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入門法帖,我們大多選擇《小草千字文》、《十七帖》、《書譜》等,雖然這些作品精妙,但是客觀來講,這些作品的筆法高深,肌理深厚,現(xiàn)代人基礎(chǔ)薄弱,并不能完全參透,
若想掌握古人筆法,初期臨摹元朝法帖,比之更加合適,元朝在趙孟頫的影響之下,推崇“復(fù)古”,充分悟透晉唐古法,既能還原正統(tǒng),還進行一定的合理簡化,筆路鮮明,頗為直觀,易于參透和上手臨摹。
而且元朝善寫草書的高手,也有很多,鮮于樞、康里巎巎等,均是一等一的高手,除了他們,康里巎巎還有一位徒弟,水平極其高超,趙孟頫也望塵莫及。
甚至他的草書范本,傳至明朝時,因字體標(biāo)準(zhǔn),成為皇太子的“御用字帖”,明朝太子朱標(biāo),曾稱贊其字:“矯若驚龍,翩如飛鳳,子昂、伯機遜之?!?/p>
此人就是邊武,他的名氣不高,記載也偏少,僅知其善書,師從康里巎巎,繼承他的筆法精髓,還融會貫通,字字純正且生動,比如欣賞《邊武草書千字文》,其用筆純正性,比打印機還標(biāo)準(zhǔn)
起筆處,多逆鋒入紙,深化肌理和筋骨,行筆過程中,腕力內(nèi)轉(zhuǎn),形成類似“屋漏痕”的自然波動,增強線條的質(zhì)感與立體,收筆時則是干脆利落,做到骨血兼?zhèn)?、動靜相生,更具藝術(shù)感。
置于章法排布,全卷字距緊湊,而行距分明,形成一種“凝聚而不擁擠”的視覺效果,處理字組關(guān)系時,也通過變幻筆鋒,保障氣脈暢通,即便是獨立的單字,內(nèi)在也有聯(lián)系,極具動勢和自然美。
這幅《草書千字文》乃是罕見真跡傳世,字字清晰、精善,每個細節(jié)詳盡可察,遠比臨摹晉唐的拓本有效,不會沾染碑刻的僵化知其,而且此帖的內(nèi)容浩瀚,全卷共計1000多字,幾乎9成草法囊括其中。
臨摹這樣的法帖,能系統(tǒng)、高效,并且更加簡單的掌握古人草法,夯實基礎(chǔ),領(lǐng)會正統(tǒng)的藝術(shù)之美,不被“鬼畫符”“江湖體”所侵擾,日后銜接晉唐法帖,也會更順利,效率更高。
而今,我們對邊武《草書千字文》,進行1:1超高清復(fù)刻,推出便攜經(jīng)折裝,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幫助初學(xué)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quán),侵權(quán)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