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絕對不能吃!”
2
在澳大利亞的一片寧靜海灘上,一家人正沉浸在溫馨的戶外聚會中,歡聲笑語尚未散去,一場始料未及的“入侵”卻悄然逼近。
3
那是2020年9月的一個黃昏,位于印度洋上的圣誕島被夕陽染成金紅色。一戶人家正在自家后院支起燒烤架,準備享受一頓愜意的露天晚餐。
4
炭火噼啪作響,肉塊在鐵網(wǎng)上翻滾,油脂滴落引燃起一陣陣香氣,隨海風彌漫開來,令人垂涎欲滴。
5
正當他們圍坐在一起準備動筷時,有人忽然注意到不遠處的草叢中,有幾個深色的物體似乎在緩緩移動。
6
起初大家以為是光影錯覺,并未放在心上,繼續(xù)談笑風生地品嘗美食。
7
可沒過幾分鐘,那些黑影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數(shù)量激增,整齊劃一地朝著餐桌方向緩緩逼近。
8
直到它們靠近,眾人才看清——那是一群外形酷似螃蟹但體型異常龐大的生物,外殼粗糲,四肢伸展,氣勢十足。
9
轉眼之間,周圍已聚集了整整52只,其中一只甚至徑直爬向坐在椅子上的小女孩,眼看就要攀上她的腳踝,嚇得她尖叫著躲進父親懷里。
10
更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這些生物毫無畏懼,竟直接登上燒烤臺,觸角輕掃過炙熱的烤肉表面,幾乎與食物“親密接觸”。
11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訪客”,一家人陷入短暫的呆滯:有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有人迅速掏出手機記錄下這匪夷所思的畫面,仿佛不愿錯過這場大自然的奇觀。
12
然而,在眾人慌亂之際,家中一名小男孩卻表現(xiàn)得異常冷靜。他沒有驚叫,也沒有退縮,而是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將每一只爬上烤架的生物逐一拾起,輕輕放到遠離食物的安全區(qū)域。
13
這段視頻后來傳到網(wǎng)絡平臺,迅速引發(fā)熱議。許多網(wǎng)友紛紛表示理解這家人的震驚:“換作是我,估計連筷子都拿不穩(wěn)。”
14
也有人調侃道:“這不是送上門的海鮮大餐嗎?為啥不吃?”
15
很快就有知情者回應:“在澳大利亞,捕食這種生物可是違法行為!”
16
這種生物名為椰子蟹(Birgus latro),盡管名字里帶“椰子”,但它本身并不具備椰香味,得名原因在于它對椰樹情有獨鐘,尤其偏愛啃食成熟的椰果。
17
它們通常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島地帶,選擇靠近海岸的洞穴或巖縫作為居所,既能躲避天敵,又能便捷獲取食物資源。
18
成年椰子蟹體型驚人,普通個體體重可達五公斤以上,個別壯碩者甚至突破十公斤,相當于一個新生兒的重量。
19
從頭部至最后一對步足展開時,體長接近一米,龐大的身軀配合堅硬外殼,令人一眼難忘。
20
其外骨骼多呈深褐或暗紫,宛如大地賦予的天然迷彩,幫助它們融入環(huán)境,規(guī)避危險。
21
細看之下,外殼并非光滑平整,而是布滿凹凸紋路與顆粒狀突起,質感粗糙而厚重,彰顯出歲月打磨的力量感。
22
腹部相對柔軟,因此它們習慣將腹面緊貼地面或樹干移動,最大限度減少暴露弱點的風險。
23
值得注意的是,椰子蟹不具備游泳能力。它們的鰓腔內壁密布血管網(wǎng)絡,可在陸地上進行氣體交換,實現(xiàn)類似哺乳動物的呼吸方式;一旦長時間浸入水中,則極易窒息身亡。
24
它們對強光極為敏感,白天大多藏身于巖石縫隙、樹根空洞或自行挖掘的隱蔽巢穴中,靜待夜幕降臨才外出覓食。
25
當氣溫下降、夜色籠罩島嶼時,它們便紛紛出動,沿著熟悉路徑搜尋食物。
26
