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虧損背后的商業(yè)模式大考—
我一直專注于成長型企業(yè)的組織進化與戰(zhàn)略選擇,在這個階段的企業(yè),我見過太多倒在“宏大敘事”和“重資產夢想”的十字路口。
最近,蔚來汽車發(fā)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營收190.1億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交付量7.2萬輛,環(huán)比增長超過70%。這是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績單,但在我這個“裁判者”眼中,有另外一組數字比營收本身更具穿透力,它揭示了蔚來正在面臨的商業(yè)模式終極拷問。
那就是:25億元。
這是蔚來換電業(yè)務在2025年上半年所累積的虧損額,直接拉低了整車毛利率3.2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什么?
蔚來目前布局的2273座換電站,每月正在燒掉近4000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座換電站,月虧1.7萬元。更關鍵的是,按照目前的運營數據,每座站日均只有38單,距離維持生存的60單盈虧平衡線,還有巨大的鴻溝。
蔚來的換電模式,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差異化戰(zhàn)略,它代表著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但在殘酷的商業(yè)世界中,重資產模式一旦脫離了規(guī)?;c效率的約束,就從“護城河”變成了“絞肉機”。
這不是關于“技術是否先進”的討論,而是關于“商業(yè)模式能否跑贏時間”的生死大考。
一、換電模式的成本真相:一個3900萬的月度燒錢機器
我們先不談情懷,只談成本。要理解換電模式的困境,就必須拆開它的成本結構,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燒錢的。
傳統(tǒng)加油站或充電樁,主要成本是土地和電力。但換電站是一個高度集成的重資產體系,它的燒錢,是全方位的。
我拿到了一份換電站的“燒錢賬本”。
首先是建設成本。
平均每座換電站的投資高達300萬元(其中包含了13塊備用電池的成本)。按照10年的折舊期計算,即便沒有一輛車來換電,每月也有2.5萬元的固定折舊成本。
其次是運營成本。
租金、人工、電費、維護費用,每月剛性支出大約1.35萬元。
將兩者相加,每座換電站的月固定成本高達3.85萬元。這是壓在蔚來財務報表上的一塊巨石。
想想看,當一個成本模型被設計得如此剛性時,它的生死線就變得極其清晰:必須通過極高的使用頻率來攤薄這個巨大的固定成本。只有日均達到60單以上,才能覆蓋這3.85萬元的固定支出,達到盈虧平衡。
但現實是:日均38單。
這22單的差距,乘以2273座站,就是每月近4000萬元的虧損黑洞。這個虧損,最終被轉嫁到了每一輛交付的車輛上,根據我的測算,2025年上半年,每輛新車要為換電網絡分攤約3500元的虧損。
這也直接導致了蔚來整車毛利率的貧血狀態(tài):10.3%。當我們去對比理想L6的21%毛利率,以及特斯拉Model Y的19%毛利率時,才能理解這3.2個百分點的拖累,在18個月的行業(yè)盈利窗口期內,意味著多么巨大的競爭劣勢。
換電模式,在現階段,是蔚來品牌溢價的源頭,更是其財務報表的毒藥。
二、行業(yè)背景下的審視:
18個月盈利窗口的戰(zhàn)略選擇
我們必須把蔚來的困境,放在2025年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的“行業(yè)背景”中去審視,才能得出公正的判斷。
1.行業(yè)標準:毛利率18%的生死線
我一直關注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從2024年開始,資本市場對新能源車的態(tài)度已經從“燒錢買規(guī)?!鞭D向“盈利淘汰賽”。
行業(yè)標準被明確劃定:只有月均銷量≥1萬輛、毛利率≥18%的品牌,才能持續(xù)獲得銀行團或戰(zhàn)略投資者的授信。這是新造車勢力的“安全線”。
蔚來10.3%的整車毛利率,哪怕扣除了換電虧損(達到13.5%),仍然距離18%的安全線差著一個身位。而整個行業(yè)留給這些新勢力的盈利窗口,只有18個月。
在這場生死競速中,換電這種重資產、長回收周期的模式,是助力還是致命的拖累?
想想看,競爭對手都在做什么?
