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731》的評論區(qū),差評能刷出好幾屏:“劇情像越獄片”“喜劇元素太出戲”“比《黑太陽731》差遠(yuǎn)了”。這話聽著耳熟,就像拿食堂大鍋菜的標(biāo)準(zhǔn)評判博物館的紀(jì)念餐 —— 方向從根上就偏了。
先掰扯個關(guān)鍵時間點:《黑太陽731》是1988年的港片,那會兒香港還沒回歸,距離現(xiàn)在快40年了。這四十年里,你能數(shù)出幾部專門講731部隊的院線電影?答案是零。就像光明網(wǎng)評論說的,這題材 “創(chuàng)作之困難”,能拍出來上映本身就是奇跡。
觀眾吐槽的點并非空穴來風(fēng)。男主王永章藏錢的滑稽橋段、越獄式的敘事框架,確實讓這部該沉重的電影多了些商業(yè)片的套路。
尤其和《黑太陽731》里直接到刺眼的血腥鏡頭比,《731》用0.3秒的閃回、顫抖的手特寫來暗示暴行,確實少了點 “沖擊力”。但把這些問題當(dāng)成否定整部電影的理由,就像因病歷寫得不工整,就否定醫(yī)生救了人 —— 抓錯了重點。
從0到1的突破:這電影早被某些人 “盯緊了”
導(dǎo)演趙林山的經(jīng)歷比電影本身還跌宕:籌備時被投資人潑冷水,發(fā)布會遇暴雨,自己還差點被誤診癌癥。
最戳人的是他在日本取證時的遭遇—— 石井四郎老家的人居然稱這個惡魔為 “閣下”,還嘲諷 “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還記著?”。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別揭穿我們的老底”。
上映前的抵制、上映后的差評轟炸,說白了就是有人怕了。731部隊的罪行比南京大屠殺更隱蔽也更反人類,他們拿活人做細(xì)菌實驗、真空試驗,這些事一旦被全世界看清,某些總想粉飾歷史的國家根本坐不住。
而《731》偏要把這層遮羞布扯下來,在紐約、悉尼等20多個國際城市同步上映,北美首日就有3萬人觀影,41%還是非華語觀眾。這哪是普通電影?分明是帶著鐵證的 “歷史宣講會”。
要知道,之前不少西方人對731的了解幾乎為零。這部電影就像個信使,把捂了八十年的真相遞到了世界面前。這種 “破冰” 的價值,比劇情完美重要一萬倍。
差評背后的貓膩:誰在害怕歷史被記?。?/strong>
別真以為差評都是普通觀眾寫的。想想看,一部電影而已,犯得著讓某些勢力動這么大肝火?趙林山團(tuán)隊跨國取證時遭的白眼、上映前莫名的輿論圍剿,都在說明一件事:有人不想讓這段歷史被年輕人記住。
更諷刺的是,越是抵制越能說明電影拍對了。就像有觀眾說的,比起鏡頭里的殘酷,真實歷史更讓人窒息。《731》或許沒做到十全十美,但它至少讓45%的觀眾愿意帶著孩子走進(jìn)影院,讓78%的人想給下一代講這段歷史。當(dāng)孩子指著銀幕問 “他們?yōu)槭裁匆鰤氖隆?時,這部電影的使命就完成了一半。
那些罵電影“不夠殘忍” 的人,可能忘了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早已不同?!逗谔?31》用真實尸體拍戲的手法,放在今天既不現(xiàn)實也沒必要。
《731》用3D掃描復(fù)原遺址,靠細(xì)節(jié)暗示傳遞痛苦,反而讓年輕觀眾更能接受 —— 畢竟能讓92%的人看完主動轉(zhuǎn)發(fā)討論,比單純的感官刺激有用得多。
結(jié)語:先夸敢走第一步的人,再等后來者
說真的,《731》的缺點明眼人都能看見:人物塑造有點工具化,喜劇和嚴(yán)肅的平衡沒做好。但就像沒人會嘲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姿勢不好看”,我們也不該苛責(zé)這部四十年才等來的電影 “不夠完美”。
它就像一塊敲門磚,砸開了塵封的歷史大門。只要這扇門開了,總有一天會有更成熟、更深刻的作品出現(xiàn)。畢竟能讓全世界重新審視731罪行,能讓孩子知道 “萬家燈火的背后是先輩的犧牲”,這部電影就值得我們說一句:干得漂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