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帶了劉姥姥到櫳翠庵來。櫳翠庵即是妙玉的住所和修行的地方。
妙玉招呼賈母喝了茶之后,她悄悄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她出去,寶玉見了也悄悄的跟了來。原是妙玉要請兩人吃梯己茶,寶玉沾她們的光也喝了一海。
期間黛玉問了一句:“這也是舊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br/>
黛玉聽了什么反應(yīng)?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有人會覺得黛玉這回怎么慫了,當初懟周瑞家的勁呢?
黛玉為什么要懟周瑞家的?那本來就是周瑞家的不對,仗著王夫人陪房的身份見人下菜,故意要試探黛玉的態(tài)度,若黛玉忍下了,以后奴才便可以得寸進尺了。
那黛玉為何要忍了妙玉的嘲諷呢?因為妙玉并沒有說錯什么,黛玉也理解她。
文中說黛玉知她“天性怪僻”,天性怪僻什么意思?就是說話直接,不講究彎彎道道,有什么話直接就說了出來,可能會得罪人,但也算不上是什么罪過。
邢岫煙也說過妙玉“為人孤癖,不合時宜”,這只是她為人的方式與眾人不同而已,妙玉的話本身并無錯處。只是換做寶釵、探春之人,她們多半是不會如此直言,總得把話放委婉一些。
黛玉倒跟妙玉相似,也是真性情,直性子的人,當然在賈府這樣的大家族中,她說話還是很注意的,盡量不給自己和賈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妙玉的身世和處境,黛玉也理解。同為官宦人家出身的小姐,只因權(quán)勢不容,迫不得已淪落到寄人籬下的境地,黛玉雖然是在外祖家,但她對妙玉絕對能同情。
她能體會妙玉的不易和苦悶,因而妙玉對寶玉那一絲若隱若現(xiàn)的特殊情愫,黛玉都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個尚且如此,黛玉又怎么會介意妙玉的一句話呢,況且妙玉并非想要得罪她,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最重要的是,妙玉的話“竟是大俗人”前面,還有一句話“你這么個人”。
注意,這才是重點!
這說明什么,說明在妙玉的眼中,黛玉是特別的,是與眾不同的。她對黛玉是另眼相看的。
正因為妙玉覺得黛玉是“這么個人”,所以按理黛玉的品味和想法應(yīng)該和她保持高度一致,兩人應(yīng)該是心有靈犀的知己,這方不負了黛玉為人。
但黛玉問出的話,讓妙玉有瞬間的失望:我將你當成知己,你居然不懂我的茶?所以妙玉才會說出“你竟是大俗人”這樣的話。
這話,聽起來像是諷刺,看不起黛玉,但實際上只有知己之間才會說。妙玉沒有猶豫的說了,因為她不擔心黛玉會生氣,黛玉的確也是沒有生氣??芍煊袷敲靼酌钣竦模]有辜負妙玉待她的心。
黛玉聽了沒有多說什么,這是她的智慧和修養(yǎng)。
若黛玉承認自己俗,或再跟妙玉道個歉,那黛玉就不是黛玉了,這樣的黛玉只怕妙玉是真要看不起了。真就一個字,俗。
若黛玉也回以一聲冷笑:“我自然是俗人,哪里比得上你呢?”這就很恐怖了,寶釵回應(yīng)寶玉楊妃的玩笑,也不過如此。至此,妙玉的梯己茶算是白費了。
所以,此時此地無聲勝有聲。
后來湘云黛玉聯(lián)詩,“寒塘度寒影,冷月葬花魂”時,妙玉還出來開解,可見她們彼此并無芥蒂,果是知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