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心做菜,用真心待客,成就地道家常味”
——“帝一銘”深耕湘潭17載用“笨功夫”做老實菜
全媒體記者 王希臺
在湘潭,說起“帝一銘”,很多人的味蕾會不自覺蘇醒。
鹽菜香豬肉的醇厚、高壓鍋醋蒸雞的酸香、水煮雜魚的鮮辣……這些扎根湘潭人記憶里的味道,被“帝一銘”用17年時間,慢慢熬成口碑。
它不是一夜爆紅的網(wǎng)紅,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字號,但它用“良心、用心、進取心、感恩心”,把自己做成很多湘潭人心中請客吃飯、家庭聚餐的“首選地”。
顧客點的是看得見的好食材。(記者 李新輝 攝)
2008年,來自瀏陽的“80后”熊亮和他不到20歲、剛學廚出來不久的小舅子甘智兵及幾位兄弟姐妹來到湘潭,開啟創(chuàng)業(yè)之路。在湘潭荷塘團山鋪開了一家農(nóng)家樂,取名“帝一銘農(nóng)莊”。
兩年時間,餐館從2人炒菜變成6人掌勺。
5年之后,第二家店開進板塘鋪,“從鄉(xiāng)里進了城”。
2016年,第三家店落戶盤龍大觀園。
2023年,東站店開門迎客,800多平方米,日翻臺100多桌。
如今,“帝一銘”已擁有3家門店、100多名員工、40位廚師,成為湘潭餐飲界一個低調(diào)卻扎實的存在。
很多人好奇:“帝一銘”發(fā)展得快,還做得穩(wěn),到底靠的什么?
服務好是其一。2010年,他們就到北京學習,把“海底撈式”的服務帶到湘潭。免費擦鞋、熱毛巾迎客……這些細節(jié)服務,是“帝一銘”率先推廣的理念?!白屆恳晃活櫩投几惺苡H人般的重視”,這不是口號,是“帝一銘”實實在在的操作準則。
食材好是其二。浸辣椒、臘肉、酸蘿卜……全部自制。蔬菜只用當季的,豬肉只選香豬肉,油是茶油和自煉豬油。
“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甘智兵說得簡單,卻堅持了17年。
性價比高是其三。無論是日常小炒,還是宴請聚餐,“帝一銘”的價格都親民。
很多老客說:“在這里請客,既有面子,也不傷里子?!?/p>
餐飲行業(yè)人員流動大,但“帝一銘”有6對夫妻員工,還有干了17年的10多位老員工,甚至還有七八位外地員工在湘潭買房安了家。
問起團隊穩(wěn)定的秘訣,甘智兵毫不猶豫地說:“讓利給員工,讓員工持股,變成利益共同體。我們發(fā)展,是為了員工發(fā)展。”
企業(yè)把員工當家人,員工自然把企業(yè)當成家。這種雙向奔赴的情感聯(lián)結,才是“帝一銘”能開出3家店仍保持高水準的底層邏輯。
走進“帝一銘”餐廳,一進門人聲鼎沸,座無虛席,大紅的燈籠和古香古色的裝修,充滿老湘潭的生活氣息,就像家的感覺。
“鹽菜香豬肉”“高壓鍋醋蒸雞”“水煮雜魚”是“帝一銘”的三大“招牌菜”;“生炒牛肉”“粉皮羊肉”“小炒瀏陽干菜”“大圍山筍絲”是四大“必點菜”;還有“老張?zhí)厣恕薄盁岢床恕薄盀g陽現(xiàn)蒸菜”“熱鹵壓鍋菜”……在“帝一銘”,一定能選到你喜歡的那一口。
“噴香的”“好里手的”“莫炒得浸咸的”“想呷么子點么子”……店里,聽到的是“湘潭話”,嘗的是“湘潭味”,看到的是濃縮版的“老湘潭”。
經(jīng)春歷夏,人間入秋,家鄉(xiāng)的餐桌迎來新一季的滿足。
甘智兵特別推薦,入秋后要品嘗“鹽菜香豬肉”,肥瘦相間的香豬肉與自制鹽菜一同蒸制,入口即化、油而不膩,正是秋季進補的佳品。
在他看來,“不時不食”不僅是飲食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智慧。隨著“湘超”賽事的火熱進行,他希望來自各地的球迷和球員能夠通過“帝一銘”,品嘗到不同季節(jié)的湘潭風味。
從2018年在抖音分享做菜視頻開始,“帝一銘”已積累粉絲54.5萬,成為名副其實的“網(wǎng)紅店”。但甘智兵始終認為,餐飲的本質(zhì)離不開良心和手藝:“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但真正的流量密碼,依然是對食材的敬畏、對味道的堅持、對顧客的真誠?!?/p>
17年光陰流轉,變的是不斷擴大的規(guī)模與影響力,不變的是做好一道“良心菜”的初心。在“帝一銘”,時光煨出醇厚的老味道,也沉淀下值得回味的歲月溫情。
這個秋天,如果想嘗一口地道湘潭味,不妨走進“帝一銘”,用一桌飯菜,感受一座城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