別看它們體型龐大,行動卻異常敏捷。憑借強壯的附肢與末端特化的抓握結構,能輕松攀爬高達數(shù)十米的椰子樹。
27
有時它們借由濃密的椰葉遮蔽身形悄然潛伏;有時為獲取果實,會用鋒利的螯足切斷椰柄,讓椰子墜落地面再行破殼享用。
28
它們的鉗力極其驚人,據(jù)測算可達到驚人的3300牛頓,足以擊碎堅硬的椰殼,撕開內部纖維組織。
29
除了椰肉為主食之外,它們的菜單還包括芒果、木瓜、堅果、嫩葉、芽苗,偶爾也會攝取蝸牛、昆蟲幼蟲等動物性蛋白以補充營養(yǎng)。
30
若一次覓食收獲豐富,它們會將剩余食物搬運回巢,儲存起來以備日后所需,展現(xiàn)出高度的生存智慧。
31
攀爬能力不僅用于采果,也成為狩獵工具。有觀察記錄顯示,椰子蟹曾趁小型鳥類停歇枝頭時突然出擊,將其拖下樹冠吞食。
32
更有目擊者親述,親眼看見一只椰子蟹悄無聲息接近棲鳥,瞬間發(fā)動攻擊,整個過程迅捷而精準。
33
此外,椰子蟹具有強烈的領地意識。它們通過氣味標記劃定活動范圍,若有同類擅自闖入,往往爆發(fā)激烈爭斗,直至一方敗退為止。
34
不過它們對人類并無攻擊性,外表雖顯兇悍,實則性格謹慎。只要人類不主動挑釁,它們通常會選擇繞行,安靜完成自己的覓食任務。
35
雖然外形與螃蟹極為相似,但椰子蟹實際上屬于陸生寄居蟹的一種。幼年時期必須依賴空螺殼保護脆弱身體,如同背著移動房屋四處游走。
36
幼蟹階段需生活在潮濕近水環(huán)境中,尋找合適螺殼作為庇護所,直到發(fā)育出足夠堅固的外骨骼后,才徹底脫離螺殼,開啟獨立陸地生活。
37
幼年期每年蛻皮兩到三次,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節(jié)。每一次蛻皮都是成長的關鍵節(jié)點,只有此時體型才會發(fā)生實質性增長,因而整體發(fā)育極為緩慢,僅幼年階段就可持續(xù)長達五年之久。
38
成年后完全登陸生活,但身體仍在持續(xù)緩慢增長,部分個體可達到驚人的尺寸。
39
它們壽命極長,野生狀態(tài)下普遍可存活三十年以上,個別記錄甚至接近四十載,堪稱甲殼類中的長壽典范。
40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最令當?shù)厝擞∠笊羁痰模^于它們“順手牽羊”的習性。一旦發(fā)現(xiàn)人類遺留的食物殘渣或未收好的物品,便會悄然靠近,悄悄帶走。
41
露營者的餅干、野餐籃里的水果,甚至鞋子、手套都可能成為它們的“戰(zhàn)利品”,因此在當?shù)乇环Q為“強盜蟹”。
42
這種行為源于本能驅使——它們不愿空手返回巢穴。即便找不到食物,也要帶回些小物件裝飾居所,仿佛在打造專屬的“地下宮殿”。
43
事實上,椰子蟹并非不可食用。相反,其肉質潔白細膩,味道鮮美濃郁,在部分地區(qū)曾長期作為重要蛋白質來源,深受居民喜愛。
44
但由于過度捕撈與棲息地破壞,全球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滑,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相繼出臺法律予以保護。
45
以澳大利亞為例,當?shù)孛魑囊?guī)定嚴禁捕捉、傷害或食用椰子蟹,違者將面臨高額罰款乃至刑事追責。
46
盡管它們偶爾會打擾人類的生活節(jié)奏,帶來些許困擾,但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們在種子傳播、有機物分解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7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網(wǎng)—現(xiàn)場!澳大利亞一家人正露天燒烤 52只巨型螃蟹來搶吃的
48
4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