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總是孤獨而矛盾的。
就像魯迅說過:“人最痛苦的,不是夢醒后無路可走,而是醒后發(fā)現(xiàn)沒有同行之人?!?/p>
確實如此,當(dāng)一個人經(jīng)歷了很多,甚至開始對人性有著莫大的透徹認(rèn)知之后。
然后就會發(fā)現(xiàn),人性當(dāng)中的矛盾和沖突,甚至開始沉默選擇一種獨處、獨行的人生活法。
因為人心一旦慢慢變冷,就像開水哪怕不是一下子涼的,可在一次次沒人添柴的情況下,也會回歸平靜。
最終,沉默了,看開了,放下了,釋懷了。
失望多了,就不想說了
很多時候,與其多嘴,不如沉默。
畢竟,哪怕你說得再多,可對方若是聽不懂,那也是白搭。
春秋時期,泄治是陳靈公的忠臣。
他曾三次勸諫國君不要與大臣妻子私通,但每次都被敷衍。
最后一次,他站在朝堂上靜靜看著眼前那些荒唐的場面,一言不發(fā)。
三天后,他被奸臣?xì)⒑Α?/p>
人心冷了,那就真的哀莫大于心死。
司馬遷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p>
真心要給懂的人,熱情要給對的人,信任要給好的人。
與其對牛彈琴,不如保持沉默,這樣反而能穩(wěn)住自己的內(nèi)心,平衡心理。
接下來,跟任何關(guān)系都要保持距離,也不能過于期待,順其自然,才能行穩(wěn)致遠(yuǎn)。
傷害深了,就不愿爭了
很認(rèn)可這句:爭吵需要兩個人,沉默一個人就夠了。
確實,一個人的沉默背后,可以說是成熟的自然規(guī)律,也是一個人心冷之后的無奈選擇。
唐代名將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但后來卻遭宦官魚朝恩的陷害。
第一次他據(jù)理力爭,第二次他上書辯解。
到了第三次,他只是笑了笑,不解釋,不辯解,而是平靜地繼續(xù)整軍備戰(zhàn)。
《增廣賢文》說:“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p>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唯有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此,對于是非也好,對于恩怨也罷,我們靜靜看待就好。
很多麻煩都是話多惹來的,不如學(xué)會管住自己的嘴巴。
如此,不要相互傷害,更不要讓自己因為心不甘,氣不過而付出更大的代價。
成年人的沉默,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不得不認(rèn)輸,而是看透了。
心門關(guān)了,就不期待了
其實,一個人最大的痛苦,不過是哀莫大于心死。
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時,太子元恂曾偷偷跑回草原。
被追回后,孝文帝問他為什么。
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只是低頭沉默,再也不說心里話。
最后被賜毒酒時,他也依然一言不發(fā)。
莊子說:“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p>
人在極其痛苦的時候,任何言語都顯得蒼白,甚至無力。
可以說,最悲哀的是心死,身體死亡倒是其次的。
當(dāng)一個人連解釋都覺得多余,甚至覺得更為痛苦的時候,那是真的寒心了。
人性的終極沉默,是在自己心寒后的最體面的告別。
這個時候,不是自己不想說,而是覺得說了也沒用。
也不是不愿爭,是爭了也沒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