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人皮的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其他東西。
尤其當下時代,是個人就敢自命為師,教授、專家、學者這是對師這個職業(yè)的極不尊重。老師是什么?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他包含的不只是教育,還在于:
“傳道”、“授業(yè)”、“解惑。”
而我們中的一些人,尤其國內頂尖高校培養(yǎng)的再任職的這么一群人,恐怕早已連基本的責任心都已丟掉了,有的甚至甘當別人貴賓。
因為這一群人現在的教育界可謂是烏煙瘴氣。
今年3月份左右,一個叫于洋的教授突然爆火,爆火的背后罵聲一片。只因他的言論有毒偏激傲慢盡顯媚態(tài)。他在轉載一篇名為《xxx美國財政赤字》的文章時寫了這樣一句話:
“這不是債,而是稅、捐、歲貢?!?/strong>
“美為全球提供了公共用品,全球就應該給美納稅、或歲貢理順關系,才能遏制全球提供公共品的主要國家設租。”更主張中國應向納貢。我國也要思考歲貢和被折騰,那個好?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于洋搖旗吶喊中國應該給美國納“歲貢”,這不就是秦檜重生么?
腰都斷了,骨頭都是軟的,就差直接跪下去。
誰能想到,這種言論竟出自一個中國大學教授之口,其心何在?叫人看不真切??梢圆聹y他大概率想得到的兩個結果:第一,爭當代鹽人傳聲筒,博求好感;第二,純屬為了流量為了出名所以口無遮攔。
任何一種可能,都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教育環(huán)境堪憂。
我特意翻閱了他的相關資料,如果沒錯,這個于洋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那個“于洋”應該是一個人,如果身份沒問題那他還真給清華造了份好名聲。
從職稱來看,他還是一位助理教授。
官不小,事也不少,地位也不可謂不重。至于為何有這種言論一開始我還認為這是為了流量,看過履歷后我一下豁然開朗。資料顯示:2016年畢業(yè)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后被任聘清華大學聘為助理教授,并享有最帥的教授的贊譽。
而且,我去了官網,發(fā)現于洋依舊還在教師列表之列。
也就是說,盡管言論歪了,但絲毫不影響仕途。這大概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所謂的“人情世故”在起作用吧!說實話,一個只談錢談人情世故的社會很悲哀,你會發(fā)現你一生所學在人情世故面前毫無作用,一個歪瓜裂棗學歷不高但懂溜須拍馬的,勝過100個大學生。
偏偏你拿他沒辦法。
我想于洋在“人情世故”這一方面肯定吃的開。問題在于,公開發(fā)言“以妥協求生存”言論真該是一個高校講師該說的話嗎?以妥協換生存,那最終得來的只會是得寸進尺。
這不僅是言行上的不規(guī)范,更是思想奴化的表現。
所以別看長相尚可,內在可能早已腐朽。正如郭沫若曾寫的一句話:“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庇秩缒歉柙~所述:這里的鬼也不是那鬼,這里的怪也不是那怪,反倒是牛鬼蛇神比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更可愛。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年,我們高校確實培養(yǎng)不少好東西。
回歸核心,為什么我們的高校里有這么“于洋們”,我認為不僅是這個時代出了問題,根源在于有的人從始至終就沒想過站著生。
所以你會看見人情世故的盡頭其實就是,好好說話,盡情放屁。
底下的人聲嘶力竭,上面的人漠不關心,這就形成了一副滑稽又悲戚的人間畫面。而今天我們教育最大的問題在于,應試占據了半壁江山,應該沒有的思想教育、作風教育、素質教育、實踐教育、法制教育等幾乎沒有。
這樣教育出的人是很悲哀的。
就像溫老說的:今天,教育界面臨的復雜局面,不好用亂象也不好積重難返,但這些年我們確實教育問題在社會上得到的各種各樣的評價中,負面評價似乎更多。
我認為我們的教育真應該提升了。
或許我這么說大家沒有具體的概念,那評論區(qū)的評價可謂人間真實。
有人問:中國學生最缺少的是什么?有人問東西南北你分的清楚嗎?書本上教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現實生活中你真的懂如何分辨嗎?
有人說,我真的分不清陽歷陰歷農歷公歷,到底根據什么定義同一天是不同日期,也有說不知道一里路和一公里是多長,一畝地到底有多大,20歲了還不知曉去看病的流程。
有人說:鄰居讓我?guī)兔Σ殡姳?,結果兩眼一抹黑,鄰居吐槽讀書讀傻了那么多年書白讀了但這些學校真的沒教?;蛟S你會感覺夸大其詞,但這些就是學生們的真實狀態(tài)。
家長以為老師都把常識交給了學生,老師卻以為這些簡單問題父母早就跟孩子說了。
學校不會教自己家庭不和睦時該怎么處理,感情受挫、親人離世、受人欺凌、抑郁焦慮時該怎么辦,每天只要滿黑板公式和文字,中國學生似乎都只是為了書本學習而學習。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
我們不否認這種模式存在的意義,問題是,時代在變化。
順應變化才是根本,而非墨守成規(guī)。這樣教育除的學生可能考試很厲害,基礎理論很強,一旦投入社會可能啥也不會。送外賣的大學生比比皆是。
那責任在誰?毫無疑問,師者。
所以你看,最后還是要回到授業(yè)解惑上來。難怪有網友說:大學少有真正教書的老師,只有混職稱往上爬的教授。這話聽著糙細細一想這不就是現實嘛。
那你說,這些年,我們高校都培養(yǎng)了些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