并不輕松,從語言不通的隔閡到飲食不適的困擾,每一個挫折都可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黃超沒有退縮,他組織“一對一”的語言輔導,調(diào)整食堂飯菜的口味,四處籌集物資……一步一步為孩子掃清障礙。
足球在黃超眼里不僅是一個競技項目,更是育人的載體。足球,教會了大涼山孩子競技規(guī)則、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永不言棄的精神;足球,成為不同民族的孩子交流融合的“通用語言”;足球,讓曾經(jīng)自卑的“山里娃”找到自信,讓他們敢于夢想“考上北京體育大學”,甚至“成為像C羅一樣的球員”……這些遠遠比獎杯更有價值。
黃超的故事不禁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雙向滋養(yǎng)”。黃超放棄了去城市的機會,扎根鄉(xiāng)村教育23年,作為“付出者”的同時,他也從孩子身上收獲到信任、愛以及生命的活力,這何嘗不是一份珍貴的回報?教育的美好正是在這樣相互成就的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正如那個叫吉木取子的孩子所說:“我有兩個家鄉(xiāng),一個是大涼山,一個是湖南?!边@種情感聯(lián)結已經(jīng)超越了簡單的師生關系,升華為生命之間的深刻互動。
從更廣闊的視角觀察,黃超的教育探索為鄉(xiāng)村教育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鄉(xiāng)村教育并非對城市教育的簡單模仿和追趕,而是要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挖掘自身特色,開辟出一條多元發(fā)展的新道路。特色體育、民族文化、鄉(xiāng)土情懷都可以成為獨特的教育資源,幫助孩子建立起與故鄉(xiāng)和未來的正向聯(lián)結。
當教育領域充斥著“內(nèi)卷”“焦慮”,黃超和他的大涼山孩子成為一股清流:教育不必那么功利,教育的核心始終是“人”。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定義,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懷著希望努力成長,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教育應該營造更包容、更多元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孩子,無論出身何處,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賽場,照亮屬于自己的未來。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fā)】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