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國電磁彈射,為什么很多人反而更喜歡美軍的蒸汽彈射?
對比殲-35電磁彈射起飛,跟F-35蒸汽彈射起飛,答案一目了然。
前者,一看就是預制的,甲板上冷冷清清,戰(zhàn)機嗖的一下就起飛了;
而后者則有一種仙氣飄飄、騰云駕霧的感覺。
更高級、更接地氣、更有松弛感。
別的不說,就那團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鍋氣,能填滿了一個吃貨的靈魂。
為了燒這頓飯,哦,呸,是燒這口鍋氣。
老美航母上的鍋爐,至少要把一噸的淡水,加熱成高溫高壓的蒸汽才行。
光這事兒,老美可謂是大費周章。
除了彈射器本身的機械設備以外,強大的海水淡化設備、巨大注水池、高壓水泵、鍋爐、各種加熱裝置等必不可少。
這些設備層層疊加,使得整個蒸汽彈射器的體積達到1100立方米、重量更是超500噸。
好消息是,在彈射的瞬間,推力確實大得嚇人。
壞消息是,很難精確控制推出去的力量和角度,導致艦載機離開甲板后,會先下墜再起飛。
飛行員坐在駕駛艙里,身體會突然承受巨大的壓力,就像被狠狠按在座椅上,腰椎最容易受傷。
不僅如此,艦載機的重量也被限制的很死,只能彈射20到35噸之間的飛機。
輕點的無人機根本不敢推,害怕推力太大直接彈壞了。
重點的戰(zhàn)機彈完,機身零件都得抖三抖,壽命直接打折扣。
不過,話說回來,蒸汽彈射也不是一無是處啊!
大家知道冬天的航母甲板是非常冷的,在外面工作人員很容易凍傷。
而且由于海洋環(huán)境濕氣重特別容易結冰,從而對飛機的起飛有一定的影響。
那么蒸汽彈射剛好可以彌補這項不足,利用彈射剩下的熱量進行解凍和供暖。
這不就是航母版的“暖寶寶”嗎?多有人情味啊。
雖然推力猛,很容易造成艦載機和蒸汽彈射機械組件,維護成本高,但對老美來說,根本不是事。
艦載機壞了,正好史密斯專員愁要預算沒理由;
彈射器壞了,500名美國大兵齊上陣,熱火朝天一起修。
雖然維修環(huán)境臟亂差,油污糊得滿臉都是,看著就費勁,甚至還有哭爹喊娘的。
但是人多力量大,單次維護只需好幾天。
難怪有人吐槽,美國海軍11艘核動力航母能隨時作戰(zhàn)的只有三分之一,因為剩下的都在更換蒸汽彈射器呢。
有趣的是,在那個蒸汽彈射時代的航母甲板,工業(yè)化的巔峰,連特朗普都說了,下一艘航母就用蒸汽彈射,不要電彈。
可惜的是,美帝唯一一家蒸汽彈射廠家,2020年已經破產清算了。
也就是說,今后想用蒸汽彈射都難了。
就沖蒸汽彈射更有鍋氣這一點,老美不能放棄這條技術路線。
而反觀中國航母的電磁彈射,那差別可不是一點半點!
由于整個軌道都是電磁線圈,一通電就會產生強大的磁場,推動戰(zhàn)機加速起飛。
想推多重的飛機?調調電流強度就行!
輕型無人機輕輕松松送出去,重型戰(zhàn)機穩(wěn)穩(wěn)當當沖出去。
主打的就是四個字,平穩(wěn)、精準。
更重要的是,結構簡單,電磁彈射設備體積僅500多立方米、重325噸。
沒有像蒸汽彈射那么多管路和鍋爐,干凈又整潔,看著就舒服。
維護起來也省心。
由于采用的是模塊化設計,哪塊壞了直接拆下來換,就像換手機電池一樣方便。
在運行操作和維護上使用的人員也更少,費用更低,只需要90人就能操作。
更厲害的是,從冷啟動到待用狀態(tài)不到15分鐘,真打仗時能一波接一波出動。
當然了,在某些大殖子眼里,中國能掌握的技術,肯定就是落后的。
因此,電磁彈射肯定落后蒸汽彈射。
玩蒸汽彈射我們不行,搞電磁彈射你們不行,各有各的優(yōu)勢。
但如果問我更喜歡哪種?
嘿嘿,先給我來碗熱騰騰的火鍋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