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年,一個九歲的男孩卻坐上了東漢皇位,身邊全是想要他命的人。
生母被害死,養(yǎng)母控制朝政,舅舅掌握軍權(quán),這副爛牌,怎么打?
十四歲那年,誅滅整個外戚集團,二十七歲英年早逝前,創(chuàng)造了東漢最輝煌的"永元之隆"。
——《壹》——
九歲登基的絕境開局
公元79年,洛陽皇宮,梁貴人難產(chǎn)而死,剛出生的嬰兒劉肇,成了沒娘的孩子,這不是意外,梁貴人是褒親愍侯梁竦的女兒,建初二年入宮。
竇皇后容不下她,一個接一個的誣陷,讓這個年輕女子在憂郁中死去。
竇皇后抱起劉肇,"以后你就是我的孩子。"沒人知道,這句話背后藏著什么,三年后,政治博弈開始,公元82年,漢章帝突然廢掉太子劉慶,改立四歲的劉肇為儲君。
劉慶是老三,劉肇是老四,按道理,輪不到他。
但竇皇后有手段,劉慶的生母是宋貴人,地位不如竇氏,政治就是這么現(xiàn)實,血緣關(guān)系在權(quán)力面前,不值一文,劉肇從小就知道,宮里沒有真正的親人。
四歲立儲,十歲登基,這個孩子經(jīng)歷了什么,史書沒寫。
但可以想象,那些深宮歲月里,他學會了一個技能:裝傻,公元88年4月9日,漢章帝在章德前殿咽下最后一口氣,十歲的劉肇坐上龍椅,成了漢和帝。
竇太后立刻臨朝聽政,游戲開始了。
竇憲以侍中身份主管皇室機密,宣讀詔命,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竇景、竇環(huán)當中常侍,整個皇宮的警衛(wèi)系統(tǒng),都是竇家人,小皇帝被徹底架空。
他想見大臣?竇憲說了算,他想下旨?先過竇太后這關(guān)。
甚至連身邊的宮女太監(jiān),都是竇家安插的眼線,這就是劉肇拿到的牌:生母慘死,養(yǎng)母專權(quán),舅舅掌兵,朝臣依附,孤立無援。
換成普通人,早就認命了,但劉肇不是普通人。
他開始觀察,每次朝會,這個十歲的孩子坐在龍椅上,表面乖巧聽話,實際上把每個人的表現(xiàn)都記在心里,哪個大臣是真心為國,哪個只是竇家走狗,哪個墻頭草兩邊倒。
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中常侍、鉤盾令鄭眾。
這個宦官不一樣,其他人見到竇憲都點頭哈腰,只有鄭眾保持距離,劉肇知道,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但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他需要等待。
——《貳》——
少年皇帝的覺醒
公元89年,竇憲迎來人生巔峰,北匈奴南犯,朝廷派竇憲出征,這一仗打得漂亮,竇憲率領(lǐng)漢軍和南匈奴聯(lián)軍,在稽落山大破北匈奴。
追擊三千里,斬首一萬三千級。
更狠的是,竇憲派人在燕然山刻石立碑,炫耀戰(zhàn)功,"勒石燕然",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還要震撼,消息傳回洛陽,舉國歡騰。
竇憲被封為大將軍,權(quán)勢達到頂點。
但十二歲的劉肇沒有高興,他知道,舅舅越厲害,自己越危險,果然,竇憲開始膨脹了,公元90年,竇憲再次出征,又是大勝。
這回連北匈奴單于都逃到了更遠的地方。
朝中大臣紛紛拍馬屁:"大將軍威震四方,功蓋古今!"劉肇冷眼旁觀這一切,他在等一個機會,他在學習,夜深人靜的時候,劉肇讓清河王劉慶偷偷借來《漢書·外戚傳》。
這本書里寫的都是外戚專權(quán)的故事。
呂后如何掌控朝政,竇太后如何干預政務,王莽怎樣篡奪皇位,每一個案例,都讓劉肇看得心驚膽戰(zhàn),但同時,他也學到了對付外戚的方法。
歷史上,皇帝鏟除外戚,通常有兩條路。
一是依靠其他外戚,以外制外,二是啟用宦官,以內(nèi)制外,劉肇選擇了第二條路,因為他沒有其他外戚可以依靠。
梁家早就被竇家搞垮了,劉家宗室又都在封地,遠水解不了近渴。
只有身邊的宦官,才是可以利用的力量,于是,劉肇開始接近鄭眾,他們的對話都在深夜進行,地點在內(nèi)殿最隱秘的房間。
"朕想知道,歷史上皇帝誅殺舅父的先例。"
鄭眾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陛下,臣查到了幾個案例,漢昭帝誅殺上官桀,就是典型。""具體怎么做?""選準時機,雷霆出擊,一擊致命。"
劉肇點頭,他們的團伙很小,只有三個人:皇帝劉肇、宦官鄭眾、親王劉慶。
但這恰恰是優(yōu)勢,人少嘴嚴,消息不會泄露,公元91年,時機來了,竇憲第二次北征回京,班師飲至,整個洛陽都在慶祝這位戰(zhàn)神的凱旋。
但十四歲的劉肇知道:這是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后的機會。
如果再讓竇憲繼續(xù)做大,下次回來的可能就不是凱旋,而是政變。
——《叁》——
白虎觀奇謀
公元92年春天,一個普通的上午,十四歲的漢和帝劉肇突然宣布:"朕要去白虎觀聽經(jīng)。"群臣沒有異議,皇帝好學,這是好事。
白虎觀就在宮內(nèi),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竇太后也很支持,她以為養(yǎng)子只是想聽聽經(jīng)學大師講課,但劉肇的真正目的,是調(diào)兵遣將,接下來的十天里,劉肇以聽經(jīng)為名,悄悄更換了白虎觀周圍的所有守衛(wèi)。
