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jié),要不要祭祀祖先,成為民間討論的熱門問題,討論話題比較集中的,到家鄉(xiāng)祭祖、燒香、燒紙等是否是陋俗。
在我國民間習俗之中,農(nóng)歷下半年祭祖的節(jié)日比較多,比較有影響的有中元節(jié)(民間又叫七月半)、重陽節(jié)、寒衣節(jié)、冬至節(jié)、除夕。
這些祭祖節(jié)日,除了除夕或大年初一祭祖比較普遍外,其他的節(jié)日祭祖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比如,中元節(jié)祭祖,一般在水稻種植區(qū)比較流行,以及東北部分地區(qū)。寒衣節(jié)祭祖,在北方部分地區(qū)比較流行。重陽節(jié)祭祖,在嶺南地區(qū)比較流行。冬至節(jié)祖祭,是一種古老的祭祖?zhèn)鹘y(tǒng),在全國各地的部分地區(qū)都有保存。
除此之外,民間各姓氏、地方性家族,一般將自己祭祖的日子安排在秋收冬藏之后,有一年一次的,也有兩年、三年或更長時間一次的。
現(xiàn)在有一些人在談論這些祭祖節(jié),認為此節(jié)不應該存在,甚至認為是陋俗,持這種觀點的人,總喜歡說一句民間俗語:“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千炷香”。
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對父母的盡孝,主要體現(xiàn)在日常的關懷、陪伴與照顧。比如,多陪伴在位父母,為他們端茶送水、傾聽傾訴、在就醫(yī)的時候要細心照顧等。
如果父母生前既不陪伴,生病后也不照顧,到父母去世后,在靈前掉萬滴淚,到墳前燒千炷香、燒一噸紙,沒有什么保意義。孝道先要體現(xiàn)在具行動上,然后才講究去世后的儀式上。
在民間,對父母孝順的人,歷來占多數(shù),不孝順的人只有極少數(shù),甚至是個別人。但是,就是這些極少數(shù)的人,對社會的影響極壞,因此,才有了上面俗語的說法。
這句俗語只是對這些極少數(shù)的人來說的,同時也是對孝順不夠、陪伴和照顧不夠的子女的一種善意告誡,告誡他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
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能夠做到父母生前盡孝,能很好地陪伴和照顧父母,去世后能慎終追遠。對這些人來說,這句俗語就不適用了。
現(xiàn)在有一種不好的觀念,認為遵循傳統(tǒng)習俗祭祀祖先的人們,在父母生前都沒有盡“床前一碗水”的義務,只是在父母離世后,才懷有愧疚之心,清明到墳前祭掃,中元在家中祭祀和燒紙。
這種說法就不是這種俗語的初衷了,用在祭祀祖先節(jié)期,感覺有點怪怪的,一棍棒將所有的人都打倒了。
實際上,我國民間的大多數(shù)家庭,大多數(shù)的為人之子,既能生前盡孝,又能身后盡哀。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祭祀祖先,被視為是孝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納入“盡孝”的范疇?!墩撜Z學而》中說:“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p>
“慎終追遠”的意思是:慎重地對待父母的喪事,虔誠地祭祀祖先。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和家族,包括很多村莊,孝道都有一個傳承的問題,也就是榜樣的問題。有一句老話說,“房檐滴水點點相照,一代接一代代代相傳”。
一般來說,父母對自己的父母孝順,子女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也對父母孝順。同樣,父母虔誠地祭祀祖先,其后代也有樣學樣,也會虔誠地祭祀祖先。
如果像現(xiàn)在一些人所說的,只講“床前一碗水”,不講“墳前千炷香”,且以此為借口,不祭祀祖先,還認為心安理得,那么,我國民間的四大祭祀節(jié)怎能傳承到現(xiàn)在呢?
因此,為人子女只有以父母生前盡孝,死后祭祀,才是我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全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