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劉德華線上演唱會如約和觀眾見面。由于和小米發(fā)布會撞車,當晚“雷軍 劉德華”話題還沖上熱搜,相比而言,劉德華的流量絕對碾壓雷軍,觀看人數(shù)遙遙領先,演唱會最后一首《真永遠》唱完,劉德華站在升降機上準備退場時,觀看人數(shù)超過8124萬,即便到了片尾字幕,粉絲仍然不舍離去,最終觀看人數(shù)超過8200萬。
如果單純從這次線上演唱會出發(fā),那么出道46年、今年已經63歲高齡的劉德華依然是頂流,8200萬是令娛樂圈各路明星都艷羨的數(shù)字;
但從劉德華整個演藝生涯來說,看到的則是觀眾數(shù)斷崖式下跌、劉德華陷入流量困境,以及布局這次演唱會的策略失誤。
這次線上演唱會并非直播,而是劉德華從2024年持續(xù)到2025年初的“今天…is the Day”巡回演唱會的剪輯線上回放。所以曲目從第一首《今天》到最后一首《真永遠》,順序都沒有打亂,只是混剪了演唱會現(xiàn)場不同機位的錄制素材,從視覺感官來說,更近、更能看清表情、服裝、舞臺設計等細節(jié)。
“今天”演唱會完成亞洲巡回,內地走過8個城市,接著去了澳門、新加坡和中國臺北,最后回到香港,完成了20場的演出。香港歌手對香港和紅館都有很深的感情,20場演出幾乎每一場都會給親朋好友留票,表演也更精彩、更賣力,因此,線上演唱會的素材,也選擇了在香港錄制。
8200萬是非常了不起的數(shù)字,為什么還說是斷崖式下跌?
這不是劉德華第一次開線上演唱會。2022年9月3日,劉德華線上舉辦了“把我唱給你聽”為主題的演唱會。
用“盛況空前”這個成語形容并不夸張。當時的觀看人次高達3.5億,包括“劉德華線上演唱會”在內的熱搜上了五六個,其時線下演出還沒完全復蘇,不少歌手都選擇線上開演唱會,但唯有劉德華有如此亮眼的成績。
平心而論,2022年的線上演唱會“水分”挺多的。2個小時的演出其實只唱了16首歌,請來李好主持,被歌迷瘋狂吐槽,而且受限于線上演唱會,舞美、編排等方面都相對簡陋。
反觀這次“今天”演唱會,畢竟線下巡回了這么多場,劉德華做了更加充分的準備,舞臺華麗、舞蹈編排賞心悅目,31首歌含金量十足。更不用說這次巡回演唱會話題很多,包括《冰雨》在高臺上危險的滑跪、演唱會突發(fā)意外手部受傷等等。線上演唱會能否再次出現(xiàn)滑跪的驚險場面都是一大看點。
可是,即便方方面面相比上一次線上演唱會都做到強勢升級,直播平臺沒變,可觀看人數(shù)卻只有不到上一次的四分之一。
算不算斷崖式下跌?
實在找不到可以甩鍋的理由,用戶基礎在那、用戶粘性在那、技術層面沒問題,明明演唱會也更好看了。如果非要說不同,也就是上一次是真正的直播,但這一次是線下巡回演唱會的重新剪輯回放,但巡回一共才開了70場左右,就算場均3萬人,才200多萬受眾(還不算重復觀看的歌迷),影響微乎其微,對于沒看過現(xiàn)場的觀眾來說,不會太關心是不是直播吧!
