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編輯 | 9527喵咕君
9月18日定檔上線的《731》,徹底爆了。
《731》作為戰(zhàn)爭題材,其實有一定的觀影門檻,但是很明顯,電影的上映盤活了院線電影的市場。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電影首映日單日票房突破3億元,據(jù)多家平臺報道,截至目前票房已超3億。
最勁爆的是,目前貓眼平臺的預測總票房已經(jīng)高達15億,按照這個增長趨勢,15億都是比較保守的預測。
相應的,電影的排面和場次,也得到了院線方面的認可,單日場次破25萬場,排片率、上座率在各大城市影院都是高開狀態(tài)。
十一期間準備上線的電影,恐怕會有一些壓力了。
當然口碑方面也展現(xiàn)了電影《731》的潛力,大部分觀眾對題材的“重量”、對歷史的還原、對情感的震撼給出了很高評價,這電影已經(jīng)遠遠不只是娛樂意義,更是一次沉重的紀念與反思。
點開電影的評論區(qū),更是影迷們的一致認可和支持。
劇情高能,節(jié)奏在線,畫面真實感令人哽咽
電影選在“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夕”,選定哈爾濱平房區(qū)作為主戰(zhàn)場背景,是個厚重的歷史節(jié)點。
日軍第七三一部隊以“防疫給水”、“健康檢查”等虛偽名義欺騙當?shù)仄矫?,綁架、活體解剖、毒氣實驗、凍傷實驗等殘忍行徑逐一被展開,這樣的情節(jié)框架和史實觸點給人極致的重壓感,觀影過程中始終有種喘不上氣的壓迫感。
主線圍繞普通小販王永章等人展開,以他們被捕、被實驗、被壓迫、嘗試反抗、越獄等經(jīng)歷為主線。
而這種“普通人被卷入”的視角使得觀眾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電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史詩,而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區(qū)被撕裂被摧毀的過程。
電影的劇情跳不開歷史的黑暗,但也不是純粹流水賬,導演有意在恐怖、殘忍與求生反抗之間拉動張力。
縱觀影片,節(jié)奏處理上分成幾個段落,而中后段更是電影的精髓。
前半小時,電影會先鋪設背景,介紹王永章的日常、當?shù)匾咔榉酪叩奶摌嬓麄?、日軍接近的陰影、被捕的恐懼。這部分節(jié)奏稍慢,但必須慢,讓觀眾感受到前線的虛偽與壓迫的潛伏性。
隨著實驗室、凍傷實驗、毒氣實驗、一系列殘忍畫面的揭露,節(jié)奏加快。
高潮的部分開始鋪墊推進,電影的畫面壓抑感加重,鏡頭越來越“躁動”,畫面中的暴行,音效里的鼓點處處透著讓人不安的細節(jié)。
最終,越獄、逃跑、抗爭終于出現(xiàn)希望的曙光,但電影沒有讓希望成為解脫,而是越接近結尾,越揭示陷阱與絕路的可怕,這種節(jié)奏的推進把觀眾的情緒推下深淵,絕望感被放大。
最炸裂的情節(jié)往往是在結尾。
電影最后用真實遇難者名字的名單(3513名)組成“人墻”,把影像中虛構與戲劇化的部分退讓給真實歷史的記錄。
這種轉(zhuǎn)變帶來的余震極強,是影片給觀眾的一種沉痛禮物,不容忘卻,也難以忘記。
現(xiàn)在回想,但電影中的很多片段,都是觸目驚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程度。
凍傷實驗中,人在極端低溫中,肢體表皮出現(xiàn)裂開、變色、抽搐,肌肉與血液反應,以及被迫在如此環(huán)境中持續(xù)受苦的絕望,這是視覺與生理雙重折磨。
讓人隔著屏幕感受到寒冷和痛苦。
毒氣實驗里,畫面悶熱、壓抑,受害者呼吸困難、眼淚鼻涕、嗆咳聲不斷。
