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鼻锓之斕烊找箷r間均等,而后夜愈長日愈短,秋分是一個陰陽平分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大豐收的節(jié)氣,秋分該如何養(yǎng)生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系統(tǒng)的養(yǎng)生攻略,做好這幾件事!全家健康少生病!
秋分養(yǎng)生攻略
01
平補氣津
秋分時節(jié),天地陰陽之氣達到平衡,人體陽氣亦由夏季的向外宣發(fā)轉為向內收斂,趨于平衡,此時養(yǎng)生要尤其注重平補,即平衡身體的陰陽變化,平補氣津,與天地合一。
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yǎng)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
秋木耳,益氣生津。一些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如阿膠、黑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適合秋分時節(jié)食用。而當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氣生津的功效,是不容錯過的美味。
02
飲食溫潤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蜂蜜、黑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卜、胡蘿卜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fā)散瀉肺,秋日宜收不宜散,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唇干燥、干咳、皮膚干裂等燥癥。飲食要清淡,根據(jù)個人體質可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秋梨、柿子等,以滋陰潤肺、養(yǎng)陰生津。
03
“三個”地方不能凍
1. 頭:
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受涼后會引起頭痛等。另外,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尤其要在這方面提高警惕。外出的時最好戴帽子,洗頭時用水要比平時熱一點。
2. 肚臍:
中醫(y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還可以采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驅寒助陽。
3. 腳:
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經的路程也最長,而腳又匯集了全身的諸多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足部寒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04
六大疾病要當心
1. 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氣轉涼,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現(xiàn)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fā)燒、咳嗽、支氣管炎等,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肺炎等問題。
2. 皮膚干燥
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醫(y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此時容易出現(xiàn)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瘙癢、干裂、流鼻血等癥狀。
3. 腸胃疾病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后,天氣變冷,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fā)胃腸道疾病出現(xiàn)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蚴乖瓉淼奈覆〖又?。
4. 心血管病
早晚溫差越來越大。對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來說,太冷太熱都是誘發(fā)因素。因此,在秋分之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
5. 過敏鼻炎
秋季風大,花粉、塵埃都彌散在空氣中,易引起過敏。另外,秋季溫度濕度適宜螨蟲的繁殖,易引起過敏。
6. 抑郁煩躁
秋分開始陽光照射少,人體的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jié)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很容易出現(xiàn)情緒與精神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皞罕铩币簿褪沁@個道理。因此,秋分養(yǎng)生,應該多注意對心情的調節(jié)。
05
多揉三要穴
《黃帝內經》說:“陰平陽密,精神乃至”,陰陽平衡之人,才會有最佳精神狀態(tài),秋分后平陰陽重在氣血!
1. 補氣之穴
氣海:氣之海洋,屬足少陰腎經,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中醫(y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于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操作手法:雙手搓熱,用手心的勞宮穴放于氣海之上,輕輕揉,先逆時針,后順時針,各36圈。
注意:不要隔著衣服,意識要專注。
功效:緩解疲乏無力沒精神,犯困。
2. 補氣之穴
血海:血之海洋,血海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是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緣何血海動波瀾,統(tǒng)血無權血妄行”,它還有引血歸經、治療血癥的功效。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在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刺破這個地方可以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操作方法:拔罐(或空心掌拍打)。
注意:拔罐別太緊,發(fā)紅即可,輕拔為補,重拔為泄,要掌握好。
功效:輕拔,提升脾胃補養(yǎng)氣血的能力。重拔,改善皮膚病,各種蘚,皮膚瘙癢,濕疹。
3. 艾灸足三里:氣血生化之源
氣血是脾胃吸收食物營養(yǎng)運化而來,所以在補氣血之前要先調脾胃,調脾胃就要找“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足三里,是中醫(yī)界公認的,治病、養(yǎng)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寶寶、孕婦、男性、女性、老人皆適用。
操作方法:溫和灸,先左后右,各10-15分鐘。
功效:作為補氣血的第一步,效果最棒。
秋分吃水果滋陰潤燥
01
柑橘
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節(jié),這時的橘子不僅新鮮、可口、有營養(yǎng),而且食用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氣候。
02
梨子
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
03
石榴
顆粒飽滿的石榴口感酸甜,性溫,具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
津液不足、咽干的人,可以把石榴作為食療佳品。
04
柿子
柿子性寒,味甘、澀,鮮柿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僅次于柑橘,而高于梨和蘋果。柿蒂可治呃逆、噯氣等癥;柿餅炙炭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口瘡等癥。
05
蘿卜
蘿卜性涼,味辛、甘,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和清熱解毒之效。
每日臨睡前,吃點鮮蘿卜,可增強心臟功能。
06
蘋果
蘋果性平、味甘,是健脾開胃的良品。
粗纖維含量高的蘋果含有蘋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斂止瀉的作用。
來源:國醫(yī)大健康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