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市場堪稱“冰火兩重天”:上午剛刷新新高,大家還沉浸在行情向好的喜悅里,午后就突然跳水,不少人直呼“心臟受不了”。但老股民都知道,這看似嚇人的回調,壓根不是牛市的“終結信號”,反而是給普通投資者送上門的“上車機會”,所謂的下跌,不過是市場短期的“情緒小劇場”。
為啥這么說?先看咱們的經濟“底氣”。國家統(tǒng)計局剛公布的1-8月數據里,藏著不少好消息: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同比漲了6.2%;大家花錢的意愿也在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月單月漲了3.4%,網上零售額更是一路小跑,前8個月漲了9.6%。連進出口都很給力,前8個月貨物貿易總值近30萬億元,同比增長3.5%,已經連續(xù)3個月實現出口、進口雙增長。這些實打實的數據說明,咱們的經濟基本面穩(wěn)得很,就像牛市的“定海神針”,沒道理因為一次午后跳水就垮掉。
再看政策端的“助攻”。最近利好政策一波接一波:國家剛出臺了“人工智能+”行動方案,明確要把AI打造成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商務部也放出消息,9月要出大招擴大服務消費,從財政到金融多管齊下,幫大家敢花錢、愿花錢;發(fā)改委還在推進消費貸款貼息等政策,全方位給消費市場“添柴加薪”。這些政策就像給牛市“加油”,后續(xù)發(fā)力空間大得很,短期調整根本擋不住長期向上的勢頭。
翻一翻A股的“歷史賬本”,牛市里的回調從來都是“紙老虎”。過去幾次大牛市中,滬指就算跌破20日均線,平均也就調整6.4天,跌幅大概2.9%,根本算不上“大風險”。比如2014-2015年牛市,最狠的一次調整也就跌了10.6%,熬29天就重新往上沖了。這次調整,不管從時間還是幅度看,都在正常范圍內,沒必要自己嚇自己。
更關鍵的是,現在市場的“小動作”藏著機會。雖然高位的CPO、AI這些熱門板塊在回調,但不少低估值板塊抗跌性很強,這說明資金不是在“出逃”,而是在悄悄換賽道。再看資金數據:北向資金還在偷偷買核心資產,兩融余額8月以來連破2萬、2.1萬、2.2萬億元大關,杠桿資金都在加倉,咱們普通投資者更沒必要慌。
說白了,牛市里的大跌,大多是“情緒鬧脾氣”,不是真的趨勢反轉。只要你手里的股票,背后公司業(yè)績在漲、行業(yè)前景靠譜,短期跌一點根本不影響長期價值。要是手里有閑錢,現在反而是撿便宜的好時候——趁著回調分批買,成本更低,等行情再起來,收益自然更穩(wěn)。
當前市場就像坐過山車,短期看著刺激,但大方向是向上的。與其被一時的跳水嚇退,不如沉住氣,看透這是市場在“演戲”。抓住回調的機會,布局那些業(yè)績好、政策支持的優(yōu)質股,才能在真正的牛市行情里賺到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