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前言
9月23日,特朗普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開了一小時"個人脫口秀",把中國風電罵成了"巨大騙局"。
誰料到,CNN、《紐約時報》這些美國媒體坐不住了,拿出5400座風電場的硬數據,當場為中國"正名"。
特朗普為何死盯風電不放?美煤為何突然幫著中國說話?
編輯:bhl
5400座風電場讓謊言不攻自破
特朗普這次表演,堪稱聯(lián)合國歷史上的"奇觀"。
本來是各國領導人討論全球合作的莊重場合,結果被他變成了個人競選集會。一上臺就火力全開,指著中國風電說是"破銅爛鐵"。
他聲稱中國制造的風力發(fā)電設備"根本沒用",說中國壓根不自己用這些設備,全是為了向外國"賣廢品"賺錢。更離譜的是,他當著全世界代表的面說氣候變化是"愚蠢編出來的謊言"。
現(xiàn)場的各國代表都聽懵了。
有人忍不住搖頭,有人低聲議論,連環(huán)保組織的代表都面露難色。畢竟這場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就是"全球清潔能源合作",結果特朗普一通操作,直接把氛圍拉成了選戰(zhàn)現(xiàn)場。
但最讓人意外的是美國媒體的反應。
《紐約時報》第一時間發(fā)文,直接用"嚴重誤導公眾"來形容特朗普的言論。《華盛頓郵報》更是毫不客氣,說他的發(fā)言"非理性且令人尷尬"。CNN甚至專門做了一個欄目,逐條反駁他的"風電謠言"。
數據面前,謊言顯得格外蒼白。
根據CNN援引的權威數據,截至2025年,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風電場,數量超過5400座,占全球風電場總數的33%。同時,中國還有2800座風電場正在建設或已規(guī)劃。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2億千瓦,去年同比增長18%。這些風電場年發(fā)電量幾乎可以滿足瑞典全國一年的用電需求。
說中國不使用風電,純粹是睜眼說瞎話。從內蒙古草原到福建海岸,從青海高原到江蘇近海,中國的風電場遍布全國,真正用上清潔能源的是中國的老百姓和企業(yè)。
這一次,不是中國為自己辟謠,而是美國媒體主動站出來澄清事實。
30億欠費卻抱怨設施差,什么邏輯
特朗普的表演還沒結束。
除了攻擊中國風電,他還在聯(lián)大現(xiàn)場抱怨聯(lián)合國大樓的設施。說扶梯卡住了,讓夫人差點摔倒;提詞器也壞了,這就是他從聯(lián)合國"得到的東西"。
更荒唐的是,他還翻舊賬,說自己當年想承包聯(lián)合國總部翻新工程卻沒中標,現(xiàn)在看著那地板就來氣。這番話聽起來像是抱怨,實際上是在羞辱聯(lián)合國的管理效率。
但他忘了一個關鍵事實。
美國至今還欠著聯(lián)合國30多億美元會費。如果這筆錢能早點交上,聯(lián)合國大樓的設施也許早就更新了。特朗普不談責任,只講抱怨,這是什么邏輯?
這種雙標行為在他對待中國風電的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
一邊罵中國設備"破銅爛鐵",一邊美國的風電項目還得靠這些設備運轉。美國能源部自己都承認,中國的風電零部件是美國國內風電項目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這種做法不僅讓國際社會看清了美國的雙重標準,也讓美國媒體主動站出來維護事實。
《紐約時報》直接指出,特朗普的言論"與現(xiàn)實嚴重脫節(jié)"?!度A盛頓郵報》批評他"用情緒代替理性"。這些聲音反映出美國媒體對特朗普"甩鍋中國"套路的疲憊與反感。
媒體并沒有突然"親中"。
他們是在為自己的公信力做最后的守護。當一個總統(tǒng)在國際大會上說出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會給美國本身帶來麻煩。不光是誤導國際社會,更會讓人懷疑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判斷力。
說到底,特朗普要維護的不是美國利益,而是他背后那些傳統(tǒng)能源集團的既得利益。
他的核心票倉大多來自依賴石油、煤炭的傳統(tǒng)能源州。新能源發(fā)展得越快,這些人的飯碗就越不穩(wěn)。所以特朗普必須表現(xiàn)出"我會保住你們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背后,有一個重要支點——讓美國成為"世界加油站"。目前美國日均原油出口接近400萬桶,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之一。
當全世界都在向前跑,他還在原地轉圈
特朗普的這場表演,最要命的問題不是言論荒謬,而是暴露出他的"時代脫節(jié)感"。
當全球都在討論如何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時,他還守著傳統(tǒng)能源那一畝三分地,用冷戰(zhàn)思維解釋發(fā)展格局,用對抗邏輯理解合作機制。
