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jié)尾
2020年10月,倫敦。
蘇富比拍賣行。
那天其實挺冷的,天陰沉沉的,拍賣大廳里卻有點躁動。
一組老照片上臺了,起拍價20萬英鎊。
照片不多,只有12張,黑白的,邊角微卷,畫質(zhì)也不算清晰。
可就這一組照片,幾分鐘內(nèi)讓現(xiàn)場氣氛突然緊繃起來,尤其是幾位華裔買家,目光都盯死在畫面上——
噴泉、石柱、琉璃瓦、銅像……有人低聲說了句:“這是圓明園。
然后價格就開始飆了。
這事兒后來被媒體爭相報道,說是“失落的仙境重現(xiàn)”,可真正懂行的都知道,這不是一場浪漫的發(fā)現(xiàn),而是一次遲到的對視。
那12張照片,是圓明園被毀前最后的影像。
拍攝時間是1860年10月5日。
拍攝者是英國戰(zhàn)地攝影師費利斯·比托,隨軍來到北京,剛好在大火前一天,架好相機,按下了快門。
然后,火燒了整整三天。
事后誰都知道,那場火不是意外,是命令。
下令的人叫詹姆斯·額爾金,英軍遠征軍司令,貴族出身,1811年生。
這個人性格強硬,做事不帶猶豫。
他在日記里寫得很清楚:燒園,是為了震懾清廷。
可是,真要說起來,圓明園到底招誰惹誰了?
得往前倒好幾十年。
那時候的北京西北郊,玉泉山腳下,有一片風水寶地。
水凈山幽,夏天涼爽。1707年,康熙帝給他的第四子胤禛挑了這塊地,建了個園子,還親筆題了名字——“圓明園”。
起初不大,湖泊、柳樹、幾個小亭子,簡單得很。
但胤禛登基后,這園子就成了正事。1723年,他成了雍正帝,治國手腕強硬,做事講效率,圓明園從這一年開始動了真格。
派內(nèi)務(wù)府去東北采木、南方請匠人,連宮里的畫師也調(diào)來畫圖樣。
七年后,正大光明殿建成,園子基本成型。
雍正常在那辦公、批折子,等于把皇帝的辦公室搬進了園子里。
乾隆繼位后,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筆。
乾隆喜歡江南水景,愛西洋風格,他讓人在園中仿造蘇州獅子林、杭州西湖,還建了四十景,名字一個比一個文氣:“蓬島瑤臺”“曲院風荷”……1744年,圓明園主體完工,占地350公頃,相當于半個紫禁城。
乾隆還不滿足,又在東南邊建了綺春園(后來改叫萬春園),又在東邊建了長春園。
三園合并,稱“圓明三園”。
長春園里最出名的,就是西洋樓。
乾隆請了傳教士設(shè)計,建了海晏堂、遠瀛觀、觀水法等建筑。
那座著名的噴泉,中心有十二生肖銅像,按時噴水,轉(zhuǎn)動時十二獸首輪流吐水,十分奇巧。
那會兒,外國使節(jié)來朝見,都會被帶去那兒看看,走一圈下來沒一個不震驚的。
乾隆得意,非常得意。
他曾在詩里寫:“數(shù)月之功,得此奇觀,誠海內(nèi)外所無。”意思是,這地方,全天下就他有。
可惜,繁華總是短的。
到了19世紀中葉,清朝面對的局面已經(jīng)變了。
內(nèi)部財政緊張,外部壓力劇烈。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
可這還沒完。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英法聯(lián)軍再次進犯。
到了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逼近北京。
圓明園,離北京城不遠。
不設(shè)防。
英軍先進去的,法軍隨后跟上。
搶的搶,砸的砸,裝車的裝車。
西洋樓區(qū)域最先遭殃。
噴泉被拆,銅像被帶走,瓷器、玉器、字畫、文玩,全都被裝進木箱,運往天津港,再從那里運走。
據(jù)當時資料記載,光西洋樓一處,就裝了幾百箱文物走。
后來這些東西出現(xiàn)在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巴黎東方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一些流入私人之手,從此再無音訊。
10月18日,火被點了。
濃煙三日不散。
琉璃瓦在高溫下炸裂,松柏燒成焦炭,湖水都被熏黑。
那場火,不只是一次焚燒,更像是一種象征,一種對“天朝上國”最后尊嚴的公開羞辱。
誰都沒想過,那個曾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地方,會以這樣的方式終結(jié)。
清廷后來不是沒想過修復(fù)。1865年,同治帝下旨重修。
可那時候,太平天國還沒平,國庫空得叮當響。
修了不到一年就停了。1873年,又試圖撥款恢復(fù),還是失敗。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再次入京,圓明園僅存的殘垣斷壁也被拆走。
附近村民還用那兒的磚瓦蓋房子。
等新中國成立時,園里只剩下一片廢墟。
1956年,國務(wù)院將圓明園遺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為遺址公園。
湖泊被清理,斷柱成了景點。
游客來來往往,看的是遺跡,想的是往事。
那12張照片,在這之后沉睡了160年。
直到2020年,一位英國收藏家拿出來拍賣。
照片上,海晏堂噴泉還在噴水,十二生肖銅像排列整齊,遠瀛觀石柱上的雕花依稀可見。
照片模糊,但布局和角度一對,學者們立刻認出來:這是圓明園西洋樓。
那年10月18日,正好是焚園160周年紀念日。
圓明園遺址公園辦了一個特別展,把這組照片的數(shù)字版公開展出。
那天免門票,進園人數(shù)破了紀錄。
沒有音樂,沒有口號。
展廳里只有照片、檔案,還有一部紀錄片。
講的是圓明園從建成到被毀的一百多年。
講的人聲音很平靜,聽的人卻很安靜。
從那以后,再也沒人把它叫做“皇家花園”。
- 參考資料:
- 張明遠 編,《圓明園史料匯編》,文物出版社,1985年
- 羅哲文,《圓明園》,三聯(lián)書店,1990年
- 傅高義,《鴉片戰(zhàn)爭與中國的近代化》,商務(wù)印書館,2004年
- 鄭振鐸 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中華書局,1979年
- 費利斯·比托照片集,《中國攝影史文獻選編》,中國攝影出版社,2008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