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剛漫過墻頭,月光就把院壩鋪成了銀箔,廚房里飄出的肉香混著藕的清甜,
這才是中秋該有的樣子。
老輩人總說 “節(jié)令不等人”,中秋的吃食從不是隨意拼湊,每一樣都藏著順時而食的智慧,
今天就聊聊這 “1 果 2 肉 3 菜”,湊齊了才算把團(tuán)圓的滋味吃明白。
先說這 “1 果”,非柚子莫屬。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柚子是定不會少的角色,“柚” 與 “佑” 同音,
圓滾滾的模樣正合中秋圓月的景,擺著就像請了份平安符。
選柚子也有門道,別光挑大的,按住底部硬實(shí)、表皮毛孔細(xì)的,保證果肉飽滿多汁。
剝的時候先從頂部劃個十字,撕下黃澄澄的柚皮別扔,泡軟了切條腌糖,配茶喝比蜜餞還爽口。
一家人圍坐分食,一瓣瓣果肉像月牙,酸甜解膩,倒真應(yīng)了 “團(tuán)圓分柚,越分越有” 的老話。
要說中秋桌上的硬菜,“2 肉” 得撐得起場面。
頭一份是鴨子,老輩人說這習(xí)俗藏著典故,元末時漢人把 “韃子” 的諧音 “鴨子” 當(dāng)作暗號,中秋吃鴨便是齊心辦事的象征,后來倒成了專屬于秋天的口福。
南京人愛用桂花鹵浸鹽水鴨,鴨肉里都透著桂花香;
第二份是魚,選刺少的黃魚或鱸魚最好,清蒸最能保留鮮味,只需鋪層姜絲,淋勺生抽,出鍋時撒把蔥絲。
魚諧音 “余”,中秋吃魚圖的就是 “年年有余,歲歲團(tuán)圓”,這老祖宗傳下的吉祥話,藏在筷子夾起的魚肉里。
比肉更有講究的是 “3 菜”,全是秋天的饋贈。
首推蓮藕,藕與 “偶” 同音,中秋吃藕就是盼家人成雙成對、團(tuán)圓美滿。
長江中游愛燉排骨藕湯,選那種帶泥的粉藕,燉到筷子能輕松戳透,藕孔里吸滿肉湯,一口下去綿甜噴香;
江浙人則愛做藕盒,兩片藕夾著肉末,煎得金黃酥脆,守在鍋邊的孩子總?cè)滩蛔∠韧祰L一塊,燙得直咧嘴也舍不得松口。
第二道菜是菱角,作為 “水八仙” 之一,中秋的菱角剛飽滿,剝殼后像小小的元寶,象征著 “招財進(jìn)寶”。
最簡單的吃法是清水煮,加幾粒鹽,粉糯回甘,長輩會說 “吃菱角變機(jī)靈”。
第三道是南瓜,圓滾滾的外形本就討喜,切開后滿是金黃的籽,寓意 “子孫興旺,生活甜蜜”。
蒸南瓜撒把冰糖,或是和小米一起熬粥,甜香能飄半條街,老人孩子都愛吃。
其實(shí)中秋的吃食從不在乎名貴,講究的是 “應(yīng)時” 與 “心意”。
潮汕人拜月的供桌上,柚子要擺成雙數(shù);東臺人的藕餅要炸得金黃如圓月;
我家的砂鍋總要燉到月亮升起,才肯端上桌。
這些細(xì)碎的講究,藏著中國人對團(tuán)圓最樸素的期盼。
月光爬上窗臺時,桌上的柚子泛著光澤,鴨湯冒著熱氣,藕盒的脆香混著南瓜的甜潤。
舉起茶杯碰一碰,不必說太多話,
這一口順時而食的美味,這一室團(tuán)圓的煙火氣,就是中秋最好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