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出海 作者丨以南
過去幾年,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迅速擴展。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2024年全球AI教育市場規(guī)模預計達到58.8億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增長至322.7億美元。AI私人導師、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以及生成式AI在學習、測驗和交互場景中的應用,正成為賽道發(fā)展中的核心趨勢。
在用戶個性化學習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AI教育應用也開始向更細分的場景探索。在這一趨勢下,近期我們關注到,Gizmo:AI Flashcards and Tutor(以下簡稱“Gizmo”)最高登上了美國iOS應用商店教育榜Top3。點點數據顯示,自2022年上線以來,Gizmo全球下載總量已累計超過600萬,其中自2024年起的增長尤為明顯,并在近期創(chuàng)下了新的單日下載峰值。
Gizmo上線至今下載變化(來源:點點數據)
進一步追蹤其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Gizmo由Petros Christodoulou、Robin Jack和Paul Evangelou三位劍橋大學校友聯(lián)合創(chuàng)立。團隊成員曾在谷歌、亞馬遜等公司積累了豐富的機器學習和產品實踐經驗,之后選擇從大廠離職創(chuàng)業(yè),專注探索AI與教育結合的潛力。
2023年,Gizmo獲得3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NFX領投。資本看重的正是其切入“高頻學習場景+游戲化機制”的產品模式。
在當下AI教育應用中,以游戲化機制聞名的代表是多鄰國。而Gizmo則借助“抽卡”機制,在AI的加持下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路徑。接下來,我們來具體拆解其產品表現(xiàn)。
AI+抽卡測驗,游戲化設計又在教育應用中活了?
Gizmo在用戶定位上非常清晰,目標群體主要鎖定在兩類人群:學生和老師。進入應用時,用戶除了填寫稱呼和年齡,還需要在第三步選擇使用目的——“學習”或“工作”,在第四步還會詢問用戶的身份是否為“教師”。
傳統(tǒng)教育類App往往根據預設場景提供內容。例如,備考類App通常會根據考試類型提供詞匯庫和相應題庫,以滿足應試需求。但Gizmo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它要求用戶主動輸入想要學習的課題,并基于此生成一份學習大綱,同時實時展示各部分的學習進度。
這種模式不僅強調目標導向,還賦予用戶高度自主性。用戶既可以循序漸進地按照大綱推進,也能直接跳轉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
在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中,Gizmo會將抽象概念拆解成若干步驟,用戶既能自由刪除不需要的部分,也能自定義添加新步驟。
與此同時,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內容,用戶可以隨時要求系統(tǒng)用更通俗的方式解釋,或要求進一步拓展說明,甚至自由提問。
在完成某個知識點后,應用還會生成相應的測驗題,幫助用戶及時鞏固學習成果。一系列流程下來,用戶既能感受到學習的目標性,也能在操作中獲得充分的自主性。
更特別的是,Gizmo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抽卡學習”模式。用戶可以將筆記文本、圖片、PDF文件、PPT,甚至YouTube視頻鏈接導入系統(tǒng),AI會自動拆解并生成一張張可互動的學習卡片。與傳統(tǒng)外語背單詞App的“卡片式”推送不同,Gizmo的卡片來源并非固定詞庫,而是完全由用戶自定義。
筆者在試用中導入了一份約4500字的學習筆記,系統(tǒng)最終生成了54張知識卡片。開始學習時,用戶可以在三種模式中自由選擇:
· 貓頭鷹模式:沉浸式學習,適合對知識幾乎陌生、需要循序漸進的用戶;
· 大象模式:記憶強化,適合已經學習過內容、準備在測驗前加深記憶的用戶;
· 拳擊模式:挑戰(zhàn)玩法,用戶可以基于卡片答題與好友比拼分數。
在答題過程中,每答對一張卡片都能獲得經驗值,未答對的內容會反復出現(xiàn),直到用戶能夠正確掌握。為了增強連續(xù)學習的動力,Gizmo還設計了日歷打卡、等級系統(tǒng)和群組學習功能。用戶可以與好友一起組隊學習,查看排行榜分數,還能在主頁設置所屬學校,看到本校有多少人在使用這款App。
主頁中,Gizmo還根據不同學科提供了學習入口,覆蓋科學(物理、化學、生物)、人文社科(歷史、經濟學、心理學等)以及多種語言學習模塊。這種“通用入口”的設置,也給一時間找不到學習方向的用戶提供了參考,賦予產品更多的靈活性。
獲博主力薦的“學習利器”,到底是否“免費”?