結論只能是,劉德華人氣不太行了,導致觀眾數(shù)斷崖式下跌。
再來說流量困境。
和上一次一樣,劉德華這次演唱會直播,依然不設門檻,有平臺做技術支持,可以設定1080分辨率,還可以投屏,以及按照劉德華的意愿,只開通留言和點贊,不接受打賞和禮物。
這是劉德華送給歌迷、送給觀眾實打實的福利。
當然,這背后肯定有一套劉德華和平臺的生意經,畢竟就算劉德華想甘愿奉獻,平臺付出的帶寬和流量也是成本,沒人會做虧本買賣。
留意的話會發(fā)現(xiàn),雙方合作的邏輯是“共創(chuàng)”,地位對等,劉德華肯定會收到平臺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用來授權演唱會播出。當然,巡回演唱會聘請錄制團隊,技術費、服務費、器材租賃費,包括后期剪輯、混音也都是成本,但和線上播出行為相比,劉德華方面的收益絕對能覆蓋此前的支出,而且還會賺一筆。
平臺除了可以借劉德華線上演唱會增加用戶粘性,實現(xiàn)市場份額占比外,肯定也有利可圖,雖然演唱會過程中很難植入廣告,但片尾能看到線上演唱會有冠名,這筆冠名費就進了平臺腰包。
可是,拒絕打賞、刷禮物的劉德華,顯然追求的不是賺錢。
劉德華63了,錢早就賺夠了,他追求的是更廣闊的事業(yè)發(fā)展,突破瓶頸。
他的瓶頸其實就是流量,當然流量也可以直接和錢劃等號。
互聯(lián)網(wǎng)來了之后,娛樂行業(yè)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陳奕迅到劉德華,演唱會連藍光碟都不出了,直接做線上,顯然這種方式回報更多;
當年的卡帶和CD也在持續(xù)走下坡路,歌手都是線上發(fā)歌、粉絲付費購買,明星的主要收入也從早期的唱歌、演戲,到如今的廣告代言、商務合作,社交平臺、視頻平臺成了賺錢主場,能從流量池里取走多少流量,變得越來越重要。
劉德華選擇代言相對謹慎,合作的都是大品牌,像張家輝那種“是兄弟就來砍我”他不接,所以事業(yè)重心還是圍繞在電影和音樂兩大領域。
但電影方面,近年來越來越感覺到劉德華的力不從心。他開始“誰紅和誰玩”,加盟了《流浪地球》系列、和饒曉志合作了《人潮洶涌》《無名之輩3》,就連大鵬的《長安的荔枝》,都愿意去客串只有幾分鐘的戲份。
但到了他扛鼎的時候呢,《紅毯先生》巨虧。哪怕他的“巔峰”戰(zhàn)績,《掃毒2天地對決》和《拆彈專家2》的票房都是13億出頭,即便將功勞都歸功于劉德華,這也是他票房的天花板,而觀影人次都在4000萬以下,如何打破這樣的票房壁壘,在內地擴大影響力、爭取更多流量、讓電影能拿到更多票房是劉德華一直在努力和嘗試的事情,這才是線上演唱會的核心意義。
到這里,再看這次線上演唱會,不但沒有幫助劉德華突破瓶頸,反而更加暴露了他的流量瓶頸。
最后,為什么說布局這次演唱會,是劉德華團隊的策略失誤。
我相信,外界都覺得8200萬的觀看數(shù)沒達標,肯定也沒達到劉德華內部和平臺的期望值。
按照當下視頻平臺和品牌方的合作模式,演唱會的冠名,很可能不是固定數(shù)額的合同,而是根據(jù)觀看量動態(tài)變化,如果真是這樣,最終平臺拿到的冠名費,也要比預期少很多。
當然,毫無門檻的線上,會比線下有更多受眾群、更大影響力,但不達預期就是不達預期,反面推導的結論就是策略失誤。
31首歌、兩個多小時,舞臺精心設計、舞美用心編排,可以說這一輪“今天”是劉德華近年來品質最好的一次巡回,之后年紀越來越大,想再開這么高品質的巡回演唱會也很難了。
僅用一次線上演唱會收尾,是不是太草率了?
擺在劉德華團隊面前有成功的案例?。∶姑沟木€上演唱會全球放映,賺得盆滿缽滿不說,也讓粉絲們得以在更好的視聽環(huán)境里欣賞到高品質的表演,這樣的結果,才是和巡演那么多的辛苦和付出相對等,沒有浪費那么多的努力和藝術表達。
即便國外沒有市場,如果劉德華將這次巡回拍攝的素材再認真剪輯、混音,投放到影院,哪怕兩岸三地也會有很扎實的票房保證,畢竟粉絲都會去看。
等院線下映了,再上線,是不是更好?也會有更好的聲音和畫質。
說到底,作為劉德華三分之一個歌迷(另三分之二是張學友和陳奕迅),這次線上演唱會,給我的感受最多還是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