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災情持續(xù)牽動外界,島內專家警告危險遠未解除。水利專家、臺當局內務部門前負責人李鴻源28日在電視節(jié)目中坦言,這座堰塞湖的蓄水量曾高達6000萬噸,滿水位可達9000萬噸,“就像一座南化水庫(位于臺南),卻卡在極不穩(wěn)定的山體里”。
他直言,任何一場大型臺風或強降雨,都可能讓水位瞬間上升,一旦溢流,后果就是潰壩,幾千萬噸洪水傾瀉而下,對下游居民而言是龐大災難。
李鴻源指出,臺灣社會對潰壩的真實威力幾乎陌生,“如果壩體一旦垮掉,下面的橋一定斷,堤防也可能被撕開破口?!彼麖娬{,若必須撤離8000人,地方消防人力根本不足,必須由臺軍方進入支援,兵力、器具都要提前到位,才能在短時間內執(zhí)行大規(guī)模疏散,“這是正常的行政程序,不能臨時才反應?!?/p>
臺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也透露,目前堰塞湖的壩體已經(jīng)被沖毀一部分,但仍有大量積水,一旦再遇臺風或豪雨,山上松動的土石恐再度崩塌,造成新一波土石流與洪水沖擊。他直言,現(xiàn)階段最大挑戰(zhàn)是山區(qū)沒有道路,重型機械難以進入處理,緊急措施只能先加固河道,“要盡快把兩側河堤重修甚至加高,讓下次大雨時水流能被限制在河道內,減少災害規(guī)模?!?/p>
陳文山更指出,堰塞湖已經(jīng)出現(xiàn)局部潰堤跡象,“上游土石本就松軟,高差又大,水一旦宣泄就可能帶走更多堆積體?!彼麖娬{,雖然目前水量比最初少,但危險并未解除。
專家一致呼吁,花蓮縣政府與民進黨當局必須立即啟動防災機制,確保下游居民安全。李鴻源提醒,潰壩的破壞力往往在短時間內爆發(fā),“一旦發(fā)生就來不及反應,必須事先部署、做好撤離計劃?!?/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