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出軌后,會不會回心轉意#
遭遇背叛,很多人綜合考慮之后想要選擇原諒,但是面對一個已經有過背叛行為的人,心頭又總是會縈繞著一層恐懼和擔憂,總覺得出軌過一次的人就會有第二次,對于想要原諒背叛方的人來說,該怎么重新建立起對背叛者的信任?那些出軌過一次的人回歸家庭之后到底還會不會再出軌呢?
其實,背叛者會不會再次出軌主要取決于他在這段關系里的實際體驗和行為模式,實際體驗是由你們雙方共同促成的,而行為模式則需要他具備積極改變的意愿和決心。
換言之,如果他回歸家庭之后的實際體驗和以往沒有很大差別,而他的應對模式也只是遵循著以往的慣性,那么二次背叛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了。
背叛本質上只是一個人在內在極度匱乏和壓抑的狀態(tài)下所做的一種選擇,那么想要知道這種選擇會不會再次發(fā)生,其實只要弄清楚這種選擇的產生機制,避開那些觸發(fā)條件就可以了。從這個角度上看,它和一個人有沒有出軌過其實沒有必然聯(lián)系,而和他在一段關系里的具體感受,以及他在面對問題時的應對模式緊密相關,當它們同時出問題時,背叛也就發(fā)生了。
01
實際體驗:促使背叛發(fā)生的導火索
沒有會在一段舒適、有滿足感的關系里產生背叛的欲望和需求,一個人之所以想要逃離一段關系,本質還是在于這段關系讓他不舒服了,甚至成為影響他個人情緒的主要因素了,所以他才想要尋求解決辦法,去消滅這種“不舒適”。
“實際體驗”這四個字聽起來很簡單直白對吧,然而在大多數(shù)婚姻關系里,它卻是很多人非常容易忽視和遺忘的部分。
大多數(shù)人在婚姻關系里對自己都是缺乏認識的,盡管我們都會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掛在嘴邊,但在現(xiàn)實生活里,比起過程,十個有九個人都會過多的執(zhí)著于結果,而忽視了耐心體會過程的重要。
就好像當我們問來訪:“是否認為夫妻之間彼此信任是很重要的?”十個里有十個會給出肯定的答復。
但是,當我們去復盤關系中的實際互動過程,又會發(fā)現(xiàn)“爭對錯”似乎是一件更加值得投入精力的事情,哪怕“證明自己是對的”要以“破壞夫妻信任”為代價。
大家往往用腦思考,但是用腳投票。腦袋里思考的東西叫結果,而用腳投票的方向叫過程。
你想要“夫妻信任”的結果,不代表你們實際互動的方向是指向“加深信任”的。
我們見過的大部分來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和行為相左的情況,最終導致關系中的實際體驗不佳,還誤以為自己非常努力在經營關系,不明白為什么滿腹委屈卻換來被出軌的結局。
另外,還有一點被大家忽略的是,忠誠和信任并不是婚姻的附贈品,并非兩個人只要結為夫妻,對方就一定會無條件對你保持忠誠。
如果一個人在關系中的實際體驗太差,彼此之間的信任被撕裂得太深,出軌背叛就成了有概率發(fā)生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即便發(fā)現(xiàn)伴侶背叛了,也會覺得不可思議、難以置信,因為她們一直在用相反的路徑去追求想要的結果,自然是南轅北轍。
說到底,真正能夠主導一個人選擇的永遠是過程,也就是他在這段關系里的具體感受,這種實際體驗帶來的正向影響是雙向的,如果你們彼此之間相處融洽,情感鏈接足夠深刻,那么不用去具體觀測對方的言行,你的內心自然會生發(fā)出一種踏實的安全感和對伴侶無條件的信任;同樣,對方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快樂而富足的,也壓根兒不會產生想要背叛的念頭,因為在婚姻關系里,他已經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02
行為模式:指導個人選擇的風向標
每個人在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或大或小的問題,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選擇通過背叛的方式去處理這些問題,這就是個人的行為模式所導致的選擇差異。
大家總是糾結于背叛的次數(shù)是一次還是多次,但關鍵其實不在于次數(shù),而在于背叛行為在具體的關系情境中,究竟在表達當事人的何種意圖?
