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號那天,教育圈頂流張雪峰的社交賬號突然集體“陣亡”了!
這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前幾年的張雪峰,在教育圈可是“明星般”的存在,家長們陪孩子填志愿、考研究生,都把他的話當“指南針”。
可沒想到,世事無常,沒幾年功夫,他就從“名師”摔成了“人人吐槽”的主兒,到最后連賬號都給封了,這人生跟坐過山車似的。
張雪峰賬號被封
要說張雪峰當年有多火,隨便問個陪孩子填過志愿的家長,基本都知道他。
他出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后來考上鄭州大學,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剛畢業(yè)那會兒,他跟咱身邊普通年輕人沒啥兩樣,沒多大野心,就因為幫同學查考研資料,意外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方面挺有天賦的,于是便走上了這條道路。
而事實證明,他真的是吃這碗飯的。
張雪峰的視頻,直接戳中了家長和考生的痛點,誰不想幾分鐘搞懂好大學的情況啊,憑借著獨特的個人風格,他一夜之間成了“網(wǎng)紅考研老師”。
后來又搞起高考志愿填報,家長們擠破頭想連麥,就為了讓孩子的分數(shù)不浪費。
那時候的張雪峰,妥妥的人生贏家,走到哪兒都是“名師”的光環(huán),多少人把他的話當成“金科玉律”。
可誰能想到,讓張雪峰口碑翻車的,正是他那張“敢說”的嘴。
張雪峰團隊的人承認,這次是因為直播時說的話“不合適”,違反了平臺規(guī)則,還被人舉報了,現(xiàn)在公司已經(jīng)在處理了,說不定很快能解決”。
說好聽點是“直言不諱”,說難聽點就是“口無遮攔”,而且這種情況還不是一次兩次。
2023年,張雪峰一句“孩子非要報新聞就打暈”的言論,其實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就連重慶大學教授都罵張雪峰“害人不淺”,不過他自己也說了沒有針對任何人和任何專業(yè),只是給了建議而已。
同年12月更離譜,張雪峰直接說所有文科專業(yè)都是服務(wù)業(yè),總結(jié)就一個字‘舔’。
其實類似的事情一點都不少,隨著粉絲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張雪峰的各種言論帶來的爭議更是不小。
有人認為他“敢說真話”,可也會有人認為,他的話太絕對、太不負責任。
換個角度來看的話,張雪峰似乎天天被罵、天天道歉,陷入了一個這樣的死循環(huán)。
曾一語成讖
今年高考前,張雪峰在一場直播里,突然就崩了。
對著鏡頭說“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直播了,因為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p>
這段視頻一出來,更大的輿論也出來了,
有人會覺得他真是為普通家庭孩子著想,但也有人說他在賣慘。
其實平心而論,張雪峰說“動了別人的蛋糕”,也不是完全瞎扯。
他勸人別報某些專業(yè)、說某些學校不好,直接影響大學招生,那些靠這些專業(yè)搞培訓(xùn)、賣教材的機構(gòu),也少賺了不少錢。
但話說回來,他在直播間哭的那段時間,他的負面新聞本來就多,“說話沒把門”的事兒還沒過去,大家罵他的聲音越來越大,他自己心里肯定也慌。
只不過,這場“崩潰”沒換來多少同情,反而讓更多人覺得他在“作秀”。
不僅如此,他還在直播中曾說道自己要退圈,說這可能是大家最后一次在網(wǎng)上看見他。
而他自己也曾說過,網(wǎng)紅只有兩個結(jié)局,要么不紅了,要么沒有了。
現(xiàn)在看來,這件事情在張雪峰的身上也應(yīng)驗了。
對于這件事情,張雪峰本人就說了九個字:禁止關(guān)注是賬號問題。
有記者給他打電話,張雪峰說完這句就掛了,沒解釋“賬號問題”是啥,也沒說啥時候能恢復(fù)。
其實張雪峰被封這事兒,說到底就是:公眾人物說話得有分寸,不能光圖痛快。
他以前靠“敢說”吸了一大波粉,幫大家打破了教育行業(yè)的信息壟斷,這是好事,結(jié)果他總說極端話,踩輿論紅線,還靠制造焦慮賺錢。
現(xiàn)在各平臺也沒說要封他多久,能不能重新活躍還不好說。
就像張雪峰自己以前說的,“所有網(wǎng)紅最后都會翻車”。
他這事兒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不管是公眾人物,還是干教育的,說話都得小心,不能隨口亂說,別太依賴流量,流量能讓你火,也能讓你涼,不然再風光的 “名師”,也會從神壇摔下來,變成人人吐槽的對象。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張雪峰的出現(xiàn),確實為很多考生指引了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