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臺灣島東南太平洋上的蘭嶼,以其45平方公里的面積構成西太平洋關鍵地理節(jié)點。這座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安山巖質(zhì)島嶼,不僅盛產(chǎn)蝴蝶蘭而得名,更以超過釣魚島十余倍的陸地規(guī)模,成為區(qū)域戰(zhàn)略平衡的重要砝碼。其距臺東市49海里、鵝鑾鼻41海里的地理位置,恰好扼守巴士海峽北口,形成連接南海與太平洋的天然門戶。
巴士海峽那塊地方,八萬艘來來回回,全世界五分之一的貨都打這兒過,軍艦也愛湊熱鬧,進出西太平洋,這道口子是必經(jīng)之路,蘭嶼就在這冒了個頭,2024年五月,解放軍的飛機在蘭嶼上頭,跟美軍飛機碰上了,這事一出來,大家的眼光都聚過來了,臺軍一個老將領就說,解放軍飛機差不多天天來,臺灣東邊那條防線,底下有什么東西,看得一清二楚,想藏點什么都難。
蘭嶼這島,天生就有價值,島上有座紅頭峰,五百多米高,海岸線彎彎繞繞的,像個天然的屏障,邊上的水下有三千米深,潛艇往里一鉆就找不著了,它跟旁邊的巴丹群島、臺灣本島放一塊看,正好是個三角形,把美日菲給擋在了外面,物理上就隔開了,大陸那邊手一伸,戰(zhàn)略空間就大了,航母想去深海,走這能省不少時間,等于在第一島鏈上開了個口子。
經(jīng)濟上,生態(tài)上,蘭嶼也有得聊,海里魚的種類特別多,光是珊瑚礁就養(yǎng)了四百多種魚,做個漁業(yè)集散地挺有前景,那兒的風也大,一年到頭平均風速七米多,搞風力發(fā)電很合適,島上還有達悟族的文化,很原生態(tài),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活標本,也是一種人文的傳承,就是個活著的博物館,真要開發(fā),軍事用途和生態(tài)保護怎么選,這事得好好想想。
翻開歷史看看,蘭嶼一直就沒消停過,清朝管過,日本占過,后來又回來了,誰都覺得這地方重要,現(xiàn)在臺軍在島上放了鷹式導彈,想著把東南方向的防空漏洞給補上,可那導彈有點老了,防線也不算結(jié)實,大陸的科研船、護衛(wèi)艦就在附近轉(zhuǎn)悠,地理上的優(yōu)勢,再配上現(xiàn)在的高科技,作用就更大了。
臺海的局面在變,蘭嶼早就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點了,它成了一個符號,不管是軍事還是航道,都繞不開它,成了地區(qū)力量較勁的一個物理支點,誰都想把它抓在手里,大國之間在這里拉扯,這個火山島的命運,就跟著整個西太平洋的局勢走了,海水不停地流,風云不停地變,蘭嶼就靜靜地待在那,看著一切。
參考資料:《環(huán)球時報》、《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