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檔補繳真的有用嗎?方法才是關(guān)鍵!這樣操作養(yǎng)老錢更多
小區(qū)健身區(qū)里,李大爺拿著手機跟王阿姨念叨:“社保站的人說我之前交的養(yǎng)老保險檔次太低,現(xiàn)在能提檔補繳,補完以后每月能多領錢,可我怕交了幾萬塊,最后領不回本咋辦?”王阿姨也犯嘀咕:“我兒子讓我把每年200元的檔提到2000元,說以后養(yǎng)老金多,可我退休就那點退休金,補錢會不會壓力太大?”最近不少人都在糾結(jié)“養(yǎng)老保險提檔補繳”的事——有人聽說能多領錢想試試,又怕白花錢;有人想補又不知道咋操作才劃算。其實人社部2025年發(fā)布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待遇提升指引》里早就說清楚了,提檔補繳不是“盲目補”,找對方法真能讓養(yǎng)老錢變多,今天就把關(guān)鍵門道拆解開說。
一、真有用!同繳15年,提檔補完每月多領幾百
很多人擔心“提檔補繳是白花錢”,但從官方的待遇計算公式來看,只要補對了,養(yǎng)老金確實能明顯增加。咱們先看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的養(yǎng)老金構(gòu)成:每月養(yǎng)老金=基礎養(yǎng)老金+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其中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是“個人賬戶總額÷139”(139是法定計發(fā)月數(shù)),而個人賬戶總額=自己繳的錢+政府補貼+利息——提檔補繳,就是把之前按低檔次繳的錢,補到高檔次,同時政府也會補對應的高檔次補貼,最后個人賬戶總額變多,每月領的錢自然就多。
舉個真實例子:假設李大爺之前按每年200元的檔次繳了15年,政府每年補貼30元,不算利息的話,個人賬戶總額是(200+30)×15=3450元,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就是3450÷139≈24.8元。如果他現(xiàn)在提檔補繳到每年2000元,需要補的錢是(2000-200)×15=27000元,政府對應的補貼是每年200元(按2025年多數(shù)省份的補貼標準,2000元檔補貼200元),補完后個人賬戶總額變成(2000+200)×15=33000元,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就是33000÷139≈237.4元。
再加上當?shù)鼗A養(yǎng)老金(2025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基礎養(yǎng)老金最低標準是142元,多數(shù)省份在200-300元之間,比如江蘇是243元、山東是218元),按基礎養(yǎng)老金200元算,之前每月領200+24.8=224.8元,補完后每月領200+237.4=437.4元,每月多領212.6元,一年就多領2551.2元,補的27000元大概10年多就能回本,而60歲退休后至少能領20年,明顯劃算。
人社部的數(shù)據(jù)也能佐證:2024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參保人中,提檔補繳的群體平均月養(yǎng)老金比未補繳的高38%,其中45-59歲補繳的人群,回本周期最短,平均只要8-10年。
二、三步選對補繳方案,不花冤枉錢
提檔補繳有用,但不是“越貴越好”“補得越多越好”,得結(jié)合自己的年齡、收入來選方案,這三步是核心:
第一步:先算“年齡賬”,45歲后補更劃算
不同年齡補繳,回本時間差很多。人社部建議:45歲以下的人,優(yōu)先“逐年提檔繳新費”,少補或不補舊費;45歲以上,尤其是55-59歲的人,優(yōu)先補舊費再提檔繳新費。
為啥?因為45歲以下還有15年以上才能退休,每年按高檔次繳新費,積累的補貼和利息更多,不用急著補舊費;而45歲以上,離退休只剩10-15年,光繳新費積累的個人賬戶不夠多,補舊費能快速拉高總額,比如58歲的人補15年舊費,第二年退休就能領高養(yǎng)老金,回本快。像王阿姨今年56歲,補15年舊費,60歲退休后每月多領200多,8年回本,很合適;如果是30歲的年輕人,補15年舊費要花幾萬,卻要等30年才領,不如每年按高檔次繳新費,利息更劃算。
