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近年的兵棋推演結果令人震驚:一旦中國使用2000枚各型東風導彈實施飽和攻擊,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地區(qū)的主要空軍基地可能陷入癱瘓,大量戰(zhàn)機甚至沒有升空機會就被摧毀在地面。這一推演揭示了現代戰(zhàn)爭中導彈飽和打擊的可怕威力。
導彈飽和攻擊:現代戰(zhàn)爭的游戲規(guī)則改變者
這場由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等智庫組織的兵推顯示,中國火箭軍擁有的東風系列導彈能夠對西太平洋地區(qū)的美軍基地實施致命打擊。推演中設定的2000枚導彈包括多種型號:射程1000公里的東風-15、射程2000公里的東風-21、以及具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6。
這些導彈攜帶多種彈頭,包括子母彈、鉆地彈和電磁脈沖彈,能夠破壞跑道、摧毀機庫、破壞指揮中心和防空系統。推演結果表明,即使美日聯軍部署了愛國者和薩德等反導系統,面對如此規(guī)模的飽和攻擊,攔截率也難以超過70%,剩余的大量導彈足以造成毀滅性打擊。
為什么戰(zhàn)機沒有升空機會?
兵推結果顯示,最關鍵的因素在于“時間窗口”。從導彈發(fā)射到命中目標,最短只有7-12分鐘的反應時間。雖然美軍早期預警衛(wèi)星能夠及時發(fā)現導彈發(fā)射,但要將警報傳遞到各個基地、完成威脅評估、并下令飛機緊急升空,整個過程需要時間。
特別是在首波打擊中,導彈很可能專門針對機場跑道、滑行道和停機坪,使戰(zhàn)機無法起飛。即使部分戰(zhàn)機成功升空,基地設施遭破壞后也將無法降落和補給,最終因燃油耗盡而失去戰(zhàn)斗力。
美日基地的脆弱性
西太平洋地區(qū)的美軍基地分布集中,主要位于沖繩、關島和日本本土。這些基地距離中國大陸相對較近,處于中短程導彈的射程范圍內。尤其是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距離中國沿海僅約600公里,是最容易遭受打擊的目標。
兵推指出,中國導彈的精度已經大大提高,圓概率誤差(CEP)可能達到數米級別,能夠精確命中機場關鍵設施。多次實彈射擊演習顯示,東風導彈具備打擊移動艦船的能力,對固定地面目標的命中精度更高。
盡管這只是兵推結果,并非預測實際沖突,但它揭示了現代導彈技術的巨大威力。這種兵推結果也解釋了為什么美國正在推行“敏捷作戰(zhàn)部署”(ACE)概念,要求空軍能夠從分散的、臨時性的基地運作,降低集中部署的風險。
同時,中國保持強大的導彈威懾力,旨在阻止外部勢力干預地區(qū)事務,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這種威懾平衡實際上有助于維持地區(qū)的戰(zhàn)略穩(wěn)定,防止沖突實際發(fā)生。
戰(zhàn)爭兵推不是預測命運,而是提醒人們珍視和平。導彈技術的進步改變了戰(zhàn)爭形態(tài),使防御變得愈加困難。正是這種相互威懾的平衡,促使各國更加謹慎地處理國際爭端,尋求和平解決途徑。
在當今世界,對話與合作比對抗更能保障各國的安全與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