現(xiàn)在是2025年了。全球能源轉型已經不是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跟得上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風電將占全球發(fā)電量的30%。全球風電成本較2020年下降45%,已成為最便宜的發(fā)電方式。海上風電技術取得突破,單機容量提升至20MW級別。
在這個大趨勢面前,特朗普還在說風電是"騙局"。
這就像在智能手機時代還在推銷傳呼機,在電子支付普及時還在堅持現(xiàn)金交易。不是技術本身有問題,是他的認知跟不上時代節(jié)拍。
更讓人無語的是他對科學共識的無視。
溫室效應這一概念自1824年由物理學家傅里葉提出后,已得到全球絕大多數科學家認同。《自然》雜志發(fā)表研究證實風電是實現(xiàn)碳中和的關鍵技術。哈佛肯尼迪學院能源專家更是明確表示"否定風電是逆歷史潮流"。
但特朗普寧愿相信自己的政治直覺,也不愿面對科學事實。
他不愿意承認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進步,也不愿面對美國在這方面的壓力。寧愿說風電沒用,也不肯承認中國做得好。把科學問題說成政治問題,把技術競爭說成意識形態(tài)斗爭。
這種做法,短期看可能有政治收益,但從長遠看,極容易讓美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掉隊。
看看具體數據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中國風電裝機376GW,美國只有132GW。中國2025年前三季度風電出口增長28%,覆蓋90個國家。歐盟風電投資1200億歐元,美國只有480億美元。
當中國、歐洲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時,美國卻在開倒車。
彭博社預測,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持續(xù)下去,到2035年美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下降56%。布魯金斯學會警告,美國在清潔能源競爭中存在落后風險,可能錯失2萬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市場。
數字不會撒謊,時間會給出答案
這場聯(lián)大風波,讓我們看到一個深刻的對比。
一邊是特朗普的政治表演,用情緒化言論否定客觀事實;一邊是中國的實干精神,用具體數據證明發(fā)展成果。一邊是虛張聲勢的炒作,一邊是踏實推進的建設。
中國在新能源上的投入和發(fā)展已經不容忽視。
從技術研發(fā)到產業(yè)化應用,從國內布局到全球輸出,中國用實打實的行動回應了質疑。5400座風電場不是吹出來的,35.2%的全球占比不是編出來的,向90個國家的技術輸出不是虛構的。
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工程師的技術攻關,是無數工人的辛勤建設,是一個國家對綠色發(fā)展的堅定承諾。
反觀美國,沉浸在傳統(tǒng)能源的舒適區(qū)里不愿出來。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已經叫停了多個新能源項目,包括已經獲批的紐約州海上風電場。他的這套"美國優(yōu)先"邏輯,實際上是在讓美國在未來競爭中處于劣勢。
更諷刺的是,就在他攻擊中國風電的同時,美國的電力系統(tǒng)還在使用中國制造的風電設備。
這說明什么?說明市場是理性的,技術是客觀的,不會因為政治偏見而改變。好的技術自然會得到認可,好的產品自然會有市場。
從更大的格局看,這場爭論反映的是兩種發(fā)展理念的對立。
一種是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順應時代潮流,擁抱技術進步,用實干精神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另一種是固守傳統(tǒng)的保守理念,抗拒變化,否定進步,用政治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哪種理念會贏?
時間會給出答案。當德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占比達到63%,當丹麥風電滿足全國140%電力需求時,當中國內蒙古風電基地年發(fā)電量相當于英國全年用電量時,答案其實已經很清楚。
新能源不是炒作,而是現(xiàn)實;合作不是軟弱,而是力量;實干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真正的大國,不是靠指責別人贏得尊重,而是靠行動贏得未來。在這場新能源競賽中,誰在向前跑,誰在拖后腿,歷史會記錄下一切。
結語
這場聯(lián)大"表演秀",特朗普以為在展示強硬,實際暴露了內心恐慌。當5400座風電場的數字擺在面前時,所有花言巧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新能源競賽已進入深水區(qū),中國的實干路線與美國的政治炒作形成鮮明對比。數字不會撒謊,時間會證明誰是贏家。
你覺得在這場新能源競賽中,堅持實干還是沉溺表演更有前途?這個答案,決定著未來的方向。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