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畫卷再次展開,這一次,主角是銀河系的心臟地帶。
韋布的近紅外相機(NIRCam)捕捉到的人馬座B2分子云,恒星、氣體和宇宙塵埃在近紅外光下熠熠生輝。圖像中最暗的區(qū)域并非空無一物,而是恒星正在其中形成的致密云層,它們遮擋了內(nèi)部的光線。
Credit:NASA, ESA, CSA, STScI
NASA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剛剛發(fā)布了一組令人驚嘆的圖像,以前所未有的細節(jié)揭示了人馬座B2(Sagittarius B2)分子云,我們銀河系中最大、最活躍的恒星形成區(qū)。這里充滿了大質(zhì)量恒星、熾熱氣體和發(fā)光的宇宙塵埃,宛如一幅絢爛的星際油畫。
“韋布強大的紅外儀器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見的細節(jié),”該項目首席研究員、佛羅里達大學的天文學家 Adam Ginsburg 興奮地表示,“這將幫助我們理解大質(zhì)量恒星形成過程中一些懸而未決的謎團,以及為什么人馬座B2比銀河系中心的其他區(qū)域活躍得多。”
銀心深處的“恒星工廠”
人馬座B2距離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zhì)量黑洞人馬座A*僅有幾百光年。這個區(qū)域星羅棋布,充滿了恒星、孕育恒星的云團以及復(fù)雜的磁場。
韋布的“超能力”在于它能探測紅外光。這種光能夠穿透大部分厚厚的塵埃云,讓我們得以窺見其中隱藏的年輕恒星以及包裹它們的溫暖塵埃。
然而,這些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恰恰是那些看起來“空無一物”的黑暗區(qū)域。諷刺的是,這些地方并非真空,而是氣體和塵埃密度極高的區(qū)域,甚至連韋布的“透視眼”也無法看穿。這些致密的云層,正是未來恒星的“原材料”,也是那些尚未閃耀的“恒星寶寶”的溫暖搖籃。
韋布的“雙眼”,兩種視角
韋布望遠鏡通過兩件不同的法寶,中紅外儀器(MIRI)和近紅外相機(NIRCam),為我們呈現(xiàn)了人馬座B2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
MIRI視角:塵埃輝光的仙境,在韋布的中紅外“眼睛”里,被年輕大質(zhì)量恒星加熱的宇宙塵埃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它們發(fā)出明亮的光芒,勾勒出云團的輪廓。相比之下,只有最明亮的恒星才能穿透濃密的云層,化作藍色的光點。
中紅外成像儀拍攝的圖像展現(xiàn)了人馬座B2區(qū)域的中紅外光景象,熾熱的塵埃發(fā)出明亮輝光。
Credit:NASA, ESA, CSA, STScI
圖像右半邊最紅的區(qū)域被稱為人馬座B2北,是已知分子最豐富的區(qū)域之一。天文學家們從未如此清晰地見過它的真容。
NIRCam視角:群星閃耀的舞臺,切換到近紅外相機,畫面風格突變。色彩斑斕的恒星成為了舞臺的焦點,明亮的氣體和塵埃云點綴其間。
對這些恒星的進一步研究將揭示它們的質(zhì)量和年齡等詳細信息,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這個致密、活躍區(qū)域的恒星形成過程。這個過程是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數(shù)百萬年,還是由某個未知事件在近期才觸發(fā)的?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渴望解答的問題。
待解之謎:為何如此“高產(chǎn)”?
天文學家們希望韋布能揭示一個核心謎題:為什么銀河系中心的恒星形成活動整體上如此之低?
盡管銀心區(qū)域擁有充足的氣體原材料,但其“生產(chǎn)效率”遠不如人馬座B2。數(shù)據(jù)顯示,人馬座B2只占有銀心區(qū)域10%的氣體,卻貢獻了50%的新生恒星。這種不成比例的“高產(chǎn)”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
“人類研究星空已有數(shù)千年,但仍有太多未知等待我們?nèi)ダ斫?,”該研究的?lián)合首席研究員、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生 Nazar Budaiev 感嘆道,“韋布向我們展示的每一個新事物,都帶來了需要探索的新謎團。能成為這一持續(xù)發(fā)現(xiàn)的一部分,真是令人興奮?!?/p>
每一次對深空的凝視,都是一次對宇宙起源和我們自身存在的新探索。讓我們共同期待,韋布望遠鏡為我們揭開更多宇宙的奧秘!
參考
https://www.jpl.nasa.gov/news/nasas-webb-explores-largest-star-forming-cloud-in-milky-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