·特斯拉:全球5萬多個超充樁,早已實現盈利,采用輕資產合作模式。
·理想:專注快充補能,完全避免了在基礎設施上的重資產投入。
·華為系:與合作伙伴共建超充網絡,也是輕資產模式的堅定擁護者。
在別人都選擇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補能方式時,蔚來卻選擇了在“重資產、高成本”的路線上狂奔。這無疑是一場賭局,賭的是時間、規(guī)模和資金的耐力。
2.用戶需求:快充技術的追趕與差異化價值的遞減
換電模式的核心價值是“補能效率與便利性”,讓用戶告別里程焦慮。但在過去三年里,這個核心價值正在被技術進步無情地追趕和侵蝕。
隨著800V高壓快充技術的普及,主流車型已經能實現15分鐘充電80%,這已經極大地緩解了用戶的“里程焦慮”。而更重要的是,公共充電樁的覆蓋率正在大幅提升。
當“15分鐘快充”已經足夠解決大部分日常通勤和中短途出行的補能需求時,換電的“多花3500元”的差異化溢價,在價格敏感的消費者面前,正在邊際遞減。
用戶對換電便利性的依賴度,正在被更可靠、更低成本的快充技術所取代。
三、重新審視換電模式的商業(yè)邏輯:規(guī)模效應臨界點的挑戰(zhàn)
換電模式要走遠,只有一個邏輯:必須形成規(guī)模效應。
1.規(guī)模效應的臨界點
換電站的理論基礎,正如經典的成本曲線所示:利用率越高,單次服務的邊際成本越低。但實現這一臨界點所需的車輛密度,是蔚來的現實瓶頸。
我做了一個粗略測算,要讓一座換電站的日均單量達到60單的盈虧平衡線,考慮到用戶的分散和換電高峰期,至少需要1500到2000輛蔚來或接入品牌的車輛在其服務半徑內運行。
蔚來在過去幾年,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精力建設網絡,但車輛銷量的增長速度,始終跟不上換電站的建設速度。這導致了大量的換電站處于“閑置”狀態(tài),日復一日地消耗著固定資產的折舊。
這是重資產模式最可怕的地方: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巨大的冗余成本,只有全系統(tǒng)滿負荷運轉,才能攤薄成本;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低效,都會被成本杠桿放大成巨額虧損。
2.開放生態(tài):生死攸關的規(guī)模收購
蔚來深知規(guī)模臨界點的殘酷性,所以開啟了“開放換電網絡”的策略,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胸襟,但本質上,是生死攸關的規(guī)模收購。
2025年7月起,蔚來向吉利、廣汽、長安等品牌開放換電網絡。目標非常明確:2026年外部車輛接入量要達到20萬輛,將日均單量拉到55單,逼近盈虧線。
但這其中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
·技術壁壘:不同品牌車型的換電接口、電池規(guī)格存在巨大差異,實現通用性需要高昂的改造和時間成本。
·利益分配:如何與競爭對手分享換電收益和成本?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一場談判。
·戰(zhàn)略妥協:開放換電網絡,等于將自己最核心的差異化優(yōu)勢稀釋,在短期內緩解了成本壓力,但長期來看,削弱了品牌的獨特性。
目前,外部品牌僅接入了4.2萬輛車,距離20萬輛的目標差距懸殊。蔚來的換電賭局,已經從“技術賭局”,變成了“盟友賭局”。
四、現金流與資產結構的最后考驗:
15個月的生死時速
所有的商業(yè)模式,最終都要回到現金流這個最樸素的戰(zhàn)場上來。
1.資產負債率與供應商的耐心
蔚來的現金儲備是272億元,按2025年上半年每月燒錢17.8億元的速度計算,理論安全墊大約是15個月。
重點來了:換電網絡的虧損,每月4000萬元,占到了總虧損的將近50%。換電網絡的持續(xù)失血,正在加速消耗這272億元的現金。
更令人警醒的是蔚來的資產負債結構:總負債93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3.2%,遠高于行業(yè)平均的68%。
這種高負債,直接體現在供應鏈上。蔚來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長達220天,而比亞迪是95天,理想是105天。這表明蔚來對供應商的賬期壓力巨大,已經對供應商開出了180天的銀行承兌,遠超此前60天的承諾。
這是最真實的信號:供應商的耐心正在被資產負債表的壓力所侵蝕。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實現盈利,這種緊張關系將最終傳導至生產效率和質量。
2.時間窗口:20264月的債務危機
現金流的壓力,被一個明確的時間節(jié)點所鎖定:2026年4月。
屆時,蔚來有6.5億美元(約47億元人民幣)的可轉債到期。如果屆時股價低于轉股價,蔚來將面臨贖回壓力。
李斌在閉門會上直言:“Q4需月銷5萬輛、整車毛利率16%–17%才能實現單季度盈利。這是最后一次證明自己。”
如果蔚來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內,不能通過旗下三品牌(蔚來、樂道、螢火蟲)的規(guī)?;桓?,將毛利率拉升到18%的安全線之上,資本市場將不得不面臨殘酷的選擇:再次配股融資,或在持續(xù)虧損中被迫合并。
換句話說,換電模式沒有更多時間來證明自己的長期價值了。它必須在蔚來最緊迫的18個月盈利窗口內,從“成本中心”轉化為“規(guī)模支撐”,否則,它就將成為壓垮現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
五、換電模式的關鍵時刻
蔚來汽車的換電模式正站在歷史性的十字路口。它是一個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重資產賭局。
1.重資產的宿命:換電模式尚未完成從理論到現實的商業(yè)化驗證。它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效率和規(guī)模的經濟學問題。
2.時間窗口的殘酷:行業(yè)不會給蔚來更多時間來證明換電模式的可行性。在快充技術和輕資產模式的夾擊下,留給蔚來通過外部品牌接入達到20萬輛規(guī)模臨界點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3.戰(zhàn)略選擇的緊迫:蔚來必須在“堅持換電路線”與“為短期盈利而戰(zhàn)略收縮”之間做出抉擇。這不僅僅是商業(yè)策略的調整,更是蔚來自身品牌靈魂的拷問。
換電模式到底能走多遠,不僅取決于技術可行性和用戶需求,更取決于蔚來能否在18個月的窗口期內找到可持續(xù)的商業(yè)化路徑。時間不等人,現金流不等人,資本市場更不等人。
蔚來的換電賭局,正在迎來最后的關鍵時刻。它必須盡快從一個每月燒錢4000萬的成本黑洞,轉化為一個能夠支撐其品牌價值和規(guī)模增長的效率體系。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