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壯族青年作家連亭散文集《個人史與太陽鳥》新書首發(fā)式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來自文學界、出版界的嘉賓與熱心讀者齊聚一堂,本次活動由作家出版社主辦,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協辦。
連亭原名廖蓮婷,2010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至今在《中國校園文學》《民族文學》等發(fā)表作品逾百萬字。曾獲《民族文學》年度獎、《廣西文學》年度佳作獎、豐子愷散文獎等,被評為“千年傳說杯”2018年度壯族散文家。出版有散文集《南方的河》。《個人史與太陽鳥》是連亭繼《南方的河》后的第二部散文集,匯聚了她對珠江流域山野百姓、城鄉(xiāng)打工者、鄉(xiāng)村藝術家等“江湖兒女”的細致摹寫。連亭曾獲《民族文學》年度獎、豐子愷散文獎、全國打工文學獎銀獎等多項榮譽,其作品以“細節(jié)豐沛、情感真摯、視角獨特”廣受好評。
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徐峙在致辭中指出,作家出版社一直將扶持青年作家、發(fā)掘文學新銳作為核心責任,此次推出連亭的散文集,經歷了從作品征集中發(fā)現其文學天賦、編輯參與選題策劃與散文集打磨,再到《個人史與太陽鳥》出版的全過程,正是作家出版社“陪伴式扶持”的生動縮影。連亭以壯族青年作家的獨特視角,將珠江水系邊的成長經歷、城鄉(xiāng)輾轉的觀察,化作滿含溫度的文字,極具生活質感。她以“個人史”寫透一代人的“精神圖譜”,完成了一部有溫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時代答卷,體現了當代青年作家應有的擔當:不回避苦難,不渲染悲情,而是在真實的生活里,挖掘人性的光輝,傳遞向上的力量。
從珠江畔小漁村走出的壯族青年作家連亭,將這部散文集比作“時間之樹”,希望為父老鄉(xiāng)親、江湖兒女鐫刻生命年輪,記錄曾真實、疼痛、倔強而又生生不息地活著的歲月。希望能在文字中有美好的相遇,鼓勵寫作者盡管路上會有很多困難,但終會有屬于自己的光亮。
分享會環(huán)節(jié),文學界嘉賓圍繞作品展開深入交流。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評論家石一寧指出,連亭散文視角獨特,語言深沉跳脫,將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并置,精神信仰貫穿苦難,豪情雋永,展現“永遠愛這并不完美的世界”的文學信念。《青年文學》主編張菁從生命的重量、情感的重量、文字的重量三方面稱贊其作品難能可貴,認為連亭的文字生發(fā)于自然,節(jié)制真誠?!睹褡逦膶W》副主編、評論家楊玉梅認為《個人史與太陽鳥》是連亭以豐富的經歷寫就的精神還鄉(xiāng)書,以90后視角為鄉(xiāng)土中國立傳,卑微人物內心有光,太陽鳥象征希望;文字沉靜激情,冷靜敘事中涌動人世深情,獻給故鄉(xiāng)與時代的溫暖贊歌。評論家李美皆表示連亭把苦難當藥吞下,化蛹成蝶——“我寫出來了,就超越了”。她筆下那位讓太陽升在鐵軌盡頭的偉大父親,把底層尊嚴與高貴愛火鑄成“太陽鳥”,照亮三代人:不怨苦、不自憐,用冷靜文字點燃“人間值得”。
青年作家侯磊稱贊連亭的散文特別有力量,一位好的散文家要有閱歷,有學識,有個性,要在行文中有技法和藝術創(chuàng)新,這樣全面的作家非常難得,而連亭就是這樣的一位。責編李娜認為連亭的文字干凈、真誠、冷靜、超越、有韌性,能讀到一群身邊人的悲喜人生,更有一代代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互動環(huán)節(jié),讀者向連亭提問:如何保持整本散文審美一致?她回答“隨情感自然流淌,不設計”;詩人云影問“疼痛書寫是否克制?”她坦言“平日難言,只能托付文字”。
此次首發(fā)式的舉行,不僅讓更多讀者認識了這位“扎根生活的青年作家”,更讓《個人史與太陽鳥》中“普通人的堅守與時代的溫度”得以傳遞。正如徐峙所言:“扶持青年作家,就是扶持文學的未來;出版優(yōu)秀作品,就是為時代留存精神財富?!蔽磥恚骷页霭嫔鐚⒗^續(xù)加大對青年作家、基層作家、少數民族作家的扶持力度,推出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力量”的佳作,讓文學成為連接個人與時代、溫暖人心的橋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