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閱讀俱樂部”是三明治線上寫作社群每日書社區(qū)的共讀共寫活動。我們會在當月的寫作社群內更新選書資訊,書籍范圍包括非虛構、文學、歷史、社科類。參與每日書的作者可報名申請獲得贈閱。在閱讀俱樂部,你可以:
●獲贈精選書目
●嘗鮮還未上市的新書
●和每日書小伙伴們共讀,交流閱讀感受
●獲得編輯推薦的延伸閱讀
●共寫書評,你的閱讀體驗被更多人看見
2025年10月將這幾本書作為三明治閱讀俱樂部的共讀書目,分別是《即使以最微弱的光》《誰來決定吃什么》以及瓜達盧佩作品《獨生女兒》《紅魚之姻》《真正的孤獨》。
獲得贈書方式:報名參加→ 填寫社群內發(fā)布的申請表 →被選中獲得贈書,參與共讀活動。希望收到贈書的小伙伴至少寫下300字閱讀感受,精彩書評將會發(fā)布在三明治公眾號上。
《即使以最微弱的光》
作者:【韓】崔恩榮
出品:磨鐵·大魚讀品
《明亮的夜晚》作者崔恩榮新作,《即使以最微弱的光》共收錄崔恩榮七篇作品,小說以女性為圓心,聚焦于女性間激烈、綿長而堅韌的微妙關系,七個故事,七種人生,故事中的女性,抗爭相似的命運,成為彼此的支撐,當性別、身份、關系、人性等因素疊加在她們身上時,被困住的女性們聯合起來,堅定地完成一場又一場的托舉和救贖——
有人在迷失社會時鐘的過程中找到了繼續(xù)前行的光;
有人并肩對抗不公卻在歲月和現實的洪流中漸行漸遠;
也有人經歷關系的裂痕不歡而散用盡一生尋找對彼此的意義……
她們親密又疏離,互相倚靠又彼此獨立,如同面對面閃爍的小小光點,訴說著在黑夜中找到同類的顫栗和觸動。
她們無限接近又陡然駛向不同的遠方,最終只能隔著遙遠的距離以光相和,哪怕永不相見,哪怕微弱無比,只要知道某處有對方存在,就能一直走下去。
書 摘
從某個瞬間開始,我再也找不到以她的名義發(fā)表的文章或譯作了。在九年前的我看來,比任何人都聰明、都強大的她,現在卻沒能扎根在某個地方,而成了與文章、學習無關的人,這樣的事實有時會將我凍僵。我能繼續(xù)前行嗎?我會消失嗎?像那些沒有留下痕跡便已離開,或者即將離開的人那樣消失?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我不記得自己有過不焦慮的時刻。
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她在文章里下決心成為讀書人的瞬間?!跋掳嗪笞跁狼?,在書上畫著線整理思緒的時候,仿佛圍著透明的披風”,她這樣寫道?!案杏X自己從世界上消失了,”她寫道,“總是感覺自己與早已離開世界的人們在腦海里描繪的世界更近,而不是自己生活的世界?!彼f每當這時,總感覺有光照進裂開的傷口,借助這道光,她能看到很多東西?!拔蚁肜^續(xù)走下去”,她這樣寫道。我在她的文字下面畫線,感覺她的語言解釋了我的心。
我也是,只想繼續(xù)走下去罷了。
也許那時的我很想茫然地追隨著她。也許我希望有個和我相似的人提著燈籠走在前面,至少告訴我腳不會踩空。也許我想追隨的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但至少能告訴我不會消失,可以繼續(xù)前行的光。我希望從她身上看到這道光,而不是別人。那道光消失之后,我還在摸索,猜測自己走到了哪里,將要去往何方。我走到她到過的地方了嗎?尚未抵達嗎?
《誰來決定吃什么》
作者:陳宇慧(田螺姑娘)
出品:有光
“會吃又會做”的陳宇慧,借食物提供認識世界的新視角,用18篇全新隨筆,展現了“人之為人最寶貴的東西:愛與關懷,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明明每天都與食物相處,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食物的語言。
作為“久經沙場”的美食博主,她帶領我們重新認識食物,并借由食物重新觸摸生活的肌理;就如同重新認識“好好吃”與“好好活”的關系,也就重新認識了世界、自我和我們附近的生活;而作為一名跨界作家,她除了想要幫助我們拾起與生俱來的“吃”的本領,更想讓我們體會到這由食物架構起來的人生百態(tài)。
立志推廣廚房樂趣的長沙妹陀定居北京,從此開始了菜地到餐桌的“南北大戰(zhàn)” 和“菜場大逃殺”:每年初春在菜市場蹲守頭茬香椿,為了一口時令的“腌篤鮮”遠赴杭州。還有廚房里的那些隱秘的“成年禮”、總攬流程的“產品經理”思維。
“食物是可以體驗和記錄人生的,這是我在廚房里真正學會的東西?!?/p>
在這南與北、物與時的交替輪回之中,她在食物里看見人生,也向我們共享這份有跡可循的幸福。
我們每天對“吃什么”的認真思考,都是一次對日常的大聲贊美。
書 摘
我們已經把真實的線下生活讓渡了太多給線上,現在連吃飯也快變成維持生命體征的活動,食物不再帶來情緒、生機和美,活著就只是活著。
感受不到食物的差異化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心情沒有起伏,更談不上探索的樂趣,吃飯只是為了活著。
人們愿意躺在溫水一般的預制化生活里過日子的一個原因是:這條路是顯而易見最容易的,大家都這么做。食物是這樣,生活中的其他種種軌跡和目標也都是這樣。
