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物,
在其情感最充沛的時候,
才能有一流的詩。
一流的詩里,
流淌著是他此時最純粹真摯的性靈。
王陽明在獄中寫的《獄中詩》,
詩句里氤氳的,
是其未悟道之前的情致。
屋罅見明月,還見地上霜。
客子夜中起,旁皇涕沾裳。
匪為嚴霜苦,悲此明月光。
月光如流水,徘徊照高堂。
胡為此幽室,奄忽逾飛揚?
逝者不可及,來者猶可望。
盈虛有天運,嘆息何能忘!
先說說此詩的背景,
在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得罪劉瑾被打入大牢,
并且當時是在牢中度過的新年。
此詩正是在此期間寫的。
名字叫做《見月》,
也就是因見月亮而有感。
本來一般不太想解詩,
一解其中的韻味都帶的有些寡淡。
但此詩如同白茶,
需要一點點的品味,
味雖淡,
但其清氣足夠彌漫擴散,直至充盈宇宙。
這首可以與文天祥在獄中的《正氣歌》來對比,
《正氣歌》里洋溢的是浩然正氣,如同太陽,熾烈。
《望月》中徘徊的是盈盈清氣,如同月亮,清涼。
如果說李白的《靜夜思》中疑似地上霜是疑似的假霜,
那么《望月》里的霜是真霜。
月光是從墻壁的縫隙中透進來的,
獄中的霜是惡劣的天氣凝結出來的。
這股徹骨的清冷,
凍透的不僅是生理,
還有為國家以及自己前途的擔憂心理。
“我”是時光長河里的一個旅人,
夜半醒來,悲不能抑,
淚流滿面。
這一點淚,為何而下?
不是因為能使地面結霜的寒冷,
而是悲嘆這千古如此的明明月光。
月光如同流水一般,
清澈流暢,
甚至可以聽到叮咚作響,
它搖晃著晃動著徘徊著,
投照在高堂之上。
為什么身居在此幽靜的暗室之中,
我的心倏忽又跳動起來,
不能安寧無波呢?
也似那月光一樣,
徘徊逡巡,
不做停留。
逝去的時光不可觸摸,
未來的微光還能期望。
盈滿空虛自有天命,
總是相互轉換。
徒勞嘆息又能如何呢?
生死成敗自有其天命,
不如踏踏實實珍惜當下,
所謂當下,既不是過去,
也不是未來,
更不是此刻。
此刻已過,
不可捉摸,
只是此一念而已。
陽明先生此詩,
已得安心定心之術,
但又不洗詩人的情致。
哲人的詩雖然境界頗高,
但總少點詩人的性靈,
此詩既有哲人高境界,
又有詩人真性情。
可謂:“悱惻之情接踵義山,清俊之辭繼乎太白”
確實如此。
作為在外的客子再見明月時,
不免會想起此詩,
每每吟誦間,
雖未必淚流滿面,
但氣息在胸腹間流轉,
悱惻清俊,滌蕩俗腸,
所謂孤光自照,
肝膽皆冰雪也。
歡迎咨詢
添加老師微信
獲取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