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登峰 攝影報道
9月17日清晨6點半,位于祖國大西南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天色微亮,多日的陰雨天讓空氣里浸透了濕潤與清新,偶有幾朵烏云飄過,便會落幾滴雨點,倒也不用管它,因為大家知道,云過去雨就停了。這在南華是常態(tài),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氣候,這里孕育了大量的野生菌。
此時的縣城還未蘇醒,55歲的鄭華東早已收拾停當(dāng),準(zhǔn)備到附近的山上采菌子。早晨是采菌子的好時辰。
南華縣被譽為“中國野生菌之鄉(xiāng)”,境內(nèi)已知野生菌1021種,其中可食用的達(dá)354種。2024年,南華縣野生菌集散交易量13833.5噸、交易額超19億元。
下午3點,南華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里人頭攢動,叫賣聲此起彼伏,這里也到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一筐筐沾著露珠和泥土的菌子被村民用背簍背到這里。有些還未到達(dá)攤位,就被買家半路拉住看菌子品相,一番討價還價后,雙方滿意而歸。也有年輕人用手機直播帶貨,時不時小心翼翼地拿起菌子給直播間的觀眾仔細(xì)端詳。
晚上9點半,南華縣一家菌子商鋪燈火通明,61歲的李菊蘭還在清洗當(dāng)天收購的菌子。明天一大早,一個個裝滿菌子的包裹就將從這里發(fā)往全國各地。李菊蘭的家就在附近,每年產(chǎn)菌子的幾個月時間她就來這里打零工,每小時有8元的收入。
一朵菌子,蟄伏在地下,一朝破土而出,被雙手小心拾起,背出山林,送入市集,乘上快車,最終化作遠(yuǎn)方餐桌上一道珍饈美味。小小的菌子不僅是這座西南小城與外界對話的“鮮味名片”,更是當(dāng)?shù)厝税l(fā)家致富的“金疙瘩”。
9月16日晚9點29分,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一家商戶正在打包當(dāng)天收購的新鮮松茸。
9月16日晚,62歲的周培彪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冷庫中歸置收購來的野生菌。
9月17日晚9點,商戶周麗萍一邊打電話聯(lián)系業(yè)務(wù),一邊陪剛上二年級的女兒寫作業(yè)。
9月17日早晨7點半,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菌子山,55歲的鄭華東一大早進(jìn)山采摘新鮮的野生菌。
9月17日中午,在南華縣的一家餐館后廚,現(xiàn)炒的菌子新鮮出鍋。
9月16日晚,南華郵政分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服務(wù),幫助商戶打包寄遞菌子。
9月17日,南華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兩位年輕主播在市場里直播帶貨。
9月16日,南華縣的一處集市上,附近村民將當(dāng)天采摘的新鮮菌子拿到市場售賣。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