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國知名智庫學(xué)者高志凱教授在馬尼拉論壇上拋出了一個“東經(jīng)118度線”的主張:
1898年的《美西條約》,還有后來的《華盛頓條約》和《英美條約》,這些條約白紙黑字寫著,菲律賓的西部邊界就在東經(jīng)118度線以內(nèi)。
更關(guān)鍵的是,1946年菲律賓獨立時,他們的憲法也老老實實繼承了這些條約劃定的地盤。
高教授這一招,等于是用菲律賓自己認可的歷史文件,來反駁菲律賓現(xiàn)在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而且,這還不是孤例,之前高教授和印度媒體聊天時,也提到過類似思路:印度總拿英國殖民時代劃的線當國界,那中國要是基于恒河的歷史和地理來劃線,豈不是更有道理?
這下可好,一個主張同時戳中了菲律賓和印度的痛處,讓人感覺中國在外交上玩起了新花樣。
要知道,自從小馬科斯擔任菲總統(tǒng)后,菲律賓在南海動作頻頻,印度則在邊境增兵,搞得氣氛緊張。
而高教授的這個主張,不像以前那樣直接硬懟,而是轉(zhuǎn)向了法律和歷史層面。
論壇上,不少國際觀察員直呼“高明”,因為高志凱教授的這個“東經(jīng)118度線”主張,有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味道。
以前中國處理邊界爭端,多是強調(diào)實際控制或歷史傳承,有時候還帶著點強硬姿態(tài),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大國施壓。
但這次,高教授直接引用了菲律賓和西方國家簽的那些條約,等于是說:“看,這可是你們自己當年認賬的東西,現(xiàn)在怎么不認了?”
這種打法,一下子把爭端從軍事層面拉回了法律和歷史的擂臺,顯得更有理有據(jù)。
要知道,菲律賓現(xiàn)在跳腳強調(diào)南海主權(quán),可高教授搬出的《美西條約》等文件,明明是菲律賓獨立時的法律基礎(chǔ)。
對方要是否認這些,不就等于動搖了自己的立國根基嗎?這種策略,可能意味著中國在外交上更注重“軟刀子殺人”,不再單純靠軍艦巡邏或外交抗議,而是用國際法和社會輿論來慢慢蠶食對方的立場。
我猜,中國這么做,是想告訴世界:邊界問題不是誰嗓門大誰贏,而是要看歷史事實。
論壇結(jié)束后,菲律賓的一些學(xué)者私下承認“有點被動”,因為高教授的論點確實戳中了他們的軟肋,畢竟總不能一邊靠著殖民條約建國,一邊又否定條約里的邊界條款吧?
再說深點,這種打法還暴露了一個問題:很多國家的邊界爭端,其實根子是殖民時代留下的爛攤子。
印度和菲律賓都這樣,當年被殖民者隨便劃線,現(xiàn)在卻當寶貝供著。
中國現(xiàn)在用同樣的邏輯“以牙還牙”,比如高教授對印度說的恒河劃線論,就是在暗示:如果殖民者的線算數(shù),那中國基于更久遠歷史的線豈不更合理?
這招可能讓印度和菲律賓都寢食難安,因為他們得重新審視自己的合法性來源。因為誰都不想被扣上“選擇性繼承歷史”的帽子。
從效果看,這種高階打法不像軍事演習(xí)那樣立刻引發(fā)沖突,但卻像溫水煮青蛙,慢慢改變國際社會的看法。
2025年9月以來,已經(jīng)有智庫報告顯示,東南亞國家中對中國的同情聲音多了些,就是因為這種“講理”的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
而高志凱教授的馬尼拉發(fā)言,不僅是針對菲律賓,背后藏著對印度的“敲打”。
還記得他之前接受印度媒體采訪時的那些話嗎?大意是:印度能拿英國殖民者的線當國界,中國憑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歷史線?
這次在菲律賓的論壇上,高教授看似只提東經(jīng)118度,可一聯(lián)系到印度,就透出中國策略的連貫性,它在用同一套邏輯,對付兩個不同的邊界爭端。
印度和菲律賓的爭端,一個在陸地,一個在海洋,看似不相關(guān),但根源都是殖民遺產(chǎn)問題。中國現(xiàn)在玩這手,等于把兩件事捆在一起說:你們都用殖民歷史當借口,那我也可以用更古老的歷史來反駁。
這種“捆綁戰(zhàn)術(shù)”,不排除是想分散對手的注意力。
比方說,印度最近在邊境上和中國較勁,壓力山大,突然聽到中國在菲律賓那邊也搞類似操作,可能就會多想一層:中國是不是在全局布局?
這樣一來,印度和菲律賓可能互相猜忌,都覺得中國在“聲東擊西”,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從現(xiàn)實看,印度在拉達克地區(qū)增兵,菲律賓在南海搞聯(lián)合巡邏,都帶著火藥味。中國這時換打法,可能是在避免雙線作戰(zhàn)。如果硬碰硬,中國同時對付印菲,容易陷入被動。
但現(xiàn)在用法律和歷史話題,反而能搶占道德高地。
高教授的發(fā)言,沒直接威脅誰,卻讓印菲都感到“理虧”。
印度媒體最近就有評論說,中國這種“文明式外交”,比軍艦巡航更讓人頭疼,因為它挑動了國內(nèi)民族主義情緒的神經(jīng),印度人自己也在爭論,那條英國線到底合不合法。
而且,中國這么做,還有個深層目的:重塑國際規(guī)則。
以前西方老拿“規(guī)則基于秩序”說事,現(xiàn)在中國用他們的規(guī)則反將一軍,這種打法,可能慢慢改變小國的態(tài)度。
比如,東南亞一些國家本來怕中國強硬,現(xiàn)在看中國講歷史講法律,反而覺得可以坐下來談。
長遠看,這或許能讓中國贏得更多盟友,至少減少對立,但萬一玩過頭,讓人感覺中國在“翻舊賬”,可能引發(fā)反彈,所以,中國依舊是以現(xiàn)行國際法律為準,以歷史事實為輔。
但就2025年9月的勢頭看,中國這步棋走得挺穩(wěn),印菲那邊已經(jīng)有點坐不住了。
而中國這套新打法,可能意味著未來更多靠“智取”而非“強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