這種多元入口與個性化學習路徑的結合,不僅提升了Gizmo的適用性,也為其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快速傳播奠定了基礎。在TikTok平臺上,Gizmo的官方賬號已經積累了超過10萬粉絲。
TK平臺Gizmo官方賬號頁面截圖
從其官方發(fā)布的短視頻內容來看,“學校”“學生”“學習妙招”“學習技巧”等關鍵詞頻繁出現(xiàn),可以看出,Gizmo在社媒平臺上的宣傳重點主要面向學生群體。
今年9月9日,一位賬號ID為@studywithbrianna的大學生學習博主發(fā)布了一條僅9秒的視頻,展示了自己使用Gizmo進行學習的場景。截至截稿,該視頻已獲得15萬點贊和6萬收藏,而她的賬號粉絲僅有1030人。
TK大學生學習博主@studywithbrianna發(fā)布的Gizmo相關視頻截圖
在評論區(qū)中,許多海外大學生紛紛詢問“這是什么應用?”“它是免費的嗎?”而已經體驗過的用戶大多給出了積極反饋。例如,有一位用戶評論道:“它(Gizmo)幫助我在文學考試中拿到了92分。”由此可見,產品的學習模式確實給用戶帶來了實質性的成績提升。
該視頻評論區(qū),用戶提出“應用有幫助,而且是免費的”
除了這條視頻外,在TikTok上還能看到多位博主推薦Gizmo,幾乎都集中在年輕用戶,且面向學生群體。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介紹時都強調“應用是免費的”。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
目前,Gizmo的卡片功能對所有普通用戶開放,任何人都可以無限制地導入內容并轉化為學習卡片。但若要使用AI導師、答題提示等更高級功能,則需要訂閱解鎖。
訂閱分為兩檔:周訂閱價格為13.99美元,年訂閱價格為155.22美元(折合每周約2.98美元)。
從點點數據的應用端收入來看,Gizmo上線以來累計流水為37.1萬美元,近一個月收入約為4萬美元,整體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不過,點點數據僅統(tǒng)計了應用端的流水,網頁端的收入并未計入,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流情況。
Gizmo上線以來應用端收入表現(xiàn)(來源:點點數據)
但即便如此,結合試用體驗,筆者認為還可能存在以下原因:Gizmo最核心、最吸引用戶的功能是“抽卡測驗”,而這一功能完全免費,其它付費功能的吸引力有限,因而很多用戶會認為“它就是免費的”,因為他們并沒有強烈的付費需求,也接觸不到付費部分。
不過,Gizmo在用戶檔案中加入“學校信息”的設計,或許意味著它未來有意探索與學?;蚪逃龣C構的B端合作。同時,教師作為其目標用戶之一,也存在利用Gizmo為學生創(chuàng)建考試卡片的需求。如果能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功能優(yōu)化,或許會成為商業(yè)化的另一突破口。
結語
如今的AI教育賽道,“題庫填鴨”“答案解析”的傳統(tǒng)模式已難以支撐用戶的長期留存與學習動力。這類“自主輸入+游戲化設計”的路徑,讓用戶在目標明確與學習自由之間找到平衡,不僅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與趣味性,也為行業(yè)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用戶對個性化與互動體驗的需求不斷增強,這類模式有望推動AI教育產品的進一步升級,但在商業(yè)化層面,開發(fā)者仍需找到切中需求的消費觸點,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