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生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苯Y(jié)果,這句話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被項羽扔進鍋里,燉了!
所以說,做人還是要管住嘴巴,少評價別人。
在攻占咸陽之后,韓生建議項羽定都關(guān)中。
畢竟關(guān)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是攻略天下的重要地形。
但項羽看到自己之前一把火燒掉的咸陽宮殿,心里有些后悔。
不過他又想著應(yīng)該回故鄉(xiāng)炫耀一番,于是拒絕了韓生的提議。
項羽對韓生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韓生一看,項羽鐵了心要回彭城,于是轉(zhuǎn)身離開。
離開后,韓生到處對人說:“人們都說,楚國人就像猴子,穿著衣服戴著帽子,果然如此?!?/p>
韓生說的自然是項羽。
項羽又不是傻子,被韓生這樣諷刺,諷刺他本人也就罷了,還把整個楚人都帶上。
叔叔能忍,嬸子不能忍!
項羽勃然大怒,派人把韓生抓起來,扔到鍋里煮了。
韓生就因為這么一句話,給自己惹來了大禍。
這句話,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呢?
這句話其實不簡單,包含了三層含義:
第一,揭示了項羽的本質(zhì),批評他虛榮短視,像個猴子一樣;
第二,開了地圖炮,批評項羽不夠,還把整個楚人都帶上,帶有強烈的地域歧視,很容易惹怒別人;
第三,極力想證明自己的正確。韓生其實說出了真相,洞察了項羽的本質(zhì),并且給項羽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但項羽并沒有采納,韓生心有不甘,他想讓人們知道他的正確,所以四處亂說。
這也展現(xiàn)了知識分子的刻薄和嘴上的鋒利。
韓生選擇了最傷人、最危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韓生有眼光、有才華,但卻缺乏更高層次的自保智慧。
看清真相是一種能力,保全自身則是一種智慧。
所以說,跟人交流時,管住嘴巴是修養(yǎng),更是一生的修行。
一,評價別人時,一定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千萬不要以偏概全。
韓生把項羽的短視和虛榮,擴大到整個楚人身上,這是低級的抹黑,還對項羽和楚人進行了人格攻擊,對人不對事,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二,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看透不說透。
韓生看出了項羽的段位,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告訴我們,擁有洞察力是一種優(yōu)勢,能夠看透世事是一種能力和見識,但能看透不說透、保全自己,選擇沉默,才是一種人生智慧。
三,一個人最大的清醒,就是在看透別人之后還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項羽愛慕虛榮,韓生已經(jīng)看透了他,卻依然忍不住嘲諷,結(jié)果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終究還是沒有超脫人性??!
這說明,如果想成大事,首先要學(xué)會管住自己的嘴巴,尤其是在看透別人之后,還能克制內(nèi)心的不滿,以及沒有被認可的情緒。
四,接受別人的無知,這是一種度量,也是一種胸懷。
項羽愛慕虛榮,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眼光的局限性。
我們給別人提意見時,如果對方不聽,轉(zhuǎn)身就走,不要再說什么。
每個人都有他的認知和眼界的局限,學(xué)會接受別人的無知,這是智者應(yīng)有的胸懷和度量。
對方不聽你的,沒關(guān)系,很正常,每個人都有他的因果,不要再介入他人的因果。這是明哲保身之道,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五,你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果我們過度執(zhí)著于得到別人的認可,當(dāng)我們的建議不被采納時,我們可能會諷刺、批評別人,甚至在別人把事情搞砸后,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往往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別人不聽你的,那是他們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有向別人證明自己價值或正確性的執(zhí)念。
這種偏執(zhí)很容易讓我們無端得罪人。
你提建議別人不聽,就當(dāng)什么也沒發(fā)生過。
如果你糾結(jié)于此,非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尤其是在別人搞砸后還拿出來說事,往往會得罪人。
所以說,管住嘴巴是一生的修行,尤其是為了證明自己而管不住嘴巴,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你覺得是這樣嗎?
煮酒論英雄,持杯贊豪杰。
關(guān)注我,為你分享一讀就上癮的人物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