預制化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像,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食物和內容,因為過度烹飪和統(tǒng)一調味而變得口感一致,少了股脆生的野性。殘存的少數味道不那么同質化的,口味無法被規(guī)訓出來和被算法識別的,要么覺得吃著沒熟,要么很快被市場掩埋。線上和線下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線下所做的一切動作也反哺著線上的流量,人人都以理想中的狀態(tài)裝點自身,卻沒有真正地生活著。要剝離這一切有很多阻礙,甚至不是一兩句怕麻煩所能解釋的。
吃一頓好的很容易,想一直吃得好非常難。我們的初心只是想好好吃飯,結果被通勤距離和周邊配套設施所約束著,這套構建好的預制模型永遠在想不到的地方給人阻力。生活本就重復且乏味,我們看似有著絕對的自主權,卻無法真正決定自己要吃什么。如何與食物平和相處,獲取內心的安定,是這個時代里很難被解答的命題。
《獨生女兒》《紅魚之姻》《真正的孤獨》
作者:【墨西哥】瓜達盧佩·內特爾
出品:野spring
新拉丁美洲文學領軍人物瓜達盧佩·內特爾,簡體中文首次出版,描繪生物世界和人類宇宙的十字路口,纖細、敏感,且?guī)泶掏吹挠X醒。(本次共讀活動可從三本中任選一本)
《獨生女兒》(長篇)
重新探討母職、家庭的定義,獻給所有未抵達的母親與非典型的生命。
當生育成為職責,當身體被社會圍剿,當孩子的未來前景不明,生還是不生?這是當代女性面臨的重大人生問題?!白晕腋脑臁钡哪赣H、情誼堅定的閨密、艱難重生的鄰居、辛勤付出的醫(yī)生和育兒師……內特爾將這些由女性織就的支持系統(tǒng)和情感關系刻畫得精準又動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令人鼓舞、值得期盼的命運共同體。
《紅魚之姻》(短篇集)
“與寄生物共生,便意味著要接受被侵占的現實。”
借動物、昆蟲和真菌為鏡,折射人類關系的共生與互噬。泰國斗魚、蟑螂、流浪貓、真菌、蝰蛇……內特爾以人與周圍生物的微妙關系為切入點,剖析那些我們羞于承認的占有欲、脆弱性,與近乎殘酷的依存本能。
《真正的孤獨》(短篇集)
“不完美之人,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上,我們注定只能找到幸福的碎屑?!?/p>
仙人掌、迷戀的眼瞼、特殊的友情、怪癖......內特爾從細微之處撕開人類優(yōu)雅的社交表皮,探索心靈角落略微變形的景觀和隱秘共鳴。內特爾讓我們習以為常的經驗略微變形,以女巫般的技法切開生活的囊腫,在人類令人不安的癡迷、執(zhí)念和缺陷中發(fā)掘隱藏的美。
書 摘
幾周前,隔壁公寓搬來了新鄰居,是個帶著兒子的女人。那小男孩看起來過得并不開心——這么說還算客氣的。其實我一直沒見過他,但哪怕只是聽聲音,都能有這種感覺。一般在下午兩點左右,他家散發(fā)出的食物的氣味彌漫在整個樓道上時,他會放學回來,總是不耐煩地按響門鈴,左鄰右舍都能聽到。每次一關上門,他就會高聲抱怨飯菜。從氣味上判斷,他家的食物肯定既不健康也不美味,但這孩子的反應無疑也過頭了些??紤]到他這個年齡,他那滿嘴的污言穢語實在讓人不安。他還經常用力摔門,把各種東西砸向墻壁,而且往往折騰很長時間。母子倆搬來后,我已聽到過三次,但沒有哪次能忍到最后,所以我還真沒法說每次都是怎么收場的——那孩子的尖叫如此刺耳,充滿絕望,我不得不離家避開。
我得承認,我向來不太擅長跟孩子相處。如果有小孩向我靠近,我總會避開;如果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我就會手足無措。我是這樣一種人:只要在飛機上或者候診室之類的地方聽到嬰兒的哭聲,就會精神緊張;只要哭聲持續(xù)超過十分鐘,就會抓狂。倒不是說我特別討厭孩子,看到他們在公園玩?;驗榱艘患婢咴谏晨永锎螋[,我甚至覺得挺有意思。孩子是活生生的例子,展示著但凡不受禮儀和道德的約束,我們人類將會是什么樣子。多年來,我一直試圖說服我的閨密們,生育子女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我告訴她們,一個孩子,無論乖巧起來有多可愛、多甜蜜,總是會限制自由、帶來經濟負擔,更不用說會使人身心勞累:十月懷胎,半年或更長的哺乳期,在孩子的幼兒期夜不能寐,隨后在整個青春期又焦慮不安。我總是言辭犀利地向她們解釋:“何況,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是讓我們女人——而不是那些男人——負責照顧孩子,這往往意味著犧牲事業(yè)、個人愛好、性愛,甚至犧牲掉伴侶關系。真的值得嗎?”
參與10月每日書的作者可報名申請獲得贈閱,點擊小程序直接報名,或點擊圖片查看本月主題班詳情:
大師工作坊
虛構寫作
非虛構寫作
劇本創(chuàng)作
詩歌
里所詩歌工作坊
每日書
7月共寫班(每月開展)
7月自由書寫班(每月開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開展)
點擊查看更多
在地寫作
寫作生活節(jié)
點擊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