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帶三十萬大軍打李存勖,兵力占絕對優(yōu)勢,卻在柏鄉(xiāng)輸?shù)靡凰俊?/p>
后世史家都納悶,難道真是李存勖太能打?翻《舊五代史》和《資治通鑒》才發(fā)現(xiàn),答案藏在朱溫一連串荒唐操作里。
公元 911 年正月,柏鄉(xiāng)城外,三十萬梁軍精銳被五萬晉軍打散。這場敗仗,正是五代十國奪權混戰(zhàn)的真實寫照。
二十三歲的李存勖剛當晉王,朝廷內外的人都在暗地里搖頭。
他有沙陀血統(tǒng),接手的是父親李克用留下的爛攤子。河東軍確實勇猛,但軍紀差,將領各立派系,互相不服。
朱溫看準這個機會,910 年冬天親自帶兵南下,想一口氣吞并河北三鎮(zhèn)。
當時成德節(jié)度使王镕、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都向李存勖求救。朱溫卻先派三千精兵進駐深州、冀州,擺出 “幫忙防守” 的架勢。
這步棋本沒破綻,沒想到王镕給母親辦喪事時,梁國使者撞見晉國使者來吊唁。朱溫立刻起了殺心。
柏鄉(xiāng)之戰(zhàn)的序幕,就從這場 “吊唁事件” 拉開。
李存勖清楚,這一戰(zhàn)關系晉國生死,親自帶兵去趙州救援。
史書記載,他身披鎧甲、手持長戟站在陣前,對將領們說:“當年漢高祖白馬之盟的誓言還在耳邊,今天我們要以死報國!”
老將周德威聽了心頭一震。這年輕主公的決絕,和當年李克用臨終前 “三矢之誓” 的勁頭一模一樣。
周德威馬上提議,退守高邑,把敵人引到深處再打。但李存勖剛繼位,想打勝仗,聽不進去,差點闖下大禍。
幸好李存勖的親信張承業(yè)幫周德威傳話,又審問了梁軍俘虜,得知梁軍正在修浮橋準備進攻,這才改了主意,帶兵退守高邑。
朱溫的第一個昏招,是用 “長期圍困” 戰(zhàn)術。
他命令大軍在柏鄉(xiāng)城外挖三道壕溝,筑高墻,想把晉軍困死??扇f大軍每天吃的糧草太多。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梁軍出發(fā)時只帶了一個月糧草。半個月過去,柏鄉(xiāng)沒打下來,糧草已快吃完。
有老將勸朱溫退兵,他拍著桌子怒吼:“我要是空手回去,天下人不得笑話死我?” 這位梟雄的虛榮心,比三十萬士兵的命還重要。
更大的麻煩在軍隊內部。朱溫的侄子朱友寧為搶功勞,在陣前說猛將李思安的壞話。
李思安率領的 “長槍隊” 已沖破東門防線,朱友寧卻以 “沒立戰(zhàn)功” 為由,奪走他的兵權。
史書記載,李思安聽說后,氣得捶胸吐血。他親手訓練的攻城器械,也被人燒得精光。
更可笑的是,朱溫臨陣換將時,壓根沒發(fā)現(xiàn)侄子和李思安的矛盾,早攪得軍心不穩(wěn)。
李存勖抓住這個機會,讓周德威帶一千多騎兵,每天到梁營外罵陣。
這些沙陀騎士射箭準,罵人的話更難聽:“梁軍將士,你們的老婆孩子在哪兒?是不是早被朱溫霸占了?”