從心理學層面上看,這種行為意圖和一個人內在的行為模式息息相關,那些選擇背叛婚姻的人大部分都是無法直面婚姻關系內在矛盾的人,比如有的人在一段關系里,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伴侶的強勢性格給自己帶來的憋悶和煩躁情緒,但卻從來不把這種情緒抒發(fā)出來,向伴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只是一味地在心里積壓不滿,直到這種厭惡堆疊到一定程度后,用婚外情這樣的方式來排解情緒,報復伴侶,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回避模式。
當然,除了這種一味回避的態(tài)度,還有的人選擇的應對模式就是和伴侶做對抗,他們不會把自己的不滿壓抑在心里,而是會把它傳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說話的時候和對方不超過三句就吵架,或者在對方尋求意見的時候刻意表現(xiàn)得冷漠、不予理睬,這種通過主動或者被動的攻擊來應對問題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他們看似比上一類人在面對問題時更積極主動,但實際上也只是在對抗中不斷拉遠彼此的距離,并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
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往往是性格和成長經歷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行為模式會導致不同的選擇,如果一個人在關系里總是采取回避或者對抗的行為模式去處理問題,那么這段關系中的矛盾就很難得到有效解決,而如果一段關系總是充斥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那么婚外情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任意一方的選擇,因為比起解決問題,用出軌這種替代方案暫時性的滿足需求總是更舒適也更容易。
相應的,當背叛事實被揭開,背叛者不管是迫于對代價的恐懼、對利益的追逐還是對情感的留戀,婚姻要想繼續(xù)存續(xù)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背叛方要有更改自己行為模式的意愿和能力,因為如果一個人不去克制自己的心理慣性,修改自己的行動路徑,那么即便回歸家庭,可能一段時間還能靠著背叛的愧疚感和伴侶的施壓而約束自己的行為,但隨著時間流逝,背叛的影響被沖淡,他依舊會回到慣性的模式里,用同樣的方式卻面對婚姻里的問題,而這無疑會為婚姻埋下二次背叛的禍端。
所以對于背叛者會不會再度背叛,它既不單一關乎于背叛者一方的悔過程度,也不能完全歸結為對方的人品和道德感,真正能夠影響背叛者決策的其實還是你們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和他自己面對問題的應對模式。
從這個角度上說,一段經歷了背叛的關系想要繼續(xù)下去,避免二次背叛,需要你們彼此的共同努力,這種努力大體上就是對自己心理慣性的克服,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進而用新的認知來指導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對于被背叛的一方,這種改變在于,你不能總是帶著受害者的視角被動的等在原地,期待對方能夠主動過來修復你的傷痛,填補你缺失的安全感。既然已經選擇了原諒對方,你就應該把對方當做一個平等的人,讓背叛這件事從你們的生活中翻篇,轉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修復你們之間的關系,重建信任之上。
比起每天小心翼翼的觀測對方的言行舉止,你更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在關系里創(chuàng)造出讓彼此都感覺美好的實際體驗,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一起努力改善當前的生活狀態(tài),用一種積極建設的思維模式去讓彼此都感覺更好,這才是能夠有效促進關系、隔絕背叛因子的行為方式。
對于背叛的一方,這種改變在于,你不能按照以往的行為模式去處理問題,你應該在自己滑向慣性的每個當下都有所察覺,進而去做一些改變的嘗試,比如當你想要逃避的時候,選擇去和對方進行簡單的溝通,當你想要對抗的時候,選擇用一種更平和的方式去表達感受,當你每天都在這些細小的選擇中覺察自己,修正自己時,久而久之,你的行為模式就會發(fā)生很大改變,你也很難再像以往那樣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關系模式里,最終不得不通過背叛的方式來尋找出口、逃避問題。
說到底,預防背叛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制定多么嚴格的規(guī)則,用各種外在的、強制性的措施去約束對方,而是讓對方打從心底里真正意識到,背叛對他而言并非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選擇,而要達到這種結果,就需要你們共同努力,去盡可能的讓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變得舒適,任何一個人在這段關系里都沒有匱乏和過多的不滿,其次,背叛者還需要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去直面婚姻中的問題。
當一段關系帶給人的是理解而非隔閡,是快樂體驗而非壓抑痛苦時,背叛自然就失去了萌芽的土壤,無法二次生長了。
本文首發(fā)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