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里,一位媽媽的哭訴讓人心酸,她說:
“孩子在作文里寫道,爸爸就像是住在手機里的人,視頻通話是他們之間唯一的交流方式?!?/p>
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其實并不少見。無數(shù)的爸爸都以“忙”為借口,缺席孩子的成長,卻從來不考慮忙碌會給娃帶來怎樣的傷害。
那些總是被爸爸冷落的孩子,他們從小就沒有得到關愛,長大后更是輸?shù)靡粩⊥康?。表面看起來好像光鮮亮麗,但內心卻藏著“我不夠好”的自卑,為此綜合司拼了命的證明自己,卻又總是在關鍵時刻自我懷疑。
甚至,還有一些孩子長大后復制爸爸的冷漠,讓身邊人也承受同樣的傷害。悲催的是,爸爸們到現(xiàn)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忙”和“缺席”正在摧毀孩子。
被爸爸冷落的孩子,會被迫承受這些傷害
1、性格缺陷
爸爸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鏡子”,要是長期被冷落的話,就會讓孩子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中。
他們會想:是不是我不夠好,爸爸才不陪我?
這種想法就像毒種子一樣,在孩子的心里生根發(fā)芽,慢慢摧毀他們的自信。長大后即便自身很優(yōu)秀,在面對機會的時候,內心身處的自卑還是會冒出來,讓他們猶豫不決,不敢嘗試。
2、社交障礙
在和爸爸的互動玩耍中,孩子能學會如何遵守規(guī)則,如何理解他人感受,如何把握好社交邊界,慢慢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和他人相處。
對于男孩來說,缺少爸爸這個男性榜樣,可能導致他們的行為舉止偏女性化,影響日后與同性伙伴的交流;而女孩,沒有爸爸的正確示范,在和異性相處時可能會不知所措,陷入不健康的關系中。
3、學習困擾
很多人都不理解:學習主要在學校,和爸爸有什么關系呢?
這一切,還得從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開始說起。作為男性,爸爸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以及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對孩子日后學習理科非常關鍵。
要是爸爸長期不管孩子學習,那娃就會覺得學習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缺乏外部的支持和鼓勵,學習動力就會明顯不足。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也不敢向別人求助,成績自然很難突出。
合格的爸爸從不缺席,這些事多做就對了
第一件:從日常小事下手
很多爸爸覺得養(yǎng)娃是大工程,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其實真的多慮了。
養(yǎng)娃,就是從每天都能做到的小事開始。陪他穿衣服、陪他刷牙時閑聊、陪他睡前讀一下繪本……這些小事看起來簡單,但是卻能切身讓娃感受到爸爸的存在,對他的性格、習慣養(yǎng)成都有巨大的幫助。
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千萬不要說“我不會”,畢竟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帶娃。爸爸要做的就是多嘗試,相信只要多試幾次,慢慢就找到和孩子相處的節(jié)奏。
第二件:主動分擔責任
不少爸爸在家,看著媽媽忙前忙后帶娃,只會說一句“有需要了叫我”。
可當媽媽真的開口時,又會用“工作忙”“我不懂”這樣的理由推脫。一定要明白:養(yǎng)娃,從來都不是媽媽自己的責任,爸爸要學會主動招呼干才行。
很簡單,可以固定負責孩子的某項事物,別當旁觀者就行。就算真的很忙,那睡前花10分鐘時間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yè),問問娃今天在校的情況,了解他的學習程度,不好嗎?
第三件:多傾聽和鼓勵
很多爸爸覺得養(yǎng)娃就是管吃管喝,卻忽略了孩子的情緒需求。
其實,孩子也會有開心、難過、委屈的時候,這時候爸爸要做好情緒后盾。用心的傾聽和適當?shù)墓膭?,比給娃講多少道理都管用。
對了,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不要一上來就批評指責。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有很多種,爸爸要先問問他們?yōu)楹我敲醋?,再告訴他們錯在哪里,怎么改正。簡單的傾聽理解,卻讓孩子感受到了莫大的鼓勵,下次更有勇氣面對困難。
聰明的爸爸,會站在男性的角度帶娃,把孩子當做一個“小對手”。
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其實完全不一樣,爸爸更擅長引導孩子去探索,而媽媽則更細膩溫柔。相較而言,還是爸爸帶娃的方式更有利。
養(yǎng)娃本就沒有什么技術可言,全部都是在相處中慢慢摸索出來的。爸爸只需要花心思和時間去帶娃,守好最基本的規(guī)則和道德底線,剩下的就讓娃使勁探索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