第二步:選對“檔次”,別盲目追高,按收入10%-15%來定
很多人覺得“補最高檔最劃算”,其實不然。比如有人年收入3萬,非要補每年5000元的檔次,每年補5000,15年補7.5萬,壓力太大;但如果選每年3000元的檔次(占年收入10%),15年補4.5萬,壓力小,養(yǎng)老金也能比200元檔多不少。
人社部給出的參考是:補繳檔次建議按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10%-15%來選,比如年可支配收入5萬,選3000-5000元檔;年可支配收入2萬,選2000-3000元檔。同時要注意看“補貼階梯”,比如有些省份規(guī)定:繳1000元補100元,繳2000元補200元,繳3000元補320元(補貼漲幅超過繳費漲幅),這種情況選3000元檔比2000元檔更劃算,因為補貼多了120元,性價比更高。
第三步:盯緊“時間窗”,年底前補完,別錯過補貼
各地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的補繳時間一般是每年1-12月,但政府補貼是“當年補繳當年發(fā)”,如果跨年補,可能拿不到對應年份的補貼。比如2025年補2020年的舊費,按規(guī)定只能補當年的繳費差額,2020年的政府補貼不能補;但如果在2025年12月前補2024年的舊費,就能補2024年的對應補貼。
所以要先查當?shù)厣绫>值耐ㄖ?,比如河南?guī)定“每年12月20日前完成當年補繳,可享受當年補貼”,廣東是“每年11月30日前”,別錯過時間,不然少拿一筆補貼,不劃算。
三、這3件事別做錯,不然補了也白補
不少人因為不了解政策,補繳后發(fā)現(xiàn)“沒多領錢”,其實是踩了坑,這三個雷一定要避開:
坑1:以為“能補未繳的年限”,其實只能補“已繳過的年限”
很多人問“我之前沒繳過養(yǎng)老保險,能不能一次性補15年?”答案是:除了2011年7月社保法實施前就參保的人,其他人不能補未繳的年限,只能補“已經(jīng)繳過的年限”提檔。比如你之前只繳了5年,不能補剩下10年的空白,只能把這5年的低檔次提到高檔次;沒繳過的年份,只能逐年繳,不能一次性補。別信中介說“能幫你補空白年限”,都是騙錢的,人社部早就明確過,違規(guī)補繳的錢會被退回,還影響?zhàn)B老金發(fā)放。
坑2:忽略“利息”,補的時候要算上,不然個人賬戶少錢
補繳的時候,除了補繳費差額,還要補對應年份的利息(按國家每年公布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算,2024年是2.85%,2025年是2.9%)。比如2020年你繳了200元,2025年補到2000元,需要補1800元,還要補2020-2025年的利息(大概1800×2.9%×5≈261元),總共補2061元。如果只補1800元,沒補利息,個人賬戶里就少了261元,每月養(yǎng)老金會少261÷139≈1.88元,雖然不多,但長期下來也虧。
坑3:沒查“地方補貼差異”,同樣檔次,補貼可能差一倍
不同省份的政府補貼不一樣,比如同樣是每年5000元的檔次,北京補貼600元,河南補貼340元,四川補貼400元。如果在河南補5000元檔,卻按北京的補貼算預期養(yǎng)老金,會發(fā)現(xiàn)實際領的少,以為“補繳沒用”。所以補繳前一定要查當?shù)厣绫>止倬W(wǎng),找到“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繳費檔次及補貼標準”,比如山東2025年的標準是:500元檔補60元,1000元檔補100元,2000元檔補200元,3000元檔補320元,按當?shù)貥藴仕?,才準?br/>其實提檔補繳就像“給養(yǎng)老金賬戶添磚”,不是盲目添,而是看自己的年齡、收入選對磚的大小和添磚時間,才能讓養(yǎng)老錢變多。如果拿不準,最簡單的辦法是去社區(qū)社保服務站,讓工作人員按你的情況算個“補繳測算表”,比如補多少、補哪個檔次、每月能多領多少,一目了然。畢竟養(yǎng)老保險是“繳得多、領得多,繳得早、領得久”,找對方法補,退休后每月多領幾百塊,日子才能更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