導演用昏暗的燈光交錯,表現(xiàn)出受難者在毒氣中的恐懼與求生欲被壓抑到極致絕望。
影片並未過多拖延鏡頭,但通過聲音與演員面部表情、肢體夾雜的掙扎,讓觀眾心跳加速,不自覺地捏緊拳頭。
這些畫面片段,可怕,卻也真實。
電影整體調(diào)色偏鐵銹色、灰暗色調(diào)為主,畫面有很多陰影、光線反差的對比,手術室的冷光白、強光與暗部形成沖突,讓人有冰冷的壓迫感。
鏡頭構圖也在強調(diào)末世一般的氛圍,低角度、狹窄空間、格柵陰影、鐵欄、牢房,每一處都冰冷又殘忍。
報道中說影片團隊耗時多年查閱大量文獻史料,上百萬字的資料,以博物館級的考據(jù)標準來還原特設監(jiān)獄、實驗室、醫(yī)具、衣物、藥品、毒氣、冰凍環(huán)境、實驗過程等細節(jié)。
例如,所有日本角色由日籍演員出演這一點就體現(xiàn)了對尊重歷史與民族特性的堅持。
導演趙林山公開說他“拍的不是電影,而是證據(jù)”,要把真實歷史展現(xiàn)出來,讓觀眾銘記。
影片選擇在“九一八”紀念日上映,也有很強的歷史象征意義。
當然,這樣一部沉重的電影,絕對離不開演員的塑造。
從形象到演技的突破,震撼抓人
姜武飾演王永章是關鍵主角,這個“普通小販”被卷入巨大恐怖之中,從最開始的恐懼、迷茫,到被剝奪自由,到痛苦、無力,最后爆發(fā)反抗,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絕望與堅毅,是整部片的情感軸心。姜武并不飾演英雄式人物,而是那種被壓迫、被欺騙,但憤怒還是會被點燃的小人物,這種轉(zhuǎn)變非常關鍵。
電影中他最震撼的就是那場哭戲,他蜷縮靠墻,幾乎失聲,一個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卻佝僂和破碎成小孩模樣,畫面里他絕望的姿態(tài),像是醒悟后的情緒爆發(fā),讓人喘不上氣,也感同身受。
王志文飾演的角色,難度比姜武的角色更復雜一點。電影里,他是年長一點的被囚者,他早就知道希望渺茫,早就明白身處絕境,但他卻勇敢承擔起搜集情報、組織反抗的責任。
他的冷靜與內(nèi)心撕扯是演技高點,不是瞪眼、不是大吼,而是壓抑的語氣、微表情的遲疑,那種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但知道前路渺茫的無助,最讓人心痛。
對比二人其他配角的戲份相對有限,但是他們也演出了被壓迫者的狀態(tài)。
例如孫茜飾的林素賢被帶去活體解剖的那段,畫面雖殘忍,但不炫耀血腥,而是以人物的視角,讓我們體會絕望與羞辱。
林子燁作為少年角色,他的純真在前期被拉扯,恐懼在眼神里顯露。
這些小角色雖然出現(xiàn)時間短,但疊成的情緒累積卻讓人透不過氣。
與以往戰(zhàn)爭題材里“義憤填膺”的英雄式宣泄不同,這片子的重點在“普通人的慘狀 + 抗爭的意義”。
演員沒有把他們塑造成完美圣人,而是帶有缺陷、帶有恐懼、帶有猶豫但仍然有尊嚴、有決斷的活人。
這種人性復雜感,是這影片最大的突破。
事實證明,“戰(zhàn)爭片”如果只堆場面、只喊口號,是難以得觀眾真正共鳴的。
而《731》這個片子,我們看到了不僅是場面,更是細節(jié)與真實,不僅是恐怖,更是情緒與心理,不僅是揭露,更是紀念與責任。
戰(zhàn)爭片拍成這樣,真的沒有罵罵咧咧。
它把名字還給了那些被剝奪姓名的“圓木”,它用畫面還原了那種被實驗的絕望,它讓我們在震驚之后流淚,在同情之后思考,也在觀影之后記住,勿忘歷史,吾輩自強。
這樣的一部片子,是有社會性,民族性的,這是一部值得全民去觀看的電影。
不論從電影的角度,還是從影片的內(nèi)容以及意義來講,電影都值得15億,甚至更高的票房成績。
最后,你對電影目前的風評和票房勢頭有什么看法?在評論區(qū)參與討論,或者預測一下電影的票房成績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