梁軍里本有不少投降來的士兵,這話正好戳中他們的痛處。
朱溫終于忍不住,下令全軍出擊。這時梁軍已斷糧三天,戰(zhàn)馬啃了茅屋頂?shù)亩静荩懒艘淮蟀?。士兵們餓得起不來,頭暈眼花。
決戰(zhàn)在正月初二下午打響。李存勖和周德威早料到梁軍會強渡野河,提前在橋頭埋伏了精銳。
梁軍前鋒搶著過河時,晉將李建及帶兩百名長槍兵死守橋頭。雙方血戰(zhàn),李建及活捉了梁軍兩名副將。
朱溫在中軍大帳看到前鋒被攔,居然親自騎馬去督戰(zhàn)。這位快六十歲的皇帝,頭戴金盔,腰掛寶劍,慌亂中丟了頭盔,被史官笑話是 “禿頭天子”。
真正的轉折點在申時,也就是下午三四點。梁軍從早上到現(xiàn)在沒吃東西,早又餓又渴,撐不住了。
周德威見時機到了,命令晉軍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沙陀騎兵穿鎖子甲,左手舉盾,右手握矛,直接沖進梁軍陣中。
梁軍左翼的魏博軍先崩潰。右翼的龍驤軍雖然能打,卻因主帥王景仁和韓勍不和,各自為戰(zhàn),沒法互相支援。
王景仁想退兵,朱溫卻傳令:“誰敢說退兵就砍頭!” 這種死板指揮,讓潰敗來得更快。
有史料記載,梁軍的 “龍驤”“神捷” 兩支精銳,在此戰(zhàn)中幾乎全軍覆沒。
柏鄉(xiāng)之戰(zhàn)的結局讓人唏噓。三十萬梁軍最后只剩五萬人突圍。朱溫逃跑時踩傷腳踝,又氣又羞,生了場大病。
他回到洛陽后,常自言自語:“我當年殺黃巢、打敗秦宗權,多威風,現(xiàn)在居然被個小子欺負!”
兩年后,朱溫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后梁很快垮了。
再看李存勖,打完這一戰(zhàn),他收編了河北三鎮(zhèn)的兵力,后來又南下滅了后梁,建立后唐,被史書稱為 “五代霸主”。
這場戰(zhàn)役里,梁軍陣亡兩萬多人,被俘虜?shù)膶㈩I有兩百八十人。丟在戰(zhàn)場上的糧食、財物、器械,多到數(shù)不清。
后梁大將楊師厚后來在魏州一帶收攏殘兵,十天里也只找回一萬多人。經此一戰(zhàn),后梁再也沒法集中這么多兵力,各地節(jié)度使也漸漸不聽朝廷指揮。
后世史家分析這場戰(zhàn)役,大多說因為梁軍糧草不夠、將領不和。但仔細看史料就知道,根本原因是朱溫的 “權力傲慢”。
他任人唯親,用了投降來的王景仁當主帥,卻又不信任他的計謀。他愛面子、好排場,為了虛名不管大軍安危。他還剛愎自用,打仗時不肯聽忠臣的勸告。
這些毛病在柏鄉(xiāng)之戰(zhàn)中一起爆發(fā),最終把后梁推向滅亡的深淵。
而李存勖雖然打了大勝仗,卻也沒改掉剛愎自用的毛病。后來在胡柳陂之戰(zhàn)中,周德威又給他獻計,他還是不聽,導致周德威戰(zhàn)死,晉軍打得慘勝。
這位軍事上的天才,最終因為寵信戲子,荒廢朝政,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也讓人嘆息。
柏鄉(xiāng)之戰(zhàn)不只是一場戰(zhàn)役的輸贏,更改變了五代十國的格局。后梁經此一敗,國力大減,再也沒法壓制其他勢力。李存勖憑借這場勝利,站穩(wěn)了腳跟,為后來建立后唐打下基礎。
從史料能看出,朱溫的失敗不是偶然。他晚年多疑好殺,對將領又信又疑,賞罰不明,早失了軍心。李存勖雖然年輕,卻能聽進正確意見,身邊還有周德威這樣的良將,贏下戰(zhàn)役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歷史總充滿變數(shù)。李存勖后來當了皇帝,漸漸忘乎所以,最終也落得悲慘結局。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