原來的竇家親信,被調(diào)到別的地方。
新來的禁軍將領(lǐng),都是鄭眾挑選的心腹,更關(guān)鍵的是,劉肇還派人控制了京城的幾個要害部門:執(zhí)金吾(首都警備司令)、五校尉(禁軍統(tǒng)領(lǐng))。
這些人事調(diào)動,都是以皇帝的名義進行。
表面上看起來正常,實際上是在布置天羅地網(wǎng),竇憲根本沒察覺,他剛剛從前線回來,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對京城的人事變動毫不關(guān)心。
更何況,這些調(diào)動都有合理的借口。
6月23日,竇憲接到通知:皇帝要在白虎觀接見凱旋的將領(lǐng),論功行賞,竇憲很高興,他穿上最華麗的朝服,帶著弟弟竇篤、竇景,還有一批心腹將領(lǐng),浩浩蕩蕩進了宮。
這是他們最后一次以勝利者的身份走進皇宮。
白虎觀內(nèi),劉肇端坐高臺,表情平靜,看不出任何異樣,"大將軍功勛卓著,朕甚為欣慰。"竇憲跪地謝恩:"臣竇憲,不敢居功,皆賴陛下洪福,朝廷威德。"
"起來說話。"就在竇憲準備起身的那一瞬間,
劉肇的眼神突然變了,冰冷,決絕,殺氣騰騰,他揮了揮手,白虎觀的門突然關(guān)閉,數(shù)十名禁軍從四面八方涌出,刀劍出鞘,弓弩上弦。
竇憲懵了,"陛下,這是何意?"
劉肇站起身,聲音雖然稚嫩,但字字如刀:"竇憲,你專權(quán)跋扈,擅作威福,罪不容誅!朕今日要清理門戶!"竇憲想反抗,但為時已晚。
他帶來的心腹將領(lǐng),早就被鄭眾事先收買或調(diào)走。
留在現(xiàn)場的,都是劉肇的人,京城里的軍隊也同時行動,執(zhí)金吾帶著兵馬,包圍了竇家府邸,五校尉接管了皇宮警衛(wèi),竇篤、竇景、竇環(huán),一個個被抓捕歸案。
這場政變的精妙之處在于:沒有大規(guī)模的武裝沖突,沒有血流成河的場面。
當天夜里,竇憲被押回府中,賜令自殺。
——《肆》——
永元之隆照汗青
政變成功后,十四歲的劉肇第一次真正掌握了權(quán)力,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清除外戚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zhàn),是治理天下,劉肇的工作強度超乎想象。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閱奏章到深夜。
大臣們都說他"勞謙有終",這不是客套話,而是對他勤政的真實評價,劉肇展現(xiàn)出了超強的執(zhí)政能力,內(nèi)政方面:連續(xù)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安置流民,賑濟災民。
不違農(nóng)時,讓百姓專心務農(nóng),多次下詔招賢納士,任人唯賢。
在法制上主張寬刑,反對嚴刑峻法,這些措施的效果立竿見影,到公元105年,全國墾田面積達到732萬多頃,創(chuàng)東漢歷史新高。
戶籍人口突破5300萬,也是前所未有。
軍事方面更是輝煌:公元93年,北匈奴於除鞬單于叛亂,劉肇派任尚將其徹底剿滅,同年,南匈奴單于安國也想造反,被骨都侯喜直接斬殺。
匈奴問題徹底解決,西域方面,班超大破焉耆、尉犁,降服五十多個國家。
絲綢之路重新暢通,更牛的是,班超還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雖然最終沒有到達,但已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嘗試與歐洲直接接觸。
東漢的疆域在劉肇手中達到極盛,超過1157萬平方公里。
文化科技領(lǐng)域同樣成果斐然: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蔡侯紙"開始推廣使用,班固完成《漢書》,成為史學經(jīng)典,許慎編寫《說文解字》,第一部字典誕生。
這些成就讓當時的文學家李尤發(fā)出感嘆:"卓矣煌煌,永元之隆!"
但盛極必衰的規(guī)律,在劉肇身上也應驗了,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讓這個年輕皇帝的身體不堪重負,公元105年冬天,劉肇開始頻繁生病。
大臣們勸他注意休息,他總是說:"天下事多,豈能懈?。?
公元106年2月13日,章德前殿,二十七歲的漢和帝劉肇,在批閱奏章時突然倒下,再也沒有醒來,消息傳出,舉國哀痛。
大臣蘇順在悼文中寫道:"勞謙有終,實惟其性。昊天不吊,喪我慈父。"
劉肇死后,百日嬰兒劉隆繼位,鄧太后臨朝,外戚政治再次抬頭,東漢王朝走向衰落,"永元之隆"成了絕唱。
回到最初的問題:劉肇是天選之人,還是陰謀家?
答案可能是:兩者都是,他有超凡的政治天賦,這是天選,他也有冷酷的權(quán)謀手段,這是陰謀,他把這兩種特質(zhì)完美結(jié)合,在短短十三年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盛世。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