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余聯賽,單場61106名現場觀眾。這不是FM(“足球經理”游戲)里隨手打出的數字,也不是什么“地球德比”的夸張宣傳。就在上周,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第13輪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 “蘇超”),南京隊對陣宿遷隊的比賽,看臺上密密麻麻坐滿了六萬一千一百零六名球迷。
當這個數字出現在一場省級業(yè)余聯賽中,足以讓整個中國足球界為之側目。
業(yè)余聯賽堪比職業(yè)“票房”
首先要明確“蘇超”的性質:它是業(yè)余聯賽。上場的球員中大部分由學生、上班族、自由職業(yè)者等足球愛好者組成。在大多數人印象里,這種比賽的典型場景是:陽光明媚的周末下午,幾塊連著的場地上同時進行比賽,場邊是幾十名候場的球員和零星家屬。
而南京奧體中心的這場“蘇超”比賽,是這樣的↓
當鏡頭掃過看臺,山呼海嘯的助威聲撲面而來。61106人,不僅創(chuàng)造了中國業(yè)余足球聯賽現場觀眾人數的新紀錄,即便放在世界足壇,也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
這樣的觀賽人數,在中國足球版圖中是什么水平?
讓我們把尺度拉大一點。本賽季中超聯賽,場均觀眾人數約2.4萬人。能夠穩(wěn)定每場吸引4萬以上觀眾的,只有在少數城市的“金牌球市”里。
如果再往下看,中國第三級別職業(yè)聯賽的中乙聯賽,其場均觀眾通常在兩三千人左右。一場“蘇超”比賽的觀眾,需要二十多場中乙比賽才能趕上。
根據截至到8月15日中超比賽觀賽人數的官方統計,9月27日,在南京奧體中心舉行的這場“蘇超”比賽的觀賽人數,放在中超的歷史上,可以擠進前十,排名第七位。
(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5年8月15日)
那么,放眼全球,61106又是什么概念?
我們不妨和一些世界知名的“魔鬼主場”對比一下。
德甲多特蒙德的主場西格納爾·伊杜納公園球場( 原名為“威斯特法倫”球場), “上座率”常年在6到7萬人。
英超曼聯老特拉福德球場容量約7.4萬人。
這意味著,一場在江蘇舉行的“蘇超”比賽,吸引了接近歐洲豪門主場的觀眾規(guī)模。
當然,比較絕對數字有失偏頗,畢竟歐洲聯賽是成熟商業(yè)體系。但我們必須注意到一個關鍵因素:社區(qū)歸屬感。在歐洲,很多低級別聯賽球隊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本地觀眾,核心在于俱樂部深深植根于社區(qū),是當地的文化符號。
這場“蘇超”比賽的火爆,恰恰印證了類似的邏輯正在江蘇、在南京發(fā)生。那就是:當一支球隊真正代表一座城市、一個省份時,它所激發(fā)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足以超越“業(yè)余”或“職業(yè)”的標簽。
“蘇超”為何如此火爆?
一場省級業(yè)余聯賽,能吸引超過6萬人觀賽,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深厚民間基礎:江蘇,尤其是南京,有著極其深厚的足球土壤。民間賽事組織規(guī)范,群眾參與度高。
德比氛圍加持:省內兄弟城市捉對廝殺,常州小恐龍、南京鹽水鴨、無錫水蜜桃、蘇州大閘蟹、揚州炒飯、鎮(zhèn)江香醋、楚霸王、浪里馬……造梗不斷,話題不休,這也是足球的生動之處,這種天然的德比屬性,很容易引爆球迷的熱情。
賽事組織專業(yè):和南京一樣,江蘇其他城市,也都先后將比賽放在專業(yè)球場,并配以專業(yè)的賽事宣傳和現場運營,提升了觀賽體驗。
足球文化回歸:觀眾用腳投票,表明球迷渴望的不是只有巨星的足球,更是屬于本地、充滿認同感和真誠的足球。
61106,不僅僅是一個數字
這個數字告訴我們,中國足球的希望不僅在職業(yè)賽場,同樣也在每一個周末的野球場,在每一所小學的訓練課,也同樣在每一個能吸引數萬觀眾、健康運營的業(yè)余聯賽里。
當一場業(yè)余聯賽的觀眾人數能“對標”頂級職業(yè)聯賽時,我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什么才是足球運動真正的根基?也許答案就這成千上萬名球迷的吶喊聲中。
“蘇超”的這次破圈,讓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
純粹的足球是快樂的,是草根的,是社區(qū)的,是發(fā)自內心的。
新聞線索有獎征集
報料郵箱:jstv83187982@163.com
來源: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編輯: 荔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