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標準實施以后,仍然限制電動車的最高時速,而且通過多種方式加強電動車防篡改,想通過新國標標準徹底限制解碼提速,真的是這樣嗎?別開玩笑了,行內(nèi)人認為,要解決解碼提速,放寬電輕摩上路才是王道。
新國標加強防篡改設計
最新修訂的新國標標準,試圖通過技術(shù)手段來防止電動車解碼提速,增加了多種防篡改的設計,包括電機、電池、控制器互認協(xié)同,如果無法通過檢測,電動車會自動降速或者無法正常騎行。
甚至還自動檢測電動車的時速,當速度超過最高限速,電動車電機會自動斷電,從而來降低電動車的最高時速,這可以阻止電動車改裝嗎?
其實這套機制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它忽視了電動車生態(tài)的復雜性,電動車并非是孤立的機器,而是社會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是想通過硬件與軟件的限制,來避免電動車解碼提速,可能會適得其反,真的別開玩笑了。
為什么而新國標無法限制解碼提速
雖然與舊國標相比較,新國標標準通過了更多的技術(shù)手段,來限制電動車的解碼提速,防止車主對電動車進行改裝,但是真的無法從根本上限制解碼提速。
提速是用戶的剛性需求
電動車除了日常代步以外,還被很多車主用來通勤上下班,甚至被外賣小哥用來送餐,但是由于限制最高時速,導致了電動車的速度太慢,大大的降低了出行的效率,可能會使上下班遲到,或者外賣小哥送餐延誤。
另外很多城市限制電動摩托車上路,由于找不到更高速的替代品,車主被迫在“違法解碼”和“低效出行”間2選1,最終不得不選擇改裝電動車。
商家迎合用戶的需求
用戶有提高出行的需求,向商家提出相應的要求,電動車品牌方為了能夠促成生意,為了能吸引買家,往往會迎合用戶的需求,為改裝電動車留下后門。
在以前的市場監(jiān)督部門抽查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電動車不符合新國標的情況,比如電池重量超標、限速器不達標等等,這些都是廠家的刻意而為。
如果嚴格執(zhí)行防篡改,必然會導致電動車賣不動,留下了改裝的后門,贏得了口碑,增加了電動車的銷量,何樂而不為。
防篡改技術(shù)再牛也會被破解
雖然新國標在硬件與軟件方面都加強了防篡改的設計,但是防篡改技術(shù)與解碼提速本身是矛與盾的關系,如果想要破解,只是時間問題。
比如商家在控制器中植入學習模式,讓系統(tǒng)誤認為改裝部件,這樣就可以輕松的繞過了互認協(xié)同,能夠?qū)崿F(xiàn)解碼提速。
技術(shù)本質(zhì)是雙刃劍,既可以加強防篡改,也可以實現(xiàn)破解,現(xiàn)在改裝產(chǎn)業(yè)鏈越來越成熟,很多商家或維修點能夠提供定制的破解方案。
放寬電摩管理才是解決解碼提速的王道
其實要想徹底解決電動車的改裝行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為車主提供更高效率的交通工具,相信不會再有人冒著風險來改裝電動車。
比如目前正在使用的電動輕便摩托車,它本身是合法的車型,擁有國家公告目錄,行駛速度在40km/h左右,續(xù)航里程可以達到100~200公里,完全能夠匹配當前用戶高效率的需求。
使用電動輕便摩托車,即使不對車輛進行任何改裝,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有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沒有必要再對電動車進行改裝,關鍵是改裝是違法行為,被查處不僅會被罰款,而且還可能會扣車。
另外,電動輕便摩托車本身有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車輛合規(guī),車主只需要滿足上路的要求,應該允許這種車輛上路行駛,比如上牌照、持駕照、買保險,允許車輛上路,同時加強對電輕摩的管理即可。
總結(jié)
新國標標準已經(jīng)全面實施,為了能夠防止解碼提速,該標準加強防篡改設計,表面光鮮,但內(nèi)里卻虛空,想要通過限制的方式解決電動車改裝幾乎是開玩笑,行內(nèi)人認為,不如直接允許電輕摩上路,然后加強電輕摩的監(jiān)管即可,這樣可以徹底解決電動車的